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假如铁道部是一家上市公司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8-1 11:52: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财经编辑 徐瑾
原文发表于:FT中文网   

“7?23”甬温线动车追尾事故之后,中国铁道部颇受社会各界千夫所指。与此同时,关于铁道部债务缠身、盈利低下的批判亦风生水起,负债两万亿同时利润1500万、融资模式为发新债换旧债等说法亦相当流行。
诚然,铁道部政企不分一直为人诟病,但上述不少说法的精确性尚有待检验。我们不妨假设,如果铁道部是一家上市公司,应该如何估值?
首先,必须明确铁道部的相关家底,这并不容易。一直以来,铁道部以系统封闭、信息不透明向来为人熟知。不过,伴随着2006年以来铁道部的连续公开筹资动作,外界也藉此获得不少信息,我们亦可管窥一二。
伴随着“十二五”规划,铁道部在建工程快速增长,总资产规模从2008年的1.8553万亿元增加到现在的3.2934万亿元,两年多时间增长了 1.438万亿。其中,约1.0234万亿为负债增加,约占7成。与之对应,铁道部资产负债率从46.8%上升到58.2%。在负债与资产快速上扬的同时,营业收入年均增速为13.4%,远低于负债年均增速47.6%。
其次,与债务增速相比,铁道部的盈利能力构成偿付能力的关键。从其净利润来看,2008年亏损129.51亿元,到2009年净利润27.43亿元,再到2010年净赚1500万元。
这些数字看似如坊间某些分析所言大起大落、甚至亏损,实则不然。关键还是铁路会计处理特殊性,其每年数百亿的铁路建设资金的提存,造成了会计科目下的异同。如果排除这一异同,根据经过审计的数据,铁道部利润额从2008年的461亿元增长到2009年的614亿元以及2010年的664亿元,平均增速约为20%。
由此可见,近些年铁道部总体而言是盈利,而且毛利率基本保持稳定,大致为26%左右,净利润率在10%左右。当下铁道部债务偿付危机的诸多评价显然有些言过其实,铁道部近些年在隐性透支政府信用的同时整体尚处盈利。
那么,铁道部600多亿元的利润总额是否令人满意呢? 比较可以提供答案。对于铁道部而言,最接近其运营模式的上市公司当属广深铁路以及大秦铁路。其中,广深铁路经营广州至深圳铁路客货运,总资产309亿元。大秦铁路经营范围比广深铁路更大,总资产981亿元。尽管两家公司从规模上无法与铁道部相提并论,但基础业务上是一致的,因此可资对比。
从财务报表可以看出,两家上市公司的利润增速与铁道部大体相当,分别为16%与20%,但铁道部实现快速增长付出的代价是负债额快速增长。铁道部资产负债为58.2%,远高于两家上市公司分别为20%与44%的资产负债率。
其次,铁道部毛利率在26%左右,净利润率在10%左右。广深铁路与大秦铁路的净利润率分别为11%与25%,平均而言比铁道部高80%。
进一步看,三者资产周转率方面的差距也十分巨大:铁道部资产周转率仅为0.2,而上市公司的资产周转率为0.45,资产利用效率是铁道部指标的 2.25倍。较低的净利润率结合较低的资本周转率,铁道部总资产收益率很低,在2.8%~3.2%之间;由于负债率较高,资本收益率被拉高到5%左右。而上市公司的平均资本回报率分别达到6%与25%,平均而言是铁道部指标的2.6倍。
由此可见,无论广深铁路与大秦铁路,其各项财务指标都明显好于铁道部。当前资本市场给予广深铁路与大秦铁路的估值水平分别是15.6倍、10倍市盈率。大秦铁路的市盈率较低,主要是因为其负债率较高。依照同样的逻辑,铁道部的合理估值将低于大秦铁路:与后者相比,铁道部负债率高,利润增速相当,利润率低,资本回报率低。
继续阅读请点击下一页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1.FT社评:动车事故反映中国治理弊病        
2.媒体札记:永不抵达的列车                           
3.动车事故揭示中国治理困境              

十大热门文章 TOP 5:      
1.动车事故折射体制弊端            
2.媒体札记:停下你飞奔的脚步                                    
3.中国高铁的温州梦魇                                                   
4.媒体札记:奇迹                       
5.“中国模式”独特吗?                        

FT视频与互动:


一周新闻小测验            


赵祥龙:中国艺术品市场进入资本化时代      

图辑:泥淖中的新闻集团


杨再平:中国地方债问题要靠“协商”解决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8-12 19:47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