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strong>个人针对红宝书补充总结的中国外交知识点,希望各位考人大的同仁多多指点,予以补充。</strong></p><p>1、《中英香港问题联合声明》(见手册)<br />2、《中葡澳门问题联合声明》(见手册)<br />3、两局共识:指1989年7月英方通过港英行政、立法两局抛出企图加快立法局直接选举的“共识”方案。“共识”方案建议1991年立法局直选议员20席,1995年30席,1999年40席,2003年全部议员都直选。对此,中方从香港的实际出发,坚持香港民主的发展要循序渐进。基本法规定了立法会议员每届60人,第一届直选20人,1999年的第二届直选24人,2003年的第三届直选30人。经过磋商1991年直选18人。<br />4、“居英权计划”:指在香港基本法刚刚通过不久,即1990年4月19日,英国下院通过了允许5万个香港家庭正式加入英国的法案。这个法案涉及到22.5万香港人在中国收回香港的主权后移居英国。关于香港中国同胞的国籍问题,是中国主权范围内的事情,且中英早已就这一问题达成了共识,并在此基础上交换了备忘录。英国的这一做法违背了中英联合声明的精神,损害了中国的主权,香港中国同胞在“居英权计划”中取得的英国国籍不会得到中方的承认。<br />5、人权法案:指港英当局把1976年联合国制定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的内容照搬过来,搞成一个“人权法”在香港实施。实际上,基本法已明确规定该公约适用于香港的有关规定,继续有效。港英当局的目的是架空基本法,并在1997年以前根据“人权法”改变香港的现行法律。港英当局的做法完全违背了联合声明关于香港法律不变的精神。<br />6、“新机场建设”:即港英当局1989年提出的“玫瑰园”计划中的核心项目,到2006年在香港建成一个现代化的国际机场和港口,工程将跨越1997年。“新机场建设 ”涉及到1997年以后的香港事务,既延续了英国对香港的长期影响,也给特别行政区政府留下一大堆债务。经过9个月的谈判,中英于1991年9月3日在北京签署备忘录。但不久英方又提出违反备忘录的财政方案。中方发表声明:在中英就新机场财务安排达成协议前,中方及特区政府对新机场一切支出和债务不负责任,所有未经中方同意的与机场有关的文件1997年7月1日起一律无效。<br />7、多边外交(见手册)<br />8、中国开展多边外交的原则立场:第一,中国不参加任何带有军事色彩的多边合作条约,反对任何造成国际紧张局势的组织,中国参加多边活动是为了世界和平与正义。第二,中国主张在多边外交活动中,主权国家一律平等,反对大国利用多边外交活动干涉他国内政。第三,积极参与多边经济合作,促进人类共同发展,是中国参加多边外交的主要目标之一。第四,中国重视发挥联合国的作用。<br />9、日内瓦会议:1954年4月中国作为五大国之一出席了日内瓦会议。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参加的第一次重要的国际会议。中国对参加这次会议的基本方针是加强外交活动,以打破美国的封锁禁运、扩军备战的政策,促进国际紧张局势的缓和,尽一切努力达成某些协议,以利于打开经过大国协商解决国际争端的大门。会上中国同朝鲜、苏联提出解决朝鲜问题的合理建议,由于美国的破坏,使朝鲜问题的解决没有产生任何协议。在讨论印支问题时,中国同苏联、越南提出同时完全停火和区域调整原则,以及根据三国不同情况实施方法有所不同的六点建议。经过讨论,会议通过印支三国完全停火的原则,促成了印支和平的恢复。日内瓦会议期间,中国为国际安全、世界和平做出了不懈努力,显示了中国已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一支重要力量。<br />10、万隆会议(见手册)<br />1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多边外交活跃的条件和特点:80年代中期,中国首次将多边外交作为中国外交的一个重要领域。中国广泛、积极地参与外交活动,充分发挥在联合国以及其他国际组织中的作用,努力增进各国在各个领域的合作。中国如此活跃的多边外交活动,有它的可能性和必要性。第三世界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浪潮高涨,完全由超级大国主宰世</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