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7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专家称公布人均“三公经费”支出更有说服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7-20 11:49: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截至昨晚,98个中央部门中,有45个部门公布“三公经费”。距国务院规定的最后期限过了20天。在公布过程中,各部门进度不一,有的在周末公布,有的半夜公布,有的则在网站子栏目公布,非常隐蔽。对此,专家进行了解读。
  疑问1
  公布为何遮遮掩掩?
  专家表示,部分部门存在应付、拖延心理
  【问题】 截至目前,各中央单位公布的“三公经费”进度不一,形式五花八门,有的周末公布,有的半夜公布,有的则在子栏目公布,非常隐蔽。
  【专家解读】 中央财经大学财税研究所所长曾康华表示,各中央单位公布进度慢,是不负责任、应付、拖延的表现。事实上,只要愿意公布,数字很快就能出来。中央单位的财务部门很快就能拿出数据,但由于这些数据相对敏感,容易触动公众神经,必然会经过领导审核,即便这样,应该早就可以公布,而不需要拖了20来天,依然羞羞答答不愿意出来与公众见面。而在周末或半夜公布,也是其公布策略之一,无非是希望少引起关注,少引来“拍砖”。
  疑问2
  数据统计是否困难?
  专家表示,“三公”数据内部统计并不难
  【问题】 如何划定“三公标准”?“三公经费”有无具体门类,数据如何得出?
  【专家解读】 曾康华表示,三公经费是行政管理费用的一部分,财务部门对每个部门的日常办公经费、员工工资、公务消费等都有很细的划分。尽管花费分散在具体部门,但由于都是归口管理,财务部门统计起来比较容易。从预算管理来讲,这些费用不会串用。通俗地说,打酱油的钱不可能去买醋。每个科室的招待费,不会按照买车去报销,因此数据得出不会困难。
  曾康华表示,目前公布的是“三公经费”最基本也是最窄的口径,从财政管理角度看,主要是针对预算内的收入。对于一些单位的预算外资金,比如“小金库”等,要监督起来非常困难。
  疑问3
  数据差异何以较大?
  专家表示,权力部门公务接待费较低
  【问题】 从现有公布数据看,部门差异为何较大?以公务接待为例,2010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仅5.84万元,住建部仅26.07万元。
  【专家解读】 曾康华表示,就“三公经费”而言,中央部委的费用肯定不算多。因为中央部门是权力部门,很多时候是下级单位求他办事,比如请客吃饭,可能是别人掏钱,因此花销自然不多。住建部的公务接待费较低,可能源于其部门权力较大,因此能节约一些经费。
  曾康华表示,不排除现有公布数据中,数字的真实性、统计的口径等,可能都存在水分。即便如此,现在的公布也是很大的进步;现有公布的数据,也能反映出很多问题。
  疑问4
  如何对比才有意义?
  人均数据和“三公”支出占比,更有说服力
  【问题】 如何看待三公数据,才有意义?
  【专家解读】 曾康华表示,对比绝对数字意义不大,因为各个部门职能不同、人数不同。可通过三种方式进行比较:其一是“三公经费”支出占预算总支出的比重;其二是人均“三公经费”的支出额;其三是该部门近年来的支出额度对比。
  统计发现,从公布了具体人数的部门看,去年以在职员工为基数,国家统计局人均“三公经费”5353元;国家知识产权局人均支出5093元;中科院人均4610元;农业部人均2500元;交通部人均支出1940元;卫生部人均476元。
  从占比上看,去年发改委“三公经费”3206万元,约占同年部门预算总支出8亿元的4%,为占比最高者;而教育部“三公”支出仅占0.02%。 推荐微博: 欧盟在中国 美国驻华大使馆 丹麦驻华大使馆 法国驻华使馆 希腊使馆新闻处全部收听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0 12:48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