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911事件对人类发出的警告----抓住人类生存的最后机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2-13 23:09: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者:警示

五年前的今天,2749条生命毁灭在十多个人的手中。这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就在1个月前,英国就搓败了一起该国历史上最大的炸飞机阴谋。恐怖分子企图在上月16日劫持英美两国间的班机,并在美国的城市上空引爆。如果阴谋得逞,那么会有10架甚至更多的飞机在空中爆炸,至少3000人丧生!超过“9·11”,因此人们称之为“英国版9·11”。 美国的电影“业余警探”演出了恐怖分子用手提箱原*子DAN企图在纽约中央火车站用虹膜输入密码引爆而被挫败的故事;而美国电影“911 President VS base”则展示了911事件后基地组织已把手提箱原*子DAN运到了美国本土,一旦引暴,纽约和华盛顿将从地球上消失......目前原*子DAN确可做成手提箱大小,剩下的问题只是恐怖分子能否得到手提箱原*子DAN。

实际上,原*子DAN的制造并非很复杂,随着科学的进步,浓缩铀手提箱原*子DAN很快就会由非国家的组织制造出来。毫不夸张地说,到那时,世界上最大城市上百万人口的命运就经常掌握在这一个或那一个人的手上。

再进一步,由于目前已能制造少量反物质。根据爱因斯坦1905年发现的质能公式,任何静止的物体都蕴藏着巨大的能量:E=mC2。比如,一公斤铁全部转化为的能量,就等于10000000吨TNT当量,相当于一棵大型氢弹。事实上只需要0.5公斤反物质,它就会与0.5公斤正常物质反应,使二者全部转化为上述能量。这样一来,在不远的将来,当人们能成吨地生产出反物质的时候,恐怖分子就可能以一个人用0.5吨反物质除去其超导强磁场保护层而摧毁地球。此时,六十亿人,即整个人类的命运就掌握在这一个或那一个人的手里了。

上述是从恐怖组织、恐怖分子摧毁人类的角度分析的,因为当上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出现并为恐怖组织、恐怖分子掌握后,人类的灭绝几乎是难以避免的。

而相对理智的国家层面早就制造出了能毁灭人类好几次的核武器。请看:

公元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死亡人数:一千万

公元1939-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死亡人数:五千万

公元1962年,“第三次世界大战”“死亡人数”:“三十亿”,当时的总人口(假如古巴导弹危机发展为两大超级大国的全面核战争)

人类从1962年开始就实实在在地随时处于灭绝的威胁之下。

目前,已公开表明有核武器的有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印度、巴基斯坦,肯定还有一些国家秘密拥有核武器,还有很多核门槛国家。除了中国声明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其他国家无此声明、甚至还要用核武器先发制人、采取核讹诈的手段。随着工业的进步,将有越来越多的国家拥有制造核武器的能力,由于出于得到更多的利益、增强国家实力、自卫等原因,其中的很多国家将逐步实际地拥有核武器。当有20个国家能够制造并拥有核武器的时候,那么任何一个特定国家爆发一次核冲突的概略每年平均0.5%,就能保证世界上十年内爆发核战争的可能性达63%!如果希特勒拥有可以由他支配的当代任何一种能毁灭世界的武器--或者甚至只有足够数量的象扔在广岛的雏型核弹--那么全球性的大灾难就几乎不可避免了。而希特勒在历史上的出现并不是绝无仅有!
1983年,美国鉴于苏美的核武器都处于有攻无守的确保摧毁的状态,想通过建立核武之盾--星球大战防御系统来重新确立核武之优势。虽然这场新的军事竞赛把苏联拖垮了,但至今俄罗斯的核武器仍足够威胁美国。事实上,由于全面核战争无论如何都是全球、全人类的灾难,核污染必定会全球扩散,会使地球变成一个不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而在可见的几十年内,地球还是人类唯一能够长期居住的地方,那么,爆发核大战就只有一个结局:全人类的毁灭。所谓星球大战防御系统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

虽然人类早就能毁灭自己了,但发展到现在,非洲还在经常饿死人、还不能有效地战胜AIDS等疾病、平均期望寿命还在缩短。所以,科技发展是双刃剑,毁灭的那面远比造福的那面的发展快。

虽然科学的发展从理论上说是无限的,但是其前提是人类不自毁。根据最新科学发现,在六千七百万年前,一棵直径十公里的小行星撞击在墨西哥湾,直接造成了雄霸地球一亿多年的恐龙的毁灭。而现在同样直径的小行星飞来也毁灭不了地球,因为人类已经建立了小行星撞击全球预防网络,不管小行星从那个方向飞来,只要直径大于100米,提前几月就能发现并发射装有相应当量核武器的宇宙飞船来摧毁它。再说,一棵直径十公里的小行星撞击地球是一个小概率事件,几千万年才可能发生一次。

至于地球变暖等生态灾难也可以通过科学技术的进步来解决。

上个世纪90年代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生态圈实验的失败(不到两年时间)证明在相当远的未来,地球这个蓝色星球仍然是唯一适合人类长期生存的家园。

所以,导致人类毁灭的最大因素只能是人类自己。

其实,从半个多世纪以来UFO的报道很多,但从未真正见到或抓到一个外星人或外星人的一根头发,就说明了高等智慧生物的易自毁性。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天文学家用最先进的航天天文望远镜如哈勃望远镜发现二十多个类太阳系。其实,这些发现的“太阳系”只是离太阳系近的,可以肯定,这种行星系是相当普遍的。根据智慧生物的发生几率,在离地球一千光年内就应有很多智慧生物,而且他们的发生可相差几亿年,也没有证据说地球上的人类是最先发生的。这样,就按第三宇宙速度16.7米/秒,我们确实也应当与来访的外星人相遇,他们就来自一千光年内。但我们并未遇到外星人,所以最大的可能是外星人发展到一定阶段都已经自取灭亡了。

可见,智慧生物发展到一定阶段而自毁具有普遍性,而非人类独自具有!

如何抓住人类生存的最后机会,以切实可行的方法去避免人类的灭亡呢?

首先,害人的动机加上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才能灭绝人类。
1、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是害人的动机与发展到一定水平的工业基础相结合的产儿。工业既然已经发展到现在这种水平,即具备生产千万吨TNT级核弹的水平,你不能指望工业再倒退。害人的动机早晚会找到或直接制造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
2、所以,害人的动机是人类面临灭绝的关键。
这样,如何去消除害人的动机成了拯救人类的关键。要消除害人的动机就必需了解害人动机存在的条件、害人的动机产生的条件。美国有人主张使用消除人的情感本身的方法,我人为这是不可取的,因为正是人类的情感使人拥有了想象力、拥有了创造力。

那么,害人的动机是如何产生的呢?

在人类刚从动物界分化出来的时候,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人类总人口数量不多,而且只能分成许许多多的小群体,人们经常处于饥饿、半饥饿的状态,饿死人也是常有的现象。在这种状况下,如果一个人或一些人多吃了,就会饿死更多的人,而由于原始人个体的生存能力很差,只能在一定规模的集体中生存,所以这样就会导致这个原始人群的灭绝。可见,在这样的状况下,是不会出现害人的动机的。这时害人就是害己!在那时人群内个体间的协作是唯一的选择,或曰别无选择。


随着生产的发展,人类逐渐能经常地生产出一些剩余产品,这为某些人类成员的多占有提供了可能。由于在这种条件下局部资源集中有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所以个人的物质利益追求成了推动生产力进步的重要力量,拜金主义逐渐开始盛行。多人去争夺有限的资源导致了其副产品--害人动机的产生,这在最近几千年来人类社会的演化史中始终存在。而我们的确也看到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尊重中国现有的生产力水平,尊重个人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实行市场经济,使生产力的发展大大加快;相反,在1958年,中国搞“大跃进”,忽视个人利益,结果导致三年粮食短缺,从所谓的天堂重重地摔到了现实的土地上。苏联自称它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经济制度,但它的准平均主义的经济制度不能持续地调动广大民众的积极性,不管它当年是如何的自我吹嘘,现在连帮它吹嘘的人都找不到了。因为经济发展是硬道理。
但问题是这段历史时期出现了一个副产品:害人的动机,为了个人利益而不择手段。在美国这样一个物质财富已相当丰富的国家,才不到3亿人口,每年的谋杀就超过两万次。以至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期间美国人自己说在芝加哥街头还不如在伊拉克战场上安全。美国在911后加强了进出境人员及物品的检查,企图杜绝恐怖分子及武器入境,但忽视了美国境内本土的恐怖分子;美国近来就公开出版了一部书《Terrorists》,详细地描述了恐怖分子美国造的细节。

而且,只要人们的合理的物质需求尚未充分满足,人们就会去追逐物质利益,其副产品--害人动机就会形影相伴。

可见,发展生产力就成了唯一的选择。

问题是,把目前全球最先进的生产力整合起来,能在某个区域、一定数目的人口中达到充分满足人们的合理物质需求的程度吗?注意,这里是指这些人靠生产系统生产出的产品,而非靠从其他地方支助的产品来满足需要。

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上月29日发布的《2005年美国人口收入、保险和贫穷状况普查报告》,新泽西州的家庭年平均收入为6.16万。美国的家庭一般是按四口之家计算,如果中国也是按四口之家计算,则新泽西州的家庭年收入折合49.28万元,这样的收入足以满足一个中国家庭的合理需求。

中国人四口之家的合理需求无非是

吃:一个合理的营养需要是相当有限的资金开销,4万元足也。

穿:满足保暖的需要是相当有限的资金开销,1万元足也。

住:每户住200平方米已足够,按中国大城市的一般房价每平方米6千元计算,为120万元。这是耐用消费品,一般使用寿命为15年。故实际每年的付出费用为8万元。

行:两辆10万元的汽车已足够。这是耐用消费品,一般的使用寿命为5年,每月为每辆车的消耗性支出为2千元足也。故实际每年的付出费用为8万8千元。

用:各种用品及服务每年15万元足也。

合计,一年一个四口之家的合理需求为36.80万元。

所以,以世界上最发达的生产力就足以满足中国人的合理需求。

但是生产力的发展是不均衡的,不可能在全球各地同时达到充分满足人们的合理物质需求的程度。

中国曾经把商品经济通过从深圳等地试点,逐渐扩散到线,再扩大到面,在未引起大动荡的情况下把一个落后的准产品经济转型为一个较为先进的商品经济,使中国避免了苏联的覆辙。而俄罗斯的休克疗法导致了失败。

所以,可以在象黄河口这样的既在海滨、又无人烟的地方设立一个特区,可从功能上称之为“人类拯救实验圈”,简称“实验圈”。从中国和世界各地挑选1百万个道德高尚的自愿者(相对于高尚,“贪婪”的定义是:企图得到并拥有超过自己合理物质需要的产品),包括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层次的,把中国、美国及世界最先进的生产设备系统投资到黄河口“实验圈”。从这个实验圈外部看,这里和当初的深圳特区没有什么差别。从其内部来看,就有质的区别:首先,由于这里都是高尚的自愿者,他们除了合理的物质需求,并不贪婪,而这里集中了世界上最发达的生产力,已足以满足他们的合理物质需求;其次,由于这些高尚人们的合理物质需求已经充分满足,害人的动机已不复存在,因此,人们想的是如何协作,如何促进生产力及社会的发展。

人们在生产力有所发展的阶段出现并发展了拜金主义,并下意识地、夸张地认为拜金主义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永恒动力。其实,人类作为宇宙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他的本征使命就是增加宇宙的有序度。因为根据最新的科学发现,现在的宇宙产生于150亿年前,当时体积极小、温度极高,是几乎是没有任何结构的物理物质,以后逐渐降温,结构和功能越来越复杂,即宇宙是从低序高能向高序低能的方向发展。生物的出现是宇宙发展的必然,因为生物的结构和功能比非生物要高。地球自38亿年前就有了单细胞生物,共用了33亿年时间,才出现多细胞生物。如果说由单细胞生物进化到多细胞生物是生物进化的必经之路,则当生物自身的结构和功能发展到极限后,人类必然产生,因为人产生了一个不同于客观世界的主观世界,人可以按照自己的主观世界来改造客观世界。人类发育了除个体生存本能、群体生存本能以外的第三本能:发展本能。具体表现在科学技术、生产能力、人类生存空间的拓展。由于人类是从客观世界各事物的相互作用中学习的,而客观世界各事物的相互作用是无限丰富和发展的,所以人类要学习和运用无限多的知识,这其实也是人类无限发展发展的过程。刚生下的婴儿的头脑一片空白,他脑中的神经元间的联系并不代表外界的任何联系。可以说,他适应外界的过程就是客观世界存在的客观联系在他头脑中内化的过程。在他的人生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客观世界存在的客观联系在他头脑中内化,这也是他发展的过程。从这点意义上讲,人类将与宇宙后续的发展同在,但前提是人类不自毁。宇宙不管将来有多大发展,人类都将在其基础上继续发展。所以从人类发展的上亿年过程来看,拜金主义的存在只是一瞬间。有人也许会怀疑,说当人们的各种物质需要已经充分满足后就会变得懒惰,甚至有人认为贪婪是社会发展的永恒动力(实际上,目前的某些高收入阶层成员由于各种主要需求的充分满足,已时隐时现地感到建立新的社会、新的生产组织方式、新的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只不过我把它点明和系统化了罢了)。这些人忽视了人、人类的本质及发展本能。在后拜金主义时代,当每个人的合理的物质需要都得到充分满足后,人们将根据每个特定时候生产力及社会发展的具体要求确定发展的方向,人们的幸福与创造、生产劳动同在。创造、生产劳动将成为人们的主要需要与乐趣,伴随高尚的娱乐、生活方式。

从实验圈内的生产组织方式看,那是与那个目前全球最先进的生产力相适应的,吸取了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的遗产并加以彻底改造的。实验圈内将按它当时发展水平进行分工,而且并不否认人与人之间有能力的差别,并不否认不同的岗位需要的能力水平有差异,只是由于生产的产品已足以满足各个人的合理物质需要,劳动本身成为人的主要需要与乐趣,人们并不在乎这种差别,从而不计较这种差别。

我们只是想首先试点并成功建立一个拥有当代的最高生产力及相应生产组织方式、人们已无害人之心、更不会去生产害人武器的小型社会,然后以最快的速度把“人类拯救实验圈”扩散到全球,抢在科技发展到个人或小群体就能毁灭全人类之前彻底消除害人之心。这可以说是给予了人类这个物种的一线生机。记住,恐龙在灭亡之前曾称霸地球一亿年;而人类如果在几年或几十年之内灭绝,则称霸地球还不足一万年,不及恐龙的一个零头(因为原始社会的人类还称霸不了地球,他们在大自然的面前颤栗)。

由于“人类拯救实验圈”是涉及到全人类每个人的大事,我希望大家能多献计献策,以便使这个计划能尽快实施并取得成功。

有人说:“我尚未直接感受到人类灭绝的威胁。”我要说,等人人都直接感受到,那就晚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人类发出警告的目的就是为了不让人类的灭绝成为现实。

下面我将提出“人类拯救实验圈”的进一步设想:

1、实行小学、中学、大学及大学后的全免费教育,但并不意味着每个人都有必要上那么多学,实验圈内成员们的教育水平和知识、能力结构应当与实验圈内的生产力水平要求的岗位相适应,以便使生产、社会发展有高效率。

2、为什么不能把“人类拯救实验圈”建立在一个和外界没有交流的孤岛呢?因为:

  (1)要支持现代最先进的生产力,在一百万人口中的分工远远大不到。这也是成功进行“人类拯救实验圈”的难度所在。所以,在实验中可能会出现:在一段时间成功后,由于实验圈外部经济形势恶化,圈内一时被迫实行有限供应;但我相信,随着全球整个生产力的提高,圈内出现有限供应的情况将越来越少,以至于到最后完全消除(因为已有了足够的储备)。

(2)“人类拯救实验圈”内发达的生产力、先进的经济制度、和谐的人际关系、人们幸福的生活会引发许多圈外的人去参观访问,体验生活,加上大众媒体的传播,会引起圈外的人们对这种社会的向往,从而为“人类拯救实验圈”的扩散提供额外的动力。


911事件后,美国公民甚至为了安全而牺牲部分个人隐私,比如,同意FBI在其家中装上摄影监视镜头;而相反,为了成功进行“人类拯救实验圈”,只需现有的最先进的人员与现有的最先进的硬件和软件结合,不会、也不需要侵害任何人的隐私及财产。我们还犹豫什么呢?

理论和计划的作用关键在于预见性。1955年,爱因斯坦等12位科学家(其中10人是诺贝尔奖金获得
者),联合发表了《科学家要求废止战争的宣言》,他们说:“我们此刻不是以这个或者那个国家,这种或者那种信仰的成员的资格来讲话,而是以继续生存已成为问题的人类的成员资格来讲话的。虽然你们对争端的问题都有强烈的感情倾向,但我们希望你们只把自己当作生物学上一个种的成员,这个种有过极其惊人的历史,我们谁也不愿看到它的绝迹。我们尽可能不说一句为某一集团所中听而为另一集团所不中听的话。大家都同样处在危险之中,如果理解到了这种危险,就希望大家会共同避开
它。鉴于未来任何世界大战必将使用核武器,而这种武器威胁着人类的继续生存,我们敦促世界各国
政府认识到并且公开承认,他们的目的决不会通过世界大战来达到,因此,我们也敦促他们寻求和平
办法来解决他们之间的一切争端。”爱因斯坦等的呼吁在当时遭到形形色色的政治家的嘲弄。可几十
年后,他们的主张正是全球和解的基础。历史证明了他们的伟大。例如,7年后,即1962年,当古巴危机一触即发时,苏美双方已把所有的核武器进入战斗状态,人类的核毁灭即将成为现实,这时候,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先退了下来,但美国领导人肯尼迪并不敢以胜利者自居,因为虽然当时美国是以4比1的核武器优先,但如果侮辱了苏联人、使后者为了面子而豁出去,苏美可能同归于尽。又如,在1986年,即美国开始星球大战防御系统计划3年后,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在给美国总统里根的信中说:“在美苏都不发展、实验和部署空间打击武器的前提下,在今后15年内完全销毁核武器。”以后,苏镁两国的科学家合作研究,得出了核大战后出现“核冬天”、人类灭绝的科学结论。

这个“人类拯救实验圈”不是橱窗或摆设,它既是人类自救的现实手段,又是以当代最高的生产力在为社会创造财富,它不损害人何人的利益,而将为所有人,不论他们是什么种族、什么肤色、什么信仰,带来福址;它又将是当代世界最高生产力、生产组织方式、社会发展水平的扩散点,并以最快的速度推动这种扩散。一切有良知的人们,都应当支持“人类拯救实验圈”计划;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提出“人类拯救实验圈”计划更多的细节,更多的建议。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坚信“人类拯救实验圈”相关事宜的正确性,如果现在只有不多的人支持实验圈计划,则随着时间的推移,当人类面临越来越严重的自我毁灭危机的时候,越来越多的人会认识到“人类拯救实验圈”计划的正确性、重要性和必要性,会有越来越多的组织、政府决策层认真地注意、协商并实施之。理论一经实践才会化为力量。1955年爱因斯坦等在《科学家要求废止战争的宣言》中提到的苏美核大国只能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的话果真在1962年及以后在核大国间实施,因为爱因斯坦等的话反映了事实,因为那是苏美乃至全人类保持不灭亡的唯一方式。只有正确的东西才能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大放异采。

当然上述试点要成功并非易事,可能要经过多次反复。所以,我倡导要首先建立的是“人类拯救实验圈”一号(也许还要经过“人类拯救实验圈”二号,三号等等)。

1510,哥白尼就已有了初步的日心说的证据,于是哥白尼列出了一个证明日心说的提纲,为了谨慎起见,哥白尼又进一步收集天文和其他的证据三十年,最后证明了日心说,使之变成理论。但我认为从现在发展到个人或小群体就能毁灭全人类不一定需要30年的时间,所以成功实施“人类拯救实验圈”计划应越快越好。

联系电子邮件  911jinggao@sina.com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9-24 00:00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