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6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外国战略家:美国其实就是纸老虎(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2-14 01:38: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点穴战”(二):中俄伊战略三角成美国软肋
  从中国的战争指导思想看,若美中交手,美国那些关键却又相对薄弱的部位将受到猛烈攻击。这样的袭击仅仅一次就足以令整个国家陷入瘫痪。电网、电脑网路、海外原油供应路线和美元,可能成为中国袭击的目标(第一篇已进行了相应的探讨),而这篇则主要讨论其他的袭击目标。
  强大的中俄伊战略三角
  目前,中俄两国在政治、外交和军事上保持着非常亲密的关系;但1991年以前,没有人能预见到两国会走得这么近。从60年代中苏关系破裂到1991年苏联解体的30年间,北京和莫斯科均视对方为强劲对手,两国边境甚至多次传出冲突的消息。

  然而,事易时移。为了巩固各自“后院”免受美国“侵扰”,中俄两国最终走到了一起。事实上,中俄两国的“姻缘”,还多亏了美国一系列失误的战略措施。
  苏联解体的1991年,本来是美国施加软力量,把俄罗斯拉入西方阵营的最佳时机。俄国当时经济彻底崩溃,一桶原油的价格仅为9美元。可惜的是,美国和欧洲的经济援助承诺口惠而实不至,与西方交往而受益的只有那些石油寡头。
  随后,北约和欧盟开始东扩,昔日华沙条约的成员国均被它们拉拢。俄罗斯的盟友塞尔维亚,遭到了长达78天的空袭;在美国和西方资助的非政府组织支援下,格鲁吉亚、乌克兰和吉尔吉斯等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又被视为俄罗斯的后院)先后发生了“颜色革命”。俄罗斯发现,自身已处在了美国及其盟友的战略包围中。
此外,美国入侵阿富汗和发动伊拉克战争,并在乌兹别克和吉尔吉斯建立军事基地,也让俄罗斯感到威胁。
  正是美国这些咄咄逼人的地缘政治举动,把俄罗斯推向了中国张开已久的怀抱。对1989年**事件后便遭到欧美武器禁运制裁的中国来讲,俄罗斯的能源、现代化武器和军事技术让它垂涎三尺。此外,为对付美国的威胁,中国也需要俄罗斯这个值得信赖、军力强大的盟友。
  中国一直认为美国在遏制她的发展。这方面的“证据”有:1999年美军轰炸中国驻贝尔格莱德大使馆,2001年中美撞机事件,2002年美国宣布退出《反弹道导弹条约》,美日两国持续加强军事合作,把台湾纳入美军的战区导弹防御(TMD)系统,在吉尔吉斯设立军事基地(离中国核子试验场罗布泊仅250英里)。
  此外,美国总统布什还宣称,一旦大陆对台动武,将协防台湾;1995-1996年,克林顿政府派驻两艘航母游弋在台海附近;2004年8月的军事演习中,美军在西太平洋调动了7艘航母,向中国炫耀实力。美国的这些举动,都迫使中国投向了昔日的对手俄罗斯。
  中俄两国都需要一个安全稳定的后方,且彼此都愿为对方提供这种保障;两国还实现了优势互补。别忘了,中俄还都是核大国。俄罗斯丰富的能源资源,将保证中国在重大冲突中不会遭遇“缺油”的现象;而这是美国和其盟国所不具备的优势。
  同时,俄罗斯向中国提供大量先进的武器和军事技术,加速了后者的国防现代化进程。因而,美国和欧洲对华的武器禁运并未收到预期效果。另一方面,俄罗斯也期待同中国大力发展贸易,渴望中国的援助和投资,还有中国产品。
  中俄两国结盟,是当今影响巨大的地缘政治事件。不过,很少有人注意到两国从相互憎恨到建立牢固的地缘政治、经济、外交和军事关系的转变过程。两国联合起来的力量,远远超过了当年的华沙条约组织。
若把伊朗也加进来,这个三角同盟足以对美国这个世界霸主构成可怕的挑战。伊朗不仅是中东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工业化程度最高的国家。它是世界上最大的产油国之一,且天然气资源储量居世界第二,仅次于俄罗斯。伊朗还是世界上的多山之国。如此地形下,开展非对称战争和游击战争非常有利。
  伊朗南北分别毗邻波斯湾和里海,而它们所蕴藏的油气资源总量均排世界前列。更重要的是,它还控制着波斯湾的出口──霍尔木兹海峡。现代化的上浮火箭推动沉底水雷和超音速巡航导弹,已被伊朗部署在多山的海岸线上,由“看不见的”游击队控制。
因此,伊朗可随时切断波斯湾的原油出口;而美国进口原油的23%来自这一地区。波斯湾还为日本和欧洲分别提供了90%和60%的原油。一旦发生重大冲突,伊朗可迅速令美国和其盟国的战争机器瘫痪。
  想像一下,美国的先进武器因缺油而无法使用将是什么样的场景;想像一下,若断了这23%的原油供应,美国经济又将变成什么样。若中俄两国潜艇袭击驶往美国的油轮,这个世界霸主短缺的石油可能不止23%,而是更多。因此可以看出,中国、俄罗斯和伊朗组成的铁三角,轻易就可以击垮美国。
  美国的地缘政治弱势
  若发生重大冲突,美国的另一命门就是它的地理位置。不论哪里发生常规冲突,美国都需要长途跋涉,运送兵力过去。这就意味着,美国必须穿过太平洋、印度洋和(或者)大西洋,为战场提供后勤供应和兵力补充。
  这样一来,美国的海上运输线(SLOC)将长达几千英里,很容易受到中俄两国潜艇的夹击。它们还会发射快速上浮火箭水雷、火箭推进的超空泡鱼雷和超音速巡航导弹。目前,连航母群也未能想出周详的应对之策;而补给运输船和油轮,则更容易受到攻击。
  由于俄制现代级(Sovremenny)驱逐舰和其他中俄战舰均装备了先进的防空系统,美国海上交通线之上的空中走廊也面临巨大威胁。简而言之,地理位置为美国攻击欧亚敌人的军事行动设置了诸多障碍。
  当然,美国在世界各地都有着军事基地和补给中心,特别是在那些有着重大战略意义的地区,如中国、俄罗斯和伊朗周边。但当战争打响时,这些基地绝对是对方中短程弹道导弹和远端对陆攻击巡航导弹(LACM)袭击的首选目标,这些导弹可以携带电磁脉冲、反雷达、热压或常规弹头。
  遭到密集的导弹轰炸后,这些美军基地将在中俄在欧亚大陆的装甲部队随后发动的闪电袭击中彻底消失。例如,中国有四支24小时待命的装甲部队,随时可穿过新疆的伊犁走廊。与中国边境相隔不远的美军驻吉尔吉斯基地,很难有还手之力。
  另一方面,中国、俄罗斯和伊朗的行动主要会在欧亚本土。当需要解除这一大陆面对的威胁而进行军事和后勤调动时,它们多会用相对安全的交通和后勤路线,如内陆的高速公路、铁路和空中航线。


  既然无法克服地理位置造成的障碍,美国只能与日本和英国这两个铁杆盟国硬着头皮,迎着这些障碍而上。美国自然可以向中俄两国发射洲际导弹,经海上发射弹道导弹,或者让战略轰炸机率先进行核打击,以绕过上述些障碍;但中俄两国同样有能力向美国和其盟友进行“以牙还牙”式的报复。
  在美国新保守主义阵营的一些重量级人物认为,美国核战必胜,且“确保相互毁灭”(MAD)之类的事根本不存在。这是种愚蠢的想法。
(未完待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0 13:03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