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警惕:“两国论”在中国国民党“阴魂附体”?
警惕:“两国论”开始在中国国民党“阴魂附体”
------评台湾《中央日报》7月4日社论《两岸未来仍有长路要走》
作者:肖永国
台湾《中央日报》是中国国民党的“机关报”,代表着中国国民党的政治喉舌。尽管在几年前因为市场经营问题而改为“网络版”,但是,该“网络报”仍然被中国大陆视作了解中国国民党的主要窗口,特别是《中央日报》的社论,带有鲜明的政治特色和政党主张。
2009年7月4日台湾《中央日报》发表《两岸未来仍有长路要走》的社论。通过仔细阅读该社论,让我们对中国国民党半年前后的政治观念的转变非常吃惊。台湾《中央日报》在2008年12月“胡六点”的讲话发表前,曾经有过“蓝绿合流”和“联合对抗大陆”的政治倾向。随着两岸2009年的深入发展,该报对“国共平台”、“两岸关系”及“两岸政治协商”等议题有许多积极地政治认知。但是“好景不长”,近一个月以来,特别是7月4日的这篇社论,明显预示着“两国论”开始在中国国民党“阴魂附体”。
为了避免误读或误解台湾执政党,我们仔细阅读和研究了中国国民党的这篇社论。该社论有如下几个观点:
一、该社论借助李登辉的“朋友论”提出两岸关系是“亦师亦友”的关系;
对于两岸关系的本质是“朋友关系”还是“亦师亦友”的关系的问题,早在2008年两岸政治领导人已经做出了明确的答复。以中华台北宣称其主权、领土涵括大陆及中国大陆主张其主权、领土包括台湾为标志,两岸关系的实质是“同一个中国主权和领土的政治对立”。至于两岸对立的政治实体,只要坚持“同一个中国主权与领土”的政治基础,当然可以是“朋友关系”,也可以是“亦师亦友”的关系。但是,一旦忽视或否认“同一个中国主权与领土”的政治基础,两岸将不得不面对“主权和领土”的政治***局面,那么,两岸关系就是民族***的政治关系。如果坚持“一个中国”的一方与执意搞民族***的一方保持该社论所鼓吹的“共荣共存”,显然与绝大多数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相违背。这就是1996年两岸导弹危机爆发的政治主因。
所以,两岸对立的政治实体之间能否保持“朋友关系”或“亦师亦友”的关系,是有前提条件的。这就如同做人必须讲原则一样。或许台湾政治领导人有“认贼作父”的“历史传统”,但是,凡是有民族责任感的中国领导人,无论是大陆领导人,还是台湾领导人,都没有以搞“民族***”为荣的政治观点。
二、该社论认为“放弃统一”是台湾民众“追求台湾主体意识的力量逐渐成为政治主流”的历史必然;
什么是“政治主流”、什么是“政治逆流”,可不是随意打扮的小姑娘。无论中国大陆还是台湾,都认为:台湾追求当家作主的“主体意识”,在本质上与大陆的任何民众“爱家、爱乡”的意识或感情是一样的。不能因为追求“当家作主”,就背弃中华民族而投靠“大和民族”;也不能因为“爱家、爱乡”,就妄图***中国统一的主权和领土。在中国的主权和领土上,实现“当家作主”的方式、方法有许多,寻求割裂于中国的“独立政治路线”,无论李登辉还是陈水扁,都已经证明是一条“走不通的政治道路”。
所以,台湾民众不愿意两岸“政治统一”,是因为两岸没有达成为两岸人民共同认可的政治共识或政治方案,并不意味着台湾民众主张“政治独立”,更不意味着要***中国的主权与领土。无论是两岸的政治生活中,还是世界的政治现实里,“不统”并不代表“独立”;“维持现状”并不代表“未来不统一”。该社论的作者用“非黑即白”的荒谬的政治逻辑把坚持“维持现状”的台湾民众绑上“坚持独立”的政治战车,其心可诛。
三、该社论认为两岸民主与生活的差异是台湾民众不愿意两岸统一的主要原因;
该社论的作者一方面用错误的“二元论”把主张“维持现状”的台湾民众绑上“政治独立”的战车,另一方面用同样的“政治逻辑”追求“民主”与“生活”的“世界大同”。这正应了一句名言“人是错的,他的世界也是错误的”。世界上每一个国家或地区都有自主选择政治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为什么非要两岸政治和社会的差异变成政治对立和冲突呢?而为什么不能尊重大陆人民的历史选择,把两岸的差异变成“两岸特色”呢?
大陆人民在“十年**”中体会到“大民主”的政治危害,台湾人民在近二十年的政治恶斗中感受到民主的不足。这都是正常的现象。任何一个制度,无论是民主制度还是社会制度,都没有“一蹴而就”或“永世不变”的。两岸人民,只有放下政治对立的思维才能感受到对岸人民的悲喜;只有消除政治对立的观念才能体会到“两岸特色”的可贵。
因此,放弃政治对立的思维与观念,在两岸人民深入的沟通、交流与交往中,秉持积极、客观的认知标准,两岸人民才能更好认识自己、理解对岸、拥抱世界。因为,只有人是正确的,他的世界才可能是正确的。
四、该社论认为大陆民众之所以坚持统一是受“大陆传统思想的影响所及”;
该社论的作者居然能用“统独观念”把“传统思想”与“现代思想”对立起来,着实让人“大开眼界”。为了证明 “独立是世界的主流”、“追求独立是‘现代思想’”,该文作者已经到了“走火入魔”的境界。对于作者的“现代思想”,假如我们用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去驳斥,一定会被扣上“妖魔化”的“传统思想”的帽子。但是,假如该文作者认为“独立是世界的主流”、“追求独立是‘现代思想’”,那么,世界的主流应该是“民族***的状态”或为了民族***的“正义事业”持续“政治斗争”或“战争状态”。假如那样,世界的“和平”、“发展”与“稳定”岂不是成了“世界逆流”?
由此可见,该社论的政治逻辑或政治思想是经不起推敲的。至于该文作者期盼以和平的方式对中国主权和领土造成政治***的“政治愿望”,我们只能嗤之以鼻了。对于此类不敢为“独立”而流血的“书生意气”,我们只能回以深深的鄙视。其余的话,我们也不愿意说了,否则又被“这些人”称之为“文攻武吓”。
五、该社论提出台湾政府要争取不主张两岸统一的“务实开放”的大陆民众的支持;
依据该文作者的思维:凡是在民意调查中,不认为两岸会和平统一的大陆民众就是“务实开放”的认为“台湾应该独立”的群体,并且建议政府积极争取不主张两岸和平统一的大陆民众。我们只能对该文作者“哑然失笑”了。因为该文作者的政治想法至少可以推出这样几个结论:
1、 该文作者没有与中国大陆民众进行过深入的沟通;
2、 该文作者学历很高但政治和社会的认知缺乏实践的磨练;
3、 该文作者过于迷信“政治思想”能主导“政治现实”;
在中国国民党内,有高学历的政治新人是好事,但是,作为一个执政党,更需要务实、干练、有政治见识的政治精英主导两岸的政治舆论。还好,两岸执政党已经建立了完善的政治沟通渠道,否则,通过这篇社论认定“两国论”在中国国民党“阴魂附体”是令人信服的政治结论。
假如这篇社论代表现在的中国国民党的政治主张,那么,至少象张荣恭先生这样真正懂两岸的政治精英,被迫离开台湾《中央日报》的日子就不远了。
++++++++++++++++++++++++++++++++++++++++++++++++++++++++++++++++++++++++++++++++++++++++++++++++++++++++++++++++++++++++++++++++++++++++++++
附件:《《中央日报》社评:两岸未来仍有长路要走》
《中央日报》社评----两岸未来仍有长路要走
http://www.cdnews.com.tw 2009-07-04 08:52:35
李登辉前总统日前在群策会的募款餐会上,一反他这几年的政治立场,公开表示「目前的台湾和大陆关係应该是『你是你,我是我,但你我是朋友关係』。对于两岸关係的改善应该予以欢迎,但考虑中国大陆的不确定性,要分清彼此与中国大陆打交道才实际。」
如果这是代表台湾政治人物对两岸关係发展的看法,那一项新出炉的关于两岸民众对两岸关係发展的最新民意调查,更应该得到两岸当局的密切注意,毕竟人民才是最直接的政策对象。
首先,对于两岸未来关係的走向,有35.6%的台湾民众认为大陆是「生意伙伴」,其次是13.3%的朋友关係。反观大陆民众有超过半数认为两岸「家人与亲戚」,有16.2%才认为是生意伙伴。
再来就是敏感的两岸政治安排。仍有60%台湾民众认为将会「维持现状」、16.1%的人认为两岸终将统一,只有8.9%的台湾人认为台湾会独立。而中国大陆的调查发现,64.2%的大陆民众认为两岸将会统一、26.7%维持现状,只有5.1%的大陆人认为台湾会独立。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两岸人民对两岸关係将趋向和缓的比例都相当高,分别是84.1%和66.7%。该数据显示两岸间的和平才是真正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执政者应有悲天悯人之心,任何政策皆以人民福祉为念,才不会辜负两岸人民对和平的期待。
自从国民党政府于1949年播迁来台后,两岸分隔迄今已有60年了。加上两岸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等各项因素的巨大变化,民众对于两岸关係的看法有极大差异性,也就不足为奇了。
台湾内部在1990年代历经民主改革洗礼后,国民党过去的威权统治早已是历史的记忆。随着本土意识的抬头,追求台湾主体意识的力量逐渐成为政治主流,两岸关係的定位也因此重新调整。统一不再是台湾官方最迫切的目标,取而代之的是如何促进两岸官民之间的互信与认识,进而为台海和平铺陈一条康庄大道。
如果以此来观察此民调结果,就能得知目前两岸人民的基本政治理念及对两岸关係定位的差异了。绝大多数的台湾民众对中国大陆是抱持着友善、与其为善的态度,期待同文同种的两岸能保持和平关係,先从非政治,比如文化、教育、经贸等议题着手,期待双边能从日渐增加的互动中,寻求瞭解彼此的管道。更重要的,台湾方面希望对岸能以「相互尊重、共存共荣」的角度来看待两岸关係,毕竟双边发展不单单是政治斗争而已,而是希望两岸能以「亦师亦友」的关係并存在国际社会。
不可否认的是,台湾社会远比大陆来的开放与自由,台湾人民思维已大幅度改变,所关心的焦点议题已不单单是政治角力,而是民主制度的保障、生活环境的保护及对人权的尊重。这也是为何有六成台湾民众认为「维持台海现状」是目前最符合台湾利益的选项,也是为何只有8.9%的受访者认为两岸将会统一,毕竟要台湾人民选择跟一个长期以来对自己土地「文攻武吓」的**政权建立任何形式的政治关係,实在是太异想天开了。
反观大陆人民的看法,两岸关係是手足之情,因此兄弟间再怎麽争吵,都没有所谓「分家」的问题,也因此近三分之二的民众认为两岸一定会统一,这可说是大陆目前的主流民意反映,也应该是大陆传统思想的影响所及。虽然持这样两岸必定统一看法的人可能会随着大陆民心日渐开放的影响而减少,但仍是**当局不放手台湾的关键,可说是一刀两刃。若这些人有强烈的民族情感,则可作为**解放军对台军事威胁的后盾;若他们逐渐放开民族主义的包袱时,也可以让**政权有更大的挥洒空间。
若再加总维持现状和走向独立的数据就可发现,其实有三分之一的大陆人民仍抱持着较为务实开放的态度,来关注两岸政治关係的未来走向。这些意见可能是目前让**当局不敢轻易对台动武的一大关键力量,也是台湾方面可以极力争取的一个组群。
从这个民调结果可以看出,两岸民众对目前两岸关係的分歧之大,根本不是任一政党能够轻易改变的。国民党不能、民进党不能,**更不能。任何违逆历史巨轮的人,终将被历史洪流所吞没,即使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也不能违背人民意志。中国古代的秦帝国、西方的罗马帝国等,都是值得两岸领导人学习的教训。
虽然毛**曾说过,「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但两岸领导人却应有高瞻远瞩的雄心壮志,将眼光放远,「不争一夕,只争千秋」。既然两岸基层对两岸关係的未来看法仍有极大差异,双方当局何不思考以如何促进两岸互信与瞭解为当前政策基调,努力于化解彼此的误会,为将来的政治关係奠定坚实基础,这才是有远见的领导人应有的担当与责任。
附件
警惕:“两国论”开始在中国国民党“阴魂附体”?.doc (39 KB)
2009-7-4 17:34, 下载次数: 5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