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746|回复: 2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历届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

 关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7-7 20:44: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高金素梅入诺贝尔和平奖名单 已将提名送交评委
<br>
<br>   (2005-07-07)
<br>
<br>  本报讯 据《羊城晚报》报道,6月曾率团到日本向日本靖国神社讨要祖先灵位的台湾原住民“立委”高金素梅,近日被国际团体列入争取诺贝尔和平奖提名的名单当中。
<br>
<br>  高金素梅被瑞士妇女团体列入争取诺贝尔和平奖提名的名单当中。虽距离真正的提名还有很长一段距离,不过这一消息,还是令许多中国人为之振奋。为替原住民争取权益,高金素梅还曾带原住民在“总统府”前示*。她说:“不管有没有诺贝尔奖,觉得身为一个原住民后代,这都是我的责任。”<!--editpost--><br><br><br><div><font class='editinfo'>此帖由 allbarcelona 在 2005-07-15 10:51 进行编辑...</font></div><!--editpost1-->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楼主| 发表于 2005-7-7 20:45:38 | 只看该作者
个人对高金素梅同志还是比较欣赏,可是对诺贝尔和平奖就实在不敢恭维了
3#
 楼主| 发表于 2005-7-7 20:51:51 | 只看该作者
1901年
<br>琼·亨利·杜南(瑞士):红十字会创办人
<br>弗雷德里克·帕西(FaGuo):国际和平联盟和各国议会联盟的创始人
<br>1902年
<br>埃利·迪科门(瑞士):国际和平局局长
<br>夏尔莱·阿尔贝特·戈巴特(瑞士):国际议会和平局局长
<br>1903年
<br>威廉·兰德尔·克里默(英国):推动国际和平运动、领导英国劳工运动和国际工人协会
<br>1904年
<br>国际法研究所(总部位于比利时)
<br>1905年
<br>贝尔塔·弗赖茹劳·冯·苏特纳(奥地利):著名女作家,和平运动的代表人物。
<br>1906年
<br>西奥多·罗斯福(美国):美国总统,因调解日俄战争而获奖。
<br>1907年
<br>莫恩奈斯托·蒂奥多罗·莫内塔(意大利):记者、政论家
<br>路易·勒诺(FaGuo):国际法专家
<br>1908年
<br>阿诺尔德松(挪威):因主张以和平方式解散瑞典-挪威联盟而获奖。
<br>弗雷德里克·贝耶(丹麦):和平主义者、政治家
<br>1909年
<br>奥古斯特·贝尔纳特(比利时):国际法协会主席
<br>保罗·德康斯炭(FaGuo):FaGuo政治家、促进美法和解
<br>1910年
<br>国际和平局(总部位于瑞士)
<br>1911年
<br>托比丝· 阿赛尔(荷兰):国际法庭的创建人
<br>阿尔弗雷德·赫尔曼(奥地利):记者
<br>1912年
<br>伊莱休·鲁特(美国):律师
<br>1913年
<br>亨利·拉方丹(比利时):法学专家、国际和平局局长,被誉为“欧洲人民和平运动的忠实领导人”。
<br>1914年至1916年
<br>没颁奖
<br>1917年
<br>国际红十字会(总部瑞士日内瓦)
<br>1918年
<br>没颁奖
<br>1919年
<br>伍德罗·威尔逊(美国):美国总统、国际联盟的最初倡导者
<br>1920年
<br>莱昂·布尔热瓦(FaGuo):国际联盟大会主席
<br>1921年
<br>卡尔·亚尔马·布兰廷(瑞典):瑞典首相
<br>克贝斯蒂安·路易斯·兰格(挪威):历史学家、国际议会联盟秘书长
<br>1922年
<br>弗里特约夫·南森(挪威):北极探险家、国际难民事务先驱
<br>1923年,1924年
<br>没颁奖
<br>1925年
<br>奥斯丁· 张伯伦(英国):英国外交大臣、《洛迦诺公约》的倡导者
<br>查理土·格茨·道成斯(美国):“道咸斯计划”计划的制定者
<br>1926年
<br>阿里斯蒂德·白里安(FaGuo):因在《洛迦诺公约》中发挥的作用而获奖
<br>古斯塔夫·施特雷泽曼(德国):因在《洛迦诺公约》中发挥的作用而获奖
<br>1927年
<br>费迪南·爱德华·比松(FaGuo):人权联盟的创立者
<br>路德维希·克魏德(德国):历史学家
<br>1928年
<br>没颁奖
<br>1929年
<br>弗兰克·凯洛格(美国):因倡议缔结《九国非战公约》而获奖
<br>1930年
<br>纳特汉·瑟德尔布罗姆(瑞典):神学家,因倡导世界基督教会间的团结而获奖
<br>1931年
<br>珍妮·亚当斯 (美国):芝加哥赫尔宫协会的创始人。她因争取妇女、黑人移居的权利而获奖
<br>尼古拉斯·默里·巴特勒(美国):卡内基争取国际和平奖励基金会主席
<br>1932年
<br>空缺
<br>1933年
<br>诺曼·安吉尔(英国):作家、经济学家、新闻工作者和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成员。他因为自己的大量反战著作得奖
<br>1934年
<br>阿瑟·亭德森(英国): 政治家,工党创始人之一。1932年世界裁军会议的主要推动者和组织者
<br>1935年
<br>卡尔·冯·奥西埃茨基(德国):政治记者和政论家,反法西斯主义者
<br>1936年
<br>卡洛斯·萨维德拉·拉马斯(阿根廷): 时任阿根廷外交部长,因成功地调停查科战争而得奖
<br>1937年
<br>罗伯特·塞西尔(英国):国际联盟创始人
<br>1938年
<br>南森国际难民办公室
<br>1939年至1943年
<br>没颁奖
<br>[编辑]
<br>1941到1960年\r<br>1944年
<br>红十字国际委员会 (瑞士日内瓦)
<br>1945年
<br>考代尔·霍尔(Cordell Hull,美国):美国国务卿,促成了联合国的成立
<br>1946年
<br>爱米莉·巴尔奇 (Emily Balch,美国):妇女争取和平和自由国际同盟创办人
<br>约翰·瑞利·马特(John Raleigh Mott,美国):世界基督教男青年联盟主席兼创办人
<br>1947年
<br>英国教友会(Friends Service Council)与美国教友会(American Friends Service Committee)
<br>1948年
<br>没颁奖
<br>1949年
<br>约翰·博伊德·奥尔(Lord John Boyd Orr,英国):联合国粮食和农业组织第一任总干事,表彰其为消除饥饿所做的努力。
<br>1950年
<br>拉尔夫·本奇(Ralph Buncheb,美国):第一个获奖的黑人,表彰其为调解阿以战争所做的努力。
<br>1951年
<br>列翁·茹奥(Léon Jouhaux,FaGuo):国际工会联合会副主席,表彰其坚持不懈的反战斗争和工人运动。
<br>1952年
<br>阿尔贝·施韦泽(Albert Schweitzer,FaGuo):医生,表彰其长期在非洲从事医疗工作的努力。
<br>1953年
<br>乔治·卡特莱特·马歇尔(George Catlett Marshall,美国):美国国务卿,其倡导的马歇尔计划改善了西欧战后经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br>1954年
<br>联合国难民署 (瑞士日内瓦)
<br>1955年,1956年
<br>没颁奖
<br>1957年
<br>Lester Bowles Pearson (加拿大)
<br>1958年
<br>Georges Pire (比利时)
<br>1959年
<br>Philip J. Noel-Baker (英国)
<br>1960年
<br>Albert John Lutuli (南非)
<br>[编辑]
<br>1961到1980年\r<br>1961年
<br>达格·哈马舍尔德 (瑞典)
<br>1962年
<br>莱纳斯·鲍林 (美国)
<br>1963年
<br>红十字国际委员会, League of Red Cross Societies (瑞士日内瓦)
<br>1964年
<br>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 Jr.) (美国)
<br>1965年
<br>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美国纽约)
<br>1966年
<br>没颁奖
<br>1967年
<br>没颁奖
<br>1968年
<br>René Cassin (FaGuo)
<br>1969年
<br>国际劳工组织 (瑞士日内瓦)
<br>1970年
<br>Norman E. Borlaug (美国)
<br>1971年
<br>威利·勃兰特(Willy Brandt) (前西德)
<br>1972年
<br>没颁奖
<br>1973年
<br>亨利·基辛格(Henry A. Kissinger) (美国), 黎德寿 (越南, 拒绝领奖)
<br>1974年
<br>Seán MacBride (爱尔兰), 佐藤荣作 (日本)
<br>1975年
<br>Andrei Dmitrievich Sakharov (前苏联)
<br>1976年
<br>Betty Williams, Mairead Corrigan (英国)
<br>1977年
<br>国际特赦组织 (英国伦敦)
<br>1978年
<br>穆罕默德·安瓦尔·萨达特(Mohamed Anwar al-Sadat) (埃及),梅纳赫姆·贝京(Menachem Begin) (以色列)
<br>1979年
<br>德蕾莎修女(又译做德兰修女) (印度)
<br>1980年
<br>Adolfo Pérez Esquivel (阿根廷)
<br>1981到2000年\r<br>1981年
<br>联合国难民署 (瑞士日内瓦)
<br>1982年
<br>Alva Myrdal (瑞典), Alfonso García Robles (墨西哥)
<br>1983年
<br>列赫·瓦文萨(Lech Walesa) (波兰)
<br>1984年
<br>图图主教(Desmond Mpilo Tutu) (南非)
<br>1985年
<br>国际医师预防核战组织 (美国波士顿)
<br>1986年
<br>Elie Wiesel (美国)
<br>1987年
<br>Oscar Arias Sánchez (哥斯达黎加)
<br>1988年
<br>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 (美国纽约)
<br>1989年
<br>十四世****--丹增嘉措 (中国西藏)
<br>1990年
<br>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 (前苏联)
<br>1991年
<br>昂山素季(缅甸)
<br>1992年
<br>Rigoberta Menchú Tum (危地马拉)
<br>1993年
<br>纳尔逊·曼德拉(Nelson Mandela), 戴克拉克 (Frederik Willem de Klerk) (南非)
<br>1994年
<br>阿拉法特(巴勒斯坦)、希蒙·佩雷斯 (以色列)、拉宾(以色列)
<br>1995年
<br>Joseph Rotblat (英国), Pugwash Conferences on Science and World Affairs (加拿大)
<br>1996年
<br>Carlos Filipe Ximenes Belo, José Ramos-Horta (东帝汶)
<br>1997年
<br>International Campaign to Ban Landmines (ICBL), Jody Williams (美国)
<br>1998年
<br>John Hume, David Trimble (英国)
<br>1999年
<br>无国界医生(比利时)
<br>2000年
<br>金大中(韩国)
<br>[编辑]
<br>2001年后
<br>2001年
<br>联合国及其秘书长科菲·安南(加纳)
<br>2002年
<br>吉米·卡特(前美国总统)
<br>2003年
<br>希尔琳·艾芭迪(Shirin Ebadi)(伊朗)
<br>2004年
<br>Wangari Maathai (肯尼亚)
<br><!--editpost--><br><br><br><div><font class='editinfo'>此帖由 allbarcelona 在 2005-07-07 20:54 进行编辑...</font></div><!--editpost1-->
4#
 楼主| 发表于 2005-7-7 20:55:13 | 只看该作者
1989年
<br>十四世****--丹增嘉措 (中国西藏)
<br>
5#
 楼主| 发表于 2005-7-7 20:55:28 | 只看该作者
1990年
<br>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 (前苏联)
<br>莫大的讽刺!!!!!!!!!!!!!!!!!!!!!!!!!!!!!<!--editpost--><br><br><br><div><font class='editinfo'>此帖由 allbarcelona 在 2005-07-07 20:57 进行编辑...</font></div><!--editpost1-->
6#
 楼主| 发表于 2005-7-7 20:56:54 | 只看该作者
1991年
<br>昂山素季(缅甸)
<br>不是我不赞成缅甸的民主与和平,只是不喜欢和平奖的意识形态因素
7#
 楼主| 发表于 2005-7-7 20:58:14 | 只看该作者
1906年
<br>西奥多·罗斯福(美国):美国总统,因调解日俄战争而获奖。
<br>无耻!!!!!!!!!!!!!!!!!!!!!!!!\r<br>含泪!!!!!!!!!!!!!!!!!!!!!!!!<!--editpost--><br><br><br><div><font class='editinfo'>此帖由 allbarcelona 在 2005-07-07 21:31 进行编辑...</font></div><!--editpost1-->
8#
 楼主| 发表于 2005-7-7 20:58:42 | 只看该作者
1953年
<br>乔治·卡特莱特·马歇尔(George Catlett Marshall,美国):美国国务卿,其倡导的马歇尔计划改善了西欧战后经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r<br>服了!!!!!!!!!!!!!!!<!--editpost--><br><br><br><div><font class='editinfo'>此帖由 allbarcelona 在 2005-07-21 17:48 进行编辑...</font></div><!--editpost1-->
9#
 楼主| 发表于 2005-7-7 20:59:50 | 只看该作者
1926年
<br>阿里斯蒂德·白里安(FaGuo):因在《洛迦诺公约》中发挥的作用而获奖
<br>古斯塔夫·施特雷泽曼(德国):因在《洛迦诺公约》中发挥的作用而获奖
<br>历史证明了一切,公约没有发挥他的作用
10#
 楼主| 发表于 2005-7-7 21:01:41 | 只看该作者
1929年
<br>弗兰克·凯洛格(美国):因倡议缔结《九国非战公约》而获奖
<br>一张废纸!!!!!!!!!!!!!!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2 10:15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