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367|回复: 3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不符合改革方向的“改革”

 关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8-26 00:24: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虽然早些时便有人民代表大会要改革政府预算报告审议方式的传言,但不久前闭幕的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真的取消了政府预算的口头报告制度,而仅保留了提交书面报告的方式之后,还是不免令人大吃一惊。\r<br>
<br>在以往每年一度的全国人大会议议程安排中,政府工作报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政府预算报告、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均作为同一层次的正式审议事项,既作口头报告,又发书面报告。这一次,并且在此之后,对于政府预算报告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的审议,由以往的口头和书面报告兼行改为只发书面报告,其他的几个报告,则仍保留口头和书面报告兼行做法。尽管可以用所谓节省会议时间、提升会议效率甚或坚持求真务实等等理由来解释,但是按照中国人的传统思维习惯,这起码给人一个印象:人民代表大会所审议的报告不在同一层次上了,政府预算报告的重要性降格了。此其一。\r<br>
<br>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之所以要审议政府行政部门提交的一系列文件,是因为政府所从事的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公共管理活动。不过,政府所从事的活动多种多样,并非所有的政府活动都要形成正式文件、提交立法机关审议。那样做,既不可能,也不必要。一个理想且有效的办法,是寻找一条可折射、覆盖政府活动全部内容的主线作为立法机关审议的重心。这条主线,事实上是存在的,那就是政府的财政收支。其中的道理是,政府做任何事,都需要花钱;要花钱,就得要筹钱。这一收一支之间,伴随着政府活动的枝枝蔓蔓,牵动着政府活动的方方面面。所以为政府的公共管理活动而筹钱、而花钱的活动,从来都是全部政府活动的核心内容。相对于其他政府部门提交的有关其他领域的公共管理活动文件而言,由财政部门提交的政府预算,是居于“牵一发而动全身”地位的,它是立法机关和全体社会成员审议、监督政府部门活动的最重要的途径和窗口。将处于如此核心地位的政府预算的审议层次相对降格,可能难免舍本求末之嫌。此其二。\r<br>
<br>有别于计划经济年代专注于国有经济单位的财政收支格局,公共财政体制的最突出的特点,就在于它是以“取众人之财——非取国有经济单位自家之财”来“办众人之事——非办国有经济单位自家之事” 的。既然取的是“众人之财”——所有的税收,不论税种怎样,也不论税基和税率的安排如何,都直接或间接的来自于全体社会成员的缴纳;既然办的是“众人之事”——所有的支出,不论规模怎样,结构如何,都直接或间接地用之于全体社会成员的福利,它的运作,便与全体社会成员的切身利益挂上了钩。而且由“钱”所挂上的这个钩,亦同由其他方面线索挂上的钩有所不同:它是最牵动人心的!它是最引人关注的!它可将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同国家的政治生活更紧密地连接起来,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社会成员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角度出发,尽可能多地连接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和国家的政治生活并搭建两者相通的桥梁,无疑是十分重要的。建构在公共财政基础上的政府预算,显然就是这样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桥梁。对于这样一个桥梁的任何、甚至那怕是稍许一点的弱化之举,都同公共财政体制建设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方向不相容。此其三。\r<br>
<br>中国现实的政府预算,还存在着颇多的缺陷。诸如未能覆盖政府部门的所有收支、比较粗放、过于笼统、不够透明、法治性不强等等,都是我们时常挂在嘴边并正在着力纠正的问题。往前走,它的改革方向应当是越来越完整、越来越细化、越来越透明、越来越科学、越来越对政府的收支行为具有约束力。要实施这样的改革,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对于政府预算审议、监督能力的增强,肯定是一股最重要的推动力量。照此说来,人民代表们以往花在审议政府预算报告上的时间不是多了,而是太少了。不是因听读兼行而显得过于繁琐了,而是听得不够,读得不深,审得不细,以至于在某种程度上走了过场,因而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所以如果人民代表大会会议议程确实要在政府预算报告的审议上有所改革的话,那么增加而不是减少政府预算报告的审议时间,提升而不是降低政府预算报告的审议力度,才是应当瞄准的目标。将本就有欠庄重的政府预算审议氛围进一步淡化,将本就相当薄弱的政府预算审议力度进一步调减,将本就相当单薄的政府预算审议程序进一步省略,绝对是对政府预算制度改革进程的放慢,甚至有逆转之效。此其四。\r<br>
<br>有鉴于上述种种,将政府预算报告由以往口头和书面报告兼行改为书面报告单行的做法,不是改革。或者至少不是市场化取向改革背景下,通向公共财政体制建设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目标的改革。
<br>
<br>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05-8-26 10:35:55 | 只看该作者
预算机构的改革迫在眉睫,一个正确的预算不但关系到发展的方向,更可以事半功倍~~~
3#
 楼主| 发表于 2005-8-27 19:07:35 |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透明化是最主要的
4#
发表于 2005-8-27 21:53:55 |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透明度对于一些国民而言是完全没有必要的,监察也是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的~~~~
5#
发表于 2005-8-27 23:24:54 | 只看该作者
感觉关键是在我们的预算执行上是否得当,是否有强有力的监督和制约,保证预算的执行和严格控制预算外资金将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反腐败和社会的和谐有重大意义.
6#
发表于 2005-8-27 23:32:18 | 只看该作者
所以还需要执行机构坚决贯彻!
7#
发表于 2005-8-27 23:41:03 | 只看该作者
<p>可是为什么我们现在还会有腐败和国有资源的浪费呢?</p><p>我感觉需要一些权力的分散和相互的制约.</p>
8#
发表于 2005-8-27 23:42:18 | 只看该作者
相互牵制也是一个好方法!
9#
发表于 2005-8-27 23:43:34 | 只看该作者
嗯```就是在人大机制下的部门间相互牵制````
10#
发表于 2005-8-27 23:46:22 | 只看该作者
但是在中国,人情似乎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2 03:05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