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806|回复: 2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毕业了,有话说

 关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5-18 22:02: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p>?????? 快要毕业了,有话和国关后来的师弟师妹们说,愿意听的就看看,不愿听的不勉强,考虑到我以前和某位师弟关于某位老师所进行的无谓的争论。</p><p>?????? 第一个话题:我们应该学什么</p><p>?????? 有一句话叫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可以看出我们选择一个适合的专业或发展方向的重要性。由于本人一直都是文科,从未也没有本事涉足理科专业,所以只在文科内进行探讨。本人专业是国际关系,这么多年下来,我知道自己是做了一个错误的选择,但是我却不后悔选择国关——事实上我深深地感激国关,在这里我有着别处可能永远都不会有的收获。经过我的观察,和我一样选择国际关系专业的同学多是出于两种原因:</p><p>????? 1、国际关系关系国家利益、政府权力,这对生活和成长于一个偏僻闭塞(相对来说)的地方的年轻人来说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我当年就是在读了《中国可以说不》等愤青作品,决心报考国关的,还不愿意选择英语系。在年轻人看来,国际政治、国际关系代表着国家生活中最风光、最重要的部分,尤其在政治学和社会学不为普通人所熟悉的情况下。而年轻人,尤其是具有思考精神的人,关心国家、民族的发展,天生地具有一种使命感。每年,我们不难在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院等高校发现一大批高分的优秀学生,真为他们感到可惜。</p><p>????? 2、国际关系是一个比较好考的专业。以前,国关是定向招生,招来了很多分不高、后台很硬的学生。我不否认其中也有很多后来表现优秀的同学。但是他们只是因为这是一个容易的选项,而选择了这个专业。在研究生阶段,这种情况就更多了。每年国关专业都有各种专业背景的考生,包括北大在内都是这样。我曾碰到过的考生有外语、生物、历史、哲学、**党史、经济、财政、会计、中文、行政管理等专业的,几乎涵盖了所有的文科专业。他们有的是对原先专业感到失望,有的纯粹是想找个好考的专业混一个研究生学历。而且自考生、成教、大专和地方二、三流学校等背景的考生一直占很大比例。郑重申明,我不是歧视他们,相反对他们的努力感到钦佩。毕竟,高考一次考试并不能说明什么。</p><p>????? 我和我的一个同学曾有一次讨论,准备让自己的孩子学什么专业,尽管我还没有孩子。我们都不愿让自己的孩子再考国际关系或国际政治,当然我也对很多其他专业感到失望。我的想法是,如果不考虑孩子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那么一定要让孩子找一个基础的,也就是大家普遍认为是冷的专业,如数学、物理学、社会学、文学(包括外语)、哲学、历史等等专业。</p><p>?????? 为什么做这样的选择呢?我的理由是</p><p>?????? 1、年轻人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欢或擅长学什么。人的成熟必须要经历一定的社会实践,中国的中学生,尤其是那些学习好的,在上大学之前大多数的时间都在读书,而且主要是各种被编出来的教科书,对于真正的社会和历史了解甚少,对自己的将来的发展方向认识更无从谈起,匆忙之间或误听误信之后就会选择一个并不了解的专业,我们在上大学之间有几个人真的了解自己的专业。</p><p>?????? 2、中国大学的专业设置不合理。我知道中国的本科设置了大量的法律专业,可是有几个人知道美国等西方国家是把法律放在研究生教育阶段的。有很多学校还设置了行政管理和人力资源这样的本科专业,真可笑,有哪个公司会把这样的工作岗位交给刚毕业的本科生,结果找不到工作和学无所用的情况就很多。</p><p>?????? 3、中国大学的师资力量很差。据我所知,各个高校,特别是一流的学校,都是一流的本科生、二流的研究生、三流的博士生、四流的老师。请不要就此与我再做什么无聊的争论了,各人心中自有一杆秤。大家看看教授们的科研成果就知道了,至于时常出现的学术腐败就更不用说了。</p><p>?????? 那么我们怎么办?尤其是我们这些选择了国际关系的人,该怎么办?怎么学?</p><p>?????? 我从自己多年的经验来说的,只供大家参考。</p><p>?????? 1、如果你真的热爱这个专业,爱的死去活来,爱的无怨无悔,我很佩服!致敬!那么你一定做好心理准备,把基础打扎实,多读政治学和国际政治学的主要参考书籍。如果你有需要,我可以提供一些书目。不要满足于学校的课程,那些课程要么是不着边际的胡扯,要么是胡编乱造的垃圾。多读书,多思考,要有广阔的视野,不要做井底之蛙。国关太小了,学生容易犯这个毛病,包括我自己在内,读了几本书就不知天高地厚,或者太容易迷信某一个老师。不过我觉得最好在本科毕业后立刻出国读书,不过不要只是为了出国而出国,因为那样也没什么意思。到国外去真的是去寻求真知,否则只不过多了一个中国的移民而已。</p><p>??????? 2、如果你不属于上面那种人,强烈建议你换一个专业。如果你考虑要找工作问题,建议你学好外语,真正地学好,不是半瓶醋的那种。在国关,你有这个条件,也有这个机会,国关的课多逃一些没关系,只要考试能过就行。也可以学一些热门的专业,比如经济、管理、新闻、法律等。如果你属于那种有想法的,就努力发现自己的兴趣真正所在。当然,你会辛苦一些,但是记住苦心人天不负。国关学生的素质是不错的,不比北大的、清华的差。要有志气、要有信心。</p><p>??????? 3、如果你前两种类型都不是,就出去闯一闯,尝试着在社会中学习做人和做事。学习从来就不是一切,也不是所有问题的答案。我越来越觉得是这样。我佩服学习好的同学,但是我觉得如果学习是你在社会上唯一的本领,也挺可怕的,除非你是钱钟书或王国维那样的人。他们那样的人,说实话如果在现在的中国是很难活下去的。</p><p>??????? 我还有很多话题想与你们交流,如果大家的反应还好,我就继续贴下去。??????? </p><p></p>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06-5-19 01:10:25 | 只看该作者
写的不错,确是有感而发
3#
发表于 2006-5-19 10:54:33 | 只看该作者
师哥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我九月要来国关读你所说的二流的研究生了,是国际政治,我已经着手准备考各种有点名堂有点社会公信力的专业证书了,和你想的一样,要有真本事,才能混下去,望师哥再发帖!
4#
发表于 2006-5-19 11:54:33 | 只看该作者
国关还是藏龙卧虎的,每届都有很多牛人,关键还是要根据个人情况,不能一概而论。
5#
发表于 2006-5-20 20:15:47 | 只看该作者
<p>我们到底要学什么呢</p>
NO.1 该用户已被删除
6#
发表于 2006-5-21 01:22:22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浪迹天涯 该用户已被删除
7#
发表于 2006-5-22 00:06:41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8#
 楼主| 发表于 2006-5-23 17:04:16 | 只看该作者
<p><strong><font face="Arial"><span class="smalltxt"><span class="bold">贴一个我看到的,同感!</span></span></font></strong></p><p><strong><font face="Arial"><span class="smalltxt"><span class="bold"></span></span></font></strong></p><p><strong><font face="Arial"><span class="smalltxt"><span class="bold"></span></span></font></strong></p><p><strong><font face="Arial"><span class="smalltxt"><span class="bold">薛涌正告高考考生:管理、法学等实用专业都是扯蛋</span></span><br /><br /></font></strong><span style="FONT-SIZE: 14px">薛涌:上大学报什么专业好?<br />2006-05-19 08:21:10 来源: 东方早报(上海) 网友评论 62 条<br /> <br /><br />? ? 如今已经进入了大学报考的季节。因为自己的侄子在国内报考,我对上大学选专业的问题没有少考虑。同时,我在美国的大学里教书,学生的专业换来换去,我也没有少给他们提供咨询。现在索性把这些私下的建议写出来,希望对今年的考生有所参考。<br /><br />? ? 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大学的发展一直有一个明显的趋势:实用专业越来越大,越来越热,非实用专业越来越小,越来越冷。就我熟悉的文科教育而言,企业管理、法学类越来越“火”,录取分数最高;文学、历史等等门庭冷清,录取分数甚低。这一趋势,在各个层级的大学中都出现了。这充分体现了大学和学生两方面对本科教育的误解。<br /><br /><br />? ? 我在即将出版的《美国教育的阶梯》中讨论过,美国大学生选专业,也越来越趋向实用。其中学企业管理类的最多,占了学生人数的24%以上。但是,看看精英大学,比如哈佛、耶鲁、普林斯顿等等,却不追这个风。比如,耶鲁最流行的专业是历史;普林斯顿最热门的专业是政治学;哈佛最热门的是社会科学。历史、政治学、社会科学、经济学(理论)、英语(文学)、心理学等等,一直是精英大学最热门的专业。而在我们这里,一流大学的中文系,一天到晚觉得自己不实用,挖空心思开设什么编辑专业,甚至秘书专业来迎合市场,把大学变成了技术学校。许多教育者和家长在指导学生选专业时,是在误人子弟。<br /><br />? ? 我对考生的劝告有两个:第一,选自己喜欢的专业。教育的本质,规定了你只有在自己有激情的领域中才能出人头地。第二,尽可能避免一些“扯淡专业”,比如管理类、法学类。这些专业要求的分数高不说,教育内容近乎垃圾。对历史、文学、社会科学等等,则要认真考虑。特别是文史类的传统学科,如果师资强,录取分数低,自己也喜欢,报考就会一本万利。哪怕将来做生意,上这些专业也有优势。<br /><br />? ? 为什么这样说?第一,大学性质已经发生变化。过去的大学属于少数人。一个本科文凭,就是专业证书了。如今大学不断扩招,大学生多如牛毛。人家不会因为你拿了一个本科文凭就把你当成专业人才。简单地说,大学越来越像过去的高中。所以,对于那些希望成为专业人才的人,大学选专业,不应该考虑毕业后立即专业对口,而要考虑什么样的专业能够为你的研究生教育作好准备。<br /><br />? ? 第二,也正因为如此,大学本科教育就变成了通才教育,着重训练分析性的头脑、见识和趣味,并培养基本的人文关怀和人品。在这些方面,历史、文学等非实用专业更接近通才教育的目标。我对我的学生说:你想做生意就学管理类,但你拿一个本科文凭怎么能进入管理阶层呢?你还得进管理学院读研究生。但是,想考管理学院的研究生,本科学管理只能使自己处于不利地位。因为好的管理学院,一般不愿意录取学管理出身的本科生。他们嫌这样的学生只有技术学校训练出来的狭隘手艺,没有广阔的视野和气度,成不了大器。本科越学管理,越妨碍你成为企业精英。法学也是如此。美国本科基本没有法学专业。想进法学院的学生,许多选了历史或政治学专业。因为这样的背景在进法学院的竞争中会占点便宜。这固然是美国的现实,但中国迟早要向这个方向发展。<br /><br />? ? 第三,为什么非实用的专业比实用的专业要好?因为非实用的专业教育能够摆脱狭隘的功利要求,培养学生广阔的视野和分析能力,使他们更有适应能力。比如我碰见一个六十岁上下的软件设计师。他事业非常成功,早已独立开公司。他大学学的是文科,研究生是学雕塑的。他现在还搞雕塑,其作品有进博物馆的水平了。但是,因为搞雕塑无法养家,年轻时到计算机公司打工,现学软件设计,一下子就成为专业人才。他告诉我,他们这一代,大学里没有软件设计之类的专业,但是毕业后碰到这样的新生事物,现炒现卖,非常成功。在他这一代干这个行当成功的,学艺术的特别多。理由大概是这些人更有想像力。如今,软件设计规范化,专业化。年轻一代科班出身的,训练出来的技术很好,但设计的产品常常缺乏想像力。特别是如今这行当纯技术的环节纷纷外包给印度。你技术好也可能丢工作。而他是艺术家型的设计师,善于在和本地公司的人际接触中,了解用户的产品需求,并有富于想像力的构思。这是远在印度的工匠型人才无法替代的。所以他仍然是个不倒翁。<br /><br />? ? 他的经验,道出了实用专业的局限和非实用专业的优势。实用专业的训练太窄,学而不思,本质上和学开车没有太大区别。如今市场瞬息万变,入学时的专业,毕业时就不吃香了。而这种技工式教育根本不培养学生如何应变。非实用专业就不同。比如我讲古希腊史,让学生讨论雅典和斯巴达那种制度更适合当时的社会。我强调:即使你们毕业后去做生意,这样的讨论也是关键性的训练。比如,沃尔玛派你到一个陌生国家开分店。你必须有能力分析:在当地特殊的社会和制度框架中,哪一种组织形态最适合生存?人文教育能够把人类的经验提高到一个抽象化的高度来思考,为培养各个领域的一流人才打下了基础。而我们这里,许多一流学生打破头争着进管理、法学类的本科专业,实在是教育和人才的浪费。</span> </p>
9#
发表于 2006-5-23 20:59:25 | 只看该作者
赞同,不错的帖子,我个人认为专业还是选自己感兴趣的好,有兴趣的学习,比10倍的反感努力还要见效
10#
发表于 2006-5-23 21:02:32 | 只看该作者
如果当时不是因为不用找工作的诱惑,很多人都会有截然不同的际遇,感觉那时候的年纪还是太无知,对大学和专业没有一点概念,只能凭感觉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0 12:51 , Processed in 0.187500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