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楼主: 海岸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年试题

[复制链接]
121#
发表于 2008-2-23 14:53:16 | 只看该作者
谢谢
eastlife 该用户已被删除
122#
发表于 2008-2-23 15:34:20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eastlife 该用户已被删除
123#
发表于 2008-2-23 15:35:18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124#
发表于 2008-2-23 16:08:41 | 只看该作者
好人呀
125#
发表于 2008-3-16 10:07:42 | 只看该作者
辛苦了
126#
发表于 2008-3-23 02:52:22 | 只看该作者

多谢

多谢:@
127#
发表于 2008-4-6 12:13:43 | 只看该作者

国关总结6

灵活反应战略:  美国总统肯尼迪,约翰逊政府时期(1961—1968)的军事战略。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来,亚非拉人民革命斗争风起云涌,美苏核僵局日趋明显,这种形势下,1959年美前陆军参谋长马克斯韦尔 泰勒上将在《音调不定的号角力》一书中提出灵活反应战略,抨击艾森豪威尔的大规模报复战略对战争没有选择余地,提出应对国际政治,均势局势作出灵活反应。肯尼迪政府于1961年同意了这一主张,下令发展多样化的军事力量,以便能够应付包括核战争,特种战争到局部战争在内的各种类型的战争。约翰逊政府执政后继续了这一战略,并将其具体化为“逐步升级战略”,主张在同对手打交道或对抗中,随时准备使冲突逐步升级,以达成威慑目的。约翰逊政府明确提出了“两个半战争”的理论,即同时在欧洲同苏联,在亚洲同中国打两场大战,又能在其他地方应付规模不大的“紧急情况”。这一战略失败后宣告破产。但其关于未来战争的特点和作战方法的基本原则被列为现实遏制战略的内容。
纽伦堡审判:  1945年11月20日—1946年10月1日在德国纽伦堡对二战祸首纳粹德国首要战犯的国际审判。根据1943年11月2日签订的《苏美英关于德国暴行的宣言》精神,1945年8月8日,苏美英法四国在伦敦签署《关于控诉和惩处欧洲轴心国首要战犯和协定》和《欧洲国际军事法庭宪章》。1945年11月,由上述四国组成的国际军事法庭开始对被告按共同策划或阴谋破坏条约,筹划侵略战争和杀害人民,破坏和平罪,战争罪,反人道罪等四项主要罪行进行起诉。历时十个月,216个审判日。最后判处戈林,等绞刑;冯克等无期徒刑; 施佩尔等20年徒刑。宣布纳粹党领导机构,秘密警察,保安处,党卫队为犯罪组织。
现实威慑战略:  1969年尼克松政府上台后,在美苏核僵局一时难以打破的情况下,对美国的核战略和外交战略作了重大调整,1970年提出了“实力”,“谈判”和“伙伴关系”的政策原则,主张调整全球军事部署,重点加强欧洲,扭转美国在越南战争后的被动局面。1971年3月9日,美国防部长莱尔德根据上述原则提出了现实威慑战略,主要特征有:1,常规力量态势”改打两个伴战争”为”一个半战争”,准备在欧洲与苏联打一场大战,同时准备在东北亚,中东等抵达一场小战.2,战略核力量一”充足论”代替”优势论”.同时认为在常规战争和核战争之间存在着一个战区核战争阶段,主张发展战区核力量,增加美国的选择余地. 3, 认为苏联对西欧的进攻将是一场闪电战,驻欧美均要随时做好应战准备,而且要与盟国之间实行”战略分工”,”共同负责”.他的具体做法是: 加强武装”伙伴”,推行”总体部队”原则,把伙伴纳入美国统一的战略计划;减少美军总兵力,提高向海外侵略的机动能力和动员速度;调整战略部署,收缩亚洲兵力,增强本土战略预备部队,保证战略重点,适应美苏全球争夺的需要
林中散步方案:  1982年7月16日,在日内瓦举行的美苏限制欧洲中程核武器谈判第三轮会谈结束前,美国首席代表尼采利用会议休息的时间同苏联首席代表科维钦斯基在森林中散步时正式提出的试探性方案.主要内容是: 如果苏联强其部署在欧洲的<SS—20>导弹减至75枚,并把它在亚洲地区的<SS—20>导弹限制在90枚,同时不把英发独立核力量包括在双方谈判的限额内,美国将放弃在欧洲部署108枚<潘兴II>式导弹的计划,而仅部署与苏联<SS—20>导弹数目对等的75枚陆基巡航导弹.由于这一方案与美苏双方参加谈判的目的背道而驰,它既没有解决苏联削减下来的<SS—20>导弹是销毁还是东移的问题,也没有完全阻止美国在西欧部署新型中程导弹,因此很快就遭到美苏两国政府的否决,这一方案始终未能提到美苏谈判桌上予以考虑.
凯南8000字报告: 这是美国驻苏联大使馆的代办乔治凯南向美国国务院发出的一份关于战后苏联政策动向的电报。1946年月,二战结束后不久,苏联问题专家,美驻苏使馆代表凯南,对战后的苏联有关“理论,意图,政策和做法“提出了详尽的分析和建议,以及美国应采取的对策等,向美国政府发回了8000字的电报。电文中称,美国应采取一切可能的手段,遏制苏联的影响和势力外延,尤其是在欧洲。这份电报得到了美国总统杜鲁门的高度重视和赞赏,责令政府有关部门及驻外使馆官员必须参阅,同时通过报刊披露其主要精神,已引起世人的主意。不久凯南被召回国,提升为国务院政策设计委员会主席,并在美国《外交季刊》上发表了名为《苏联行为根源》的文章,全面地阐述了“遏制”的思想,正式提出了对苏的“遏制”政策。
和平战略: 美国肯尼迪政府推行的一种对外战略。肯尼迪在其竞选总统期间就宣扬要推行所谓“和平战略”,声称这一战略以“两种垄断为基础”,一是核武器,一是输出资本和提供技术援助。1961年肯尼迪就任美国总统后,鉴于当时国际形势的变化,为了挽救颓势。继续推行其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肯尼迪对50年代美国对外政策作了重新估价和修改,正式提出了“一手拿橄榄枝,一手拿剑”的“和平战略”。他以加强军事实力为基础,辅之以各种非军事手段,加强同苏联的争夺,企图同苏联重新划分势力范围。一方面在军事上采取灵活反应战略,代替过去的大规模报复战略;另一方面组织“和平队”“粮食用于和平”“争取进步联盟”“攀亲戚运动”等,借以在亚非拉笼络人心,力图将这些国家和地区纳入美国的战略轨道,加以控制。对东欧各国则采取软化政策,促进其“多样化”,使其朝着有利于美国的方向发展。
FaGuo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组织: 戴高乐公开抗衡美国的举动。1958年戴高乐重新执政后,不甘心让FaGuo处于“受制于人”的地位,要求与美国建立真正的“伙伴关系“,在对外关系中开始采取不受美国限制的独立自主政策,自美苏关系中保持适当距离。在防务方面,戴高乐抛弃第四共和国依靠北约,依靠美国军事力量的政策,执行独立的防务政策,把战略重点转移到本土和欧洲,实行以独立核威慑力量为基础的“全面”防务战略。从1958年起,FaGuo在北约内部同美国进行控制与反控制斗争,采取逐步脱离到最终完全退出北约军事组织的做法。1958年9月,戴高乐提出在北约内部建立美英发“三国领导核心”,向美国盟主地位挑战。1959年3月,FaGuo宣布收回北约对FaGuo地中海舰队的指挥权。6月又拒绝美国在FaGuo领土部署核武器和建立中程导弹基地,除非这些武器交由FaGuo指挥。1963年6月FaGuo撤回驻大西洋舰队的FaGuo军队。1965年1月,FaGuo宣布不参加北约核专门委员会,1966年3月7日,戴高乐正式宣布FaGuo完全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组织,并要求全部撤出美国在FaGuo的驻军和基地。从此FaGuo在北约军事组织内仅保留一名联络参谋。整个60年代,FaGuo以退出北约军事组织为出发点,自世界范围内同美国的离心斗争愈演愈烈,沉重打击了美国霸权地位,也大大提高了FaGuo的国际地位和威望。
128#
发表于 2008-4-7 12:57:20 | 只看该作者
谢谢你的分享
129#
发表于 2009-4-29 12:33:24 | 只看该作者
楼主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0#
发表于 2009-5-4 22:40:13 | 只看该作者
闯关零十(国关)群,群号60453606, 这个群里的成员都是考外交学院国关专业的。另外,如果你是考其他专业,比如外交、国政、国际法等专业的,可以问一下群主,外院的专业都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8-2 09:25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