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楼主: 帅先村君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990——2010PKUSIS研究生入学考试国际关系史真题汇总

[复制链接]
121#
发表于 2011-11-10 11:26:41 | 只看该作者
看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2#
发表于 2011-11-12 09:57:39 | 只看该作者
顶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3#
发表于 2011-11-27 11:31:50 | 只看该作者
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4#
发表于 2011-11-27 11:36:03 | 只看该作者
看看写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5#
发表于 2011-11-29 09:28:47 | 只看该作者
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6#
发表于 2011-12-4 07:56:28 | 只看该作者
看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7#
发表于 2011-12-8 12:19:24 | 只看该作者
顶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8#
发表于 2011-12-8 12:20:15 | 只看该作者
中国外交史试题
一、名词解释
1、        紫石英号事件
2、        “一边倒”政策
3、        日内瓦会议
4、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5、        基辛格
6、        麦克马洪线
7、        “一边倒”政策
8、        中美大使级会谈
9、        邓小平外交的24字方针
10、        中美上海公报
11、        迪克西使团
12、        万隆会议
13、        对越自卫反击战
14、        中美建交公报
15、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6、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17、        “麦克马洪线”
18、        和平崛起论
19、        中美上海公报
20、        中日复交三原则
21、        日内瓦会议
22、        “求同存异”方针:
23、        珍宝岛冲突
24、        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
25、        上海合作组织
26、        三个世界理论
27、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28、        美国乒乓球队访华
29、        炮击金门
30、        靖国神社事件
31、        日内瓦会议
32、        中美建交公报
33、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4、        田中角荣
35、        波罗行动
36、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37、        戴高乐
38、        日内瓦会议
39、        中日关系四原则
40、        “与台湾关系法”
41、        万隆会议
42、        “另起炉灶”
43、        珍宝岛事件
44、        中苏关系正常化三大障碍
45、        海南岛中美飞机相撞事件
46、        迪克西使团
47、        中日联合声明
48、        日内瓦会议
49、        中苏联合舰队
50、        中国驻前南斯拉夫使馆被炸事件
51、        抗美援朝
52、        中苏大辩论
53、        “三和一少”与“三降一灭”
54、        珍宝岛事件
55、        波罗行动
56、        珍宝岛事件
57、        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
58、        中日复交三原则
59、        三个世界理论
60、        上海合作组织
61、        第一次亚非会议
62、        中印总理联合声明
63、        基辛格秘密访华
64、        麦克马洪线
65、        中越自卫反击战
66、        “另起炉灶”
67、        中美建交公报
68、        毛**第一次访苏
69、        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
70、        和谐世界观
71、        迪克西使团
72、        万隆会议
73、        “三和一少”与“三降一灭”
74、        光华寮事件
75、        麦克马洪线


二、简答
1、        毛**第一次访苏的背景
2、        中苏关于共同舰队问题的争论
3、        简论上海合作组织
4、        抗美援朝战争的意义
5、        简述“和谐世界”思想
6、        “另起炉灶”原则提出的原因和影响
7、        “八一七”公报签署的背景
8、        周恩来-柯西金北京机场会晤
9、        中国战略伙伴关系构建
10、        中国政府解决中苏边界遗留问题的主张
11、        简评1950年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12、        抗美援朝的意义
13、        中美“八一七”公报的意义
14、        邓小平和平与发展对外观念的转变
15、        《中日友好和平条约》签订的主要背景
16、        “中间地带”思想的主要内容
17、        “一条线”战略的内容和评价
18、        简述“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19、        简评万隆会议
20、        中美大使级会谈的主要内容及作用
21、        对印自卫反击战
22、        简评新中国的建交原则
23、        80年代中苏关系正常化的三大障碍
24、        毛**三个世界理论的提出
25、        中日联合声明的意义
26、        简评“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27、        简评中国对外伙伴战略
28、        “共同纲领”对新中国外交的阐述
29、        简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30、        “中间地带”思想的主要内容
31、        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的方针
32、        简评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
33、        抗美援朝的意义
34、        新中国建交原则提出的原因
35、        简述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的方针
36、        50年代中国解决边界问题的基本原则
37、        毛**“三个世界”思想的主要内容
38、        简评中日建交三原则
39、        简述中苏关系正常化的三个障碍
40、        新中国与各国建交的原则
41、        简评中苏论战
42、        简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和意义
43、        抗美援朝战争的意义
44、        毛**“三个世界”的思想
45、        简评中国在日内瓦会议中的政策


三、论述
1.        60年代初中国对外政策的调整
2.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
3.        建国初期中美围绕台湾问题的斗争
4.        中苏分歧的产生及其背景
5.        中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产生的背景和特点
6.        如何评价建国初期的“一边倒”政策
7.        简评中国援越抗美政策
8.        50-60年代中印边界争端的由来
9.        中苏同盟破裂的原因
10.        从外交史上的经验教训看中国走向未来的大国外交
11.        中苏同盟破裂的原因
12.        中国面向未来的大国外交
13.        如何评价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
14.        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意义
15.        简评周恩来外交风格的特点
16.        60年代左倾外交的主要特征
17.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
18.        试论面向未来的中国大国外交
19.        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背景及影响
20.        60年代中国左倾对外政策的主要特征
21.        中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确立及其影响
22.        中美关系中的台湾问题的由来
23.        中苏同盟对中国外交的影响
24.        试论邓小平的韬光养晦外交战略
25.        中美关系中台湾问题的由来
26.        九十年代末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原因
27.        中美关系正常化的主要背景
28.        试论邓小平的“韬光养晦”思想
29.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与影响
30.        试论中国提出的“和谐世界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9#
发表于 2011-12-8 12:20:24 | 只看该作者
中国外交史试题
一、名词解释
1、        紫石英号事件
2、        “一边倒”政策
3、        日内瓦会议
4、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5、        基辛格
6、        麦克马洪线
7、        “一边倒”政策
8、        中美大使级会谈
9、        邓小平外交的24字方针
10、        中美上海公报
11、        迪克西使团
12、        万隆会议
13、        对越自卫反击战
14、        中美建交公报
15、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6、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17、        “麦克马洪线”
18、        和平崛起论
19、        中美上海公报
20、        中日复交三原则
21、        日内瓦会议
22、        “求同存异”方针:
23、        珍宝岛冲突
24、        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
25、        上海合作组织
26、        三个世界理论
27、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28、        美国乒乓球队访华
29、        炮击金门
30、        靖国神社事件
31、        日内瓦会议
32、        中美建交公报
33、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4、        田中角荣
35、        波罗行动
36、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37、        戴高乐
38、        日内瓦会议
39、        中日关系四原则
40、        “与台湾关系法”
41、        万隆会议
42、        “另起炉灶”
43、        珍宝岛事件
44、        中苏关系正常化三大障碍
45、        海南岛中美飞机相撞事件
46、        迪克西使团
47、        中日联合声明
48、        日内瓦会议
49、        中苏联合舰队
50、        中国驻前南斯拉夫使馆被炸事件
51、        抗美援朝
52、        中苏大辩论
53、        “三和一少”与“三降一灭”
54、        珍宝岛事件
55、        波罗行动
56、        珍宝岛事件
57、        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
58、        中日复交三原则
59、        三个世界理论
60、        上海合作组织
61、        第一次亚非会议
62、        中印总理联合声明
63、        基辛格秘密访华
64、        麦克马洪线
65、        中越自卫反击战
66、        “另起炉灶”
67、        中美建交公报
68、        毛**第一次访苏
69、        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
70、        和谐世界观
71、        迪克西使团
72、        万隆会议
73、        “三和一少”与“三降一灭”
74、        光华寮事件
75、        麦克马洪线


二、简答
1、        毛**第一次访苏的背景
2、        中苏关于共同舰队问题的争论
3、        简论上海合作组织
4、        抗美援朝战争的意义
5、        简述“和谐世界”思想
6、        “另起炉灶”原则提出的原因和影响
7、        “八一七”公报签署的背景
8、        周恩来-柯西金北京机场会晤
9、        中国战略伙伴关系构建
10、        中国政府解决中苏边界遗留问题的主张
11、        简评1950年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12、        抗美援朝的意义
13、        中美“八一七”公报的意义
14、        邓小平和平与发展对外观念的转变
15、        《中日友好和平条约》签订的主要背景
16、        “中间地带”思想的主要内容
17、        “一条线”战略的内容和评价
18、        简述“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19、        简评万隆会议
20、        中美大使级会谈的主要内容及作用
21、        对印自卫反击战
22、        简评新中国的建交原则
23、        80年代中苏关系正常化的三大障碍
24、        毛**三个世界理论的提出
25、        中日联合声明的意义
26、        简评“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27、        简评中国对外伙伴战略
28、        “共同纲领”对新中国外交的阐述
29、        简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30、        “中间地带”思想的主要内容
31、        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的方针
32、        简评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
33、        抗美援朝的意义
34、        新中国建交原则提出的原因
35、        简述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的方针
36、        50年代中国解决边界问题的基本原则
37、        毛**“三个世界”思想的主要内容
38、        简评中日建交三原则
39、        简述中苏关系正常化的三个障碍
40、        新中国与各国建交的原则
41、        简评中苏论战
42、        简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和意义
43、        抗美援朝战争的意义
44、        毛**“三个世界”的思想
45、        简评中国在日内瓦会议中的政策


三、论述
1.        60年代初中国对外政策的调整
2.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
3.        建国初期中美围绕台湾问题的斗争
4.        中苏分歧的产生及其背景
5.        中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产生的背景和特点
6.        如何评价建国初期的“一边倒”政策
7.        简评中国援越抗美政策
8.        50-60年代中印边界争端的由来
9.        中苏同盟破裂的原因
10.        从外交史上的经验教训看中国走向未来的大国外交
11.        中苏同盟破裂的原因
12.        中国面向未来的大国外交
13.        如何评价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
14.        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意义
15.        简评周恩来外交风格的特点
16.        60年代左倾外交的主要特征
17.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
18.        试论面向未来的中国大国外交
19.        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背景及影响
20.        60年代中国左倾对外政策的主要特征
21.        中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确立及其影响
22.        中美关系中的台湾问题的由来
23.        中苏同盟对中国外交的影响
24.        试论邓小平的韬光养晦外交战略
25.        中美关系中台湾问题的由来
26.        九十年代末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原因
27.        中美关系正常化的主要背景
28.        试论邓小平的“韬光养晦”思想
29.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与影响
30.        试论中国提出的“和谐世界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0#
发表于 2011-12-8 12:20:42 | 只看该作者
dingyixia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30 09:55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