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895|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际关系不再陌生

 关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1-27 23:11: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国际关系不再陌生  
<br>献给仍在校园或已经工作的年轻人  
<br>
<br>      刚步入大学校园的年轻人惊喜的发现面队的是一个多么另人惊喜的生活学习环境:远离家长的爱情生活、不受时间地点限制的睡眠要求。这两点就足以构成中学生们刻苦学习的巨大动力。\r<br>
<br>我,作为改革开放的一代之一进入了梦寐以求的大学校园,这不仅是我们这一代人自己的愿望,同时也是我们父母的愿望。共有百余万的有智青年通过顽强的努力加入了这一人生中重要的社会活动。而今年具有同样数目的年轻人为实现成为研究生的梦想而奋斗。\r<br>
<br>       1998年给全国人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那场百年罕见的特大洪水,另我难忘的是那一年我参加了高考,而后又成为了跨世纪的一带新人。当今天回想起来1998年是那么的遥远,它属于上个世纪,上个前年,人生的上个阶段。\r<br>
<br>       人生中有些事情是极富戏剧性的,良好的视力和健康的身体使我可以报考一些未有此条件的人难以企及的院校。我在一长辈的推荐下选择了一所位于南京的部队院校,但在高考后我们发现在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我没有写下解放军三个字。结果我只能参加前面没有这个形容词的学校的面试。当身穿笔挺制服的人员问我为什么报考该院校时,我准备了三个原因其一我具备身体及成绩方面的条件,二能为国家工作是我的梦想我为次感到荣耀,三由于学费原因我会为家里减轻一些负担。面试人员表示了一定程度的满意。在我回家后接到了其中一人的电话,表示了这种态度同时又十分善意的劝告我由于某种原因我不必参加体检这样可以节省50元钱。我表示感谢并告诉他我正好想在上大学之前检查以下身体。正是这种坚持是我有机会进入了这所学校--位于祖国政治、文化的中心城市,临近著名的历史文化遗产及旅游胜地。我不得不说入学通知书上的描述具有诗一般的美感。而我的名字位于母校提前入取院校的前端,我知道是高校的声誉使我达到了与成绩不完全相同的高度。站在我旁边的一人对另一人说到:看,还有人去那个学校。我对此报以善意的微笑。\r<br>
<br>       人的一生充满了以外,在以后的学习中我发现原苏联外交界的传奇人物:阿纳托利.多勃雷宁也有着十分有趣的经历:莫斯科航空大学毕业后在航空业工作的他,莫名其妙的被招入了外交学院。而这一决定的来源是斯大林,在1994年夏天的一次政治局会议上,讨论完苏联红军在前线发动的成功攻势之后,斯大林突然改变了话题,谈起培养新的外交干部的必要性,因为希特勒很快将会被打败,苏联外交必须为迅速恢复外交活动作好准备。苏联将与许多国家建立起新的联系,战后许多问题也急需解决。简单的说,苏联很快就需要组建大批的并且是完全合格的外交使团。尽管当时处于战争的紧要关头,几乎所有的年轻人都被征召入伍,但斯大林仍要求成立外交学校。“可是我们从哪才能招到学生,”莫洛托夫问斯大林,“特别是那些学过大学文科和语言课程的学生呢?”斯大林回答说,没有必要非从受到文科教育的人中招收学生不可,以后还可以学习那些课程。现在他说,外交部可以从军工厂挑选年轻的工程师。他说一定要挑选那些与工人相处得很融洽的工程师:“工程师和工人一样,都过着非常艰苦的生活,他们只能得到700克的黑面包,而且他们中的很多人实际上就住在工厂里,很唱时间见不到家人。”斯大林解释说,如果一个年轻的工程师能够解决艰苦岁月中难免出现的日常工作中的难题和冲突,而且工人们仍旧尊敬他,那么他就是一名真正的外交官,或者至少具有成为一名外交官所必须的能力。此后,多勃雷宁有遇到了类似的以外而在长达半个世纪的外交生涯中,连续25年担任苏联驻美大使,先后和六位美国总统打交道,,参与了美苏两国领导人之间的所有最高级会谈--从1955年日内瓦第一次最高级会谈到1990年布什与戈尔巴乔夫最高级会谈--的准备工作。\r<br>
<br>       虽然这种比较是冒昧的,但年轻人应该具有梦想,这种梦想同样也是世界发展前进的动力.
<br>
<br>       我的入学报道成为家人去北京陆游的完美借口,虽然我更愿意独自前往一证明自己的独立。而这也带来了有趣的经历。好奇心的驱使使我们全家在旅游之余提前参观了我的学校,父亲说明来意后,一位工作人员将我们领到一座旧时建筑前,告诉我们上面就是新生宿舍。我第一个跑到了楼上,兴奋之余发现还有几位与我同样迫不及待的同学,但是,为什么?都是--女同学。后来得知是把我姐姐当成新学生了,可能她比我长的象。这个意外使我成为第一位等上女生楼98级新人,这在男女不平等的高校里意味着一年只有一次机会。而第二天正式报道,当我姐与母亲在高年级校友的帮助下先行把我的行李送到寝室是,发现了其它两位室有的差异目光。时候他们告诉我在我姐姐感谢那位师兄的时候,他们在猜想是不是门上名单上那位名为雪的同学,并对学校的特殊性感到诧异。显然他们只诧异了一小会儿。\r<br>
<br>       伴随着校园生活的开始,我们越来越发现我们对这个社会的了解是多么的有限,而对于理科学生来说国际政治专业是多么的陌生。而未来将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又将是什么呢?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05-1-27 23:14:11 | 只看该作者
awesome
3#
发表于 2005-1-27 23:24:31 | 只看该作者
原创or转贴?
4#
发表于 2005-6-25 17:45:54 | 只看该作者
yuanxue?
5#
发表于 2005-6-25 18:57:03 | 只看该作者
<p>怎么不继续呢?</p>
6#
发表于 2005-6-26 19:06:57 | 只看该作者
<p>好遥远,回忆被拉到了上个世纪&hellip;&hellip;</p>
7#
发表于 2005-6-27 19:10:18 | 只看该作者
一起在这个学校呆过,熟悉的感觉,就象enjoycoke一下子喊出了yuanxue的名字。
8#
发表于 2005-7-4 09:19:40 | 只看该作者
作者应该是TIANTIEJUN
<br>
<br>
<br><!--quote-uir-arthur+2005-01-27 15:11--><div class='quotetop'>引用:(uir-arthur @ 2005-01-27 15:11)</div><div class='quotemain'><!--quote1-->国际关系不再陌生
<br>献给仍在校园或已经工作的年轻人
<br>   刚步入大学校园的年轻人惊喜的发现面队的是一个多么另人惊喜的生活学习环境:远离家长的爱情生活、不受时间地点限制的睡眠要求。这两点就足以构成中学生们刻苦学习的巨大动力。\r<br>我,作为改革开放的一代之一进入了梦寐以求的大学校园,这不仅是我们这一代人自己的愿望,同时也是我们父母的愿望。共有百余万的有智青年通过顽强的努力加入了这一人生中重要的社会活动。而今年具有同样数目的年轻人为实现成为研究生的梦想而奋斗。\r<br>    1998年给全国人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那场百年罕见的特大洪水,另我难忘的是那一年我参加了高考,而后又成为了跨世纪的一带新人。当今天回想起来1998年是那么的遥远,它属于上个世纪,上个前年,人生的上个阶段。\r<br>    人生中有些事情是极富戏剧性的,良好的视力和健康的身体使我可以报考一些未有此条件的人难以企及的院校。我在一长辈的推荐下选择了一所位于南京的部队院校,但在高考后我们发现在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我没有写下解放军三个字。结果我只能参加前面没有这个形容词的学校的面试。当身穿笔挺制服的人员问我为什么报考该院校时,我准备了三个原因其一我具备身体及成绩方面的条件,二能为国家工作是我的梦想我为次感到荣耀,三由于学费原因我会为家里减轻一些负担。面试人员表示了一定程度的满意。在我回家后接到了其中一人的电话,表示了这种态度同时又十分善意的劝告我由于某种原因我不必参加体检这样可以节省50元钱。我表示感谢并告诉他我正好想在上大学之前检查以下身体。正是这种坚持是我有机会进入了这所学校--位于祖国政治、文化的中心城市,临近著名的历史文化遗产及旅游胜地。我不得不说入学通知书上的描述具有诗一般的美感。而我的名字位于母校提前入取院校的前端,我知道是高校的声誉使我达到了与成绩不完全相同的高度。站在我旁边的一人对另一人说到:看,还有人去那个学校。我对此报以善意的微笑。\r<br>    人的一生充满了以外,在以后的学习中我发现原苏联外交界的传奇人物:阿纳托利.多勃雷宁也有着十分有趣的经历:莫斯科航空大学毕业后在航空业工作的他,莫名其妙的被招入了外交学院。而这一决定的来源是斯大林,在1994年夏天的一次政治局会议上,讨论完苏联红军在前线发动的成功攻势之后,斯大林突然改变了话题,谈起培养新的外交干部的必要性,因为希特勒很快将会被打败,苏联外交必须为迅速恢复外交活动作好准备。苏联将与许多国家建立起新的联系,战后许多问题也急需解决。简单的说,苏联很快就需要组建大批的并且是完全合格的外交使团。尽管当时处于战争的紧要关头,几乎所有的年轻人都被征召入伍,但斯大林仍要求成立外交学校。“可是我们从哪才能招到学生,”莫洛托夫问斯大林,“特别是那些学过大学文科和语言课程的学生呢?”斯大林回答说,没有必要非从受到文科教育的人中招收学生不可,以后还可以学习那些课程。现在他说,外交部可以从军工厂挑选年轻的工程师。他说一定要挑选那些与工人相处得很融洽的工程师:“工程师和工人一样,都过着非常艰苦的生活,他们只能得到700克的黑面包,而且他们中的很多人实际上就住在工厂里,很唱时间见不到家人。”斯大林解释说,如果一个年轻的工程师能够解决艰苦岁月中难免出现的日常工作中的难题和冲突,而且工人们仍旧尊敬他,那么他就是一名真正的外交官,或者至少具有成为一名外交官所必须的能力。此后,多勃雷宁有遇到了类似的以外而在长达半个世纪的外交生涯中,连续25年担任苏联驻美大使,先后和六位美国总统打交道,,参与了美苏两国领导人之间的所有最高级会谈--从1955年日内瓦第一次最高级会谈到1990年布什与戈尔巴乔夫最高级会谈--的准备工作。\r<br>    虽然这种比较是冒昧的,但年轻人应该具有梦想,这种梦想同样也是世界发展前进的动力.
<br>    我的入学报道成为家人去北京陆游的完美借口,虽然我更愿意独自前往一证明自己的独立。而这也带来了有趣的经历。好奇心的驱使使我们全家在旅游之余提前参观了我的学校,父亲说明来意后,一位工作人员将我们领到一座旧时建筑前,告诉我们上面就是新生宿舍。我第一个跑到了楼上,兴奋之余发现还有几位与我同样迫不及待的同学,但是,为什么?都是--女同学。后来得知是把我姐姐当成新学生了,可能她比我长的象。这个意外使我成为第一位等上女生楼98级新人,这在男女不平等的高校里意味着一年只有一次机会。而第二天正式报道,当我姐与母亲在高年级校友的帮助下先行把我的行李送到寝室是,发现了其它两位室有的差异目光。时候他们告诉我在我姐姐感谢那位师兄的时候,他们在猜想是不是门上名单上那位名为雪的同学,并对学校的特殊性感到诧异。显然他们只诧异了一小会儿。\r<br>    伴随着校园生活的开始,我们越来越发现我们对这个社会的了解是多么的有限,而对于理科学生来说国际政治专业是多么的陌生。而未来将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又将是什么呢?<!--quote2--></div><!--quote3-->
<br>
9#
发表于 2005-7-6 19:48:25 | 只看该作者
<p><!--quote-enjoycoke+2005-06-25 09:45--><div class='quotetop'>引用:(enjoycoke @ 2005-06-25 09:45)</div><div class='quotemain'><!--quote1-->yuanxue?<!--quote2--></div><!--quote3--><br /></p><p>说的是男生,明显是wangxue</p>
10#
发表于 2005-7-11 14:29:49 | 只看该作者
是不是有点偏题阿?\r<br>由必要纠缠在是谁发的这个问题上么?难道文章本身没有让你看过后由些想法阿?论坛的初衷究竟是什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8-27 01:34 , Processed in 1.437500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