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9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港媒:中国崛起引发外部反应综合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2-29 15:20: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香港《大公报》日前发表文章,题为《中科院:中国崛起引发“外部反应综合症”》,记者吴昊辰报道,摘编如下:

  中国社科院27日发布2011年《国际形势黄皮书》,指出过去一年,中国作为崛起大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正步入一个新的阶段。周边国家与中国的领土争议、军事紧张关系,以及对中国的外交遏制日益明显化。虽然大多数双边关系仍处于正常状态,但中国实力的迅速上升引发周边国家的普遍疑惧。

  黄皮书指出,随中国实力的提升,特别是中国维护自己权益力度的增强,外部世界有关中国外交政策发生转向的议论也日渐增多。中国在人民币汇率上所坚持的政策,以及对于美国对台军售、南海领土争端、钓鱼岛撞船等一系列事件所做的反应,都被国际社会放在聚光灯下放大解读。

  中国在国际背景下所凸显的变化,引发了所谓的“外部反应综合症”,即西方对中国快速崛起的担忧和失落感。黄皮书认为,不仅是西方国家,即使在中国周边地区,对于快速崛起的中国未来走向何处,以及会如何发挥影响力,各种担忧、质疑、嫉妒甚至防范遏制的声音也在明显增大。

  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政治研究室主任李少军在发布会上指出,中国一年来在周边地区所面对的摩擦与冲突明显增多,安全环境从朝鲜半岛到南海海域颇不安宁。

  李少军认为,尽管中国与外部世界关系存在紧张因素,但不会导致国家间的对抗。各方都在努力适应新结构,进行磨合,冲突并没有代替合作成为主流趋势。不过,由于国际结构的力量变化是影响国家间关系的深层因素,因此中国目前所面对的麻烦和问题不会在短时间内得到根本解决。

  《国际形势黄皮书》还指出,出于对中国崛起的担忧,目前美国主导的军事行动,以日本为起点,经南海周边国家和印度,再到阿富汗,已在中国周边形成了“C”形战略布局,旨在制衡中国。



  黄皮书认为,随亚太地区逐渐成为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美国希望确保其在亚洲的影响地和主导地位。过去十年,美国由于发动全球反恐战争,战线过长疲于奔命,对东亚和东北亚地区的影响力逐渐下降。奥巴马上任后,提出重返亚洲、重返东南亚的口号。此外,美国对亚太资源觊觎已久。南海海域有丰富的资源,美国拉拢昔日对手越南高调介入南海争端,目的之一是染指相关海域的能源资源。

  李少军接受大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美国在中国周边进行一系列军演,给人造成布置“包围圈”的形势,但事实上,这更多是美国的一种外交态势。因为现在不是战争状态,双方也不是剑拔弩张的关系;在国际关系中,中国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外交行动加以解决。而且东盟国家也都不愿成为中国的敌国,所以他们一方面进行一些动作,一方面又同中国进行合作。所谓的“C”形包围圈是表明一种态度,向对方传递一种信号;虽然有军事因素在内,但仍在外交斗争的范畴。

  此外,黄皮书指出,今年以来的世界格局出现结构性变化,西方大国与新兴大国的地位影响此消彼长。

  李少军表示,受到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与金融危机影响,美国在支配世界事上务力不从心。中国成为解决世界经济和全球问题的关键角色,这种格局的变化使中美关系凸显敏感性、重要性。中国面对周边环境的新情况与外交新挑战,在全球治理过程中,国际机制在发生变化,多边外交平台出现了日益响亮的新兴大国的声音。

  李少军认为,美国新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的出台,表明美国已认识到不可能单靠自己的力量掌控世界事务,必须重新评估使用权力的方式。这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强调,将把外交作为战略重点,把外交接入经济政策与军事力量结合起来,而战争只是最后不得已的手段。

  从国际机制的演进看,2010年G20取代G8,成为世界经济的主要对话机制。这一重要过渡表明新兴大国与以往主导世界政治的西方大国之间呈现了此消彼长的态势。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4-30 16:06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