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gulatory Innovation by Leninist Means :Communist Party Supervision inChina ‘s Financial Industry,”by Sebastian Heilmann ,China Quarterly ,CambridgeUniversity Press,May 2005)
中国政府对金融部门普遍深入的干涉和任人唯亲主义同其他许多政治经济体的缺陷相类似,但是中国政府在它的操作管理上有着与众不同的办事方式。论文中指出,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Central Financial Work Commission ,CFWC)的兴亡是政府管理创新潜力的突出表现,也是共产机制领导中国经济发展的局限性的体现。创立FWC 是阻止金融业等级制度崩溃、重建中央决策机制的策略,中国领导人通过对资深金融管理者和中央支持的机构进行重组等方式,促进金融市场监督的集权化、统一化、以及自1998年以来开始的一系列管理创新工作。这种列宁式的机构为中国政治家提供了应对可见的机制性危机的存储能力和新颖的经济管理模式,但是它们不能够为金融管理层提供基于市场的刺激因素,未能增加资本分配的有效性,也与新式的公司管理方式不相适应。因此,以温Jiabao为代表的领导人试图放弃CFWC的方式,并重新定义共产党团体的角色,从而采用新的方式进行金融部门改革。2003年以来,中国***通过奠定市场经济管理的全国基础,为在中国金融部门扫除陈旧的社会主义机制的长期努力铺平了道路。
《世界的未来属于中国吗?》
(“Does the Future Belong to China ?”by Fareed Zakaria ,Newsweek,9May2005)
最新一期的美国《新闻周刊》以“中国的世纪”(China Century )为封面,并将章子怡的照片作为新一代中国人的形象代表放上了封面,国际编辑扎克瑞尔撰写了特别专题报导,分析美国该如何应对中国这一新兴国际力量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挑战、威胁和机遇。他写道,中国的崛起,加上印度的发展和日本的力量,代表着全球力量从西方大国转移到了亚洲,中国的崛起不可避免地对美国造成最大的挑战,跟中国崛起比起来,伊拉克对于西方联盟来说只是一个暂时的难题。中国的发展一方面给美国人带来了好处,例如便宜的中国进口货使美国消费者在过去十年中节约了6千亿美元,但是另一方面,崛起的国家和原有的世界领导国之间历来总会产生摩擦,例如军备竞争和国界冲突等,尽管中美未公开承认这一点,两国却都在默默担忧和准备着矛盾的产生。对此,美国应该在科技教育、金融政策和外交方式上做好准备。首先,美国应继续加强推动美国经济增长的关键,即科学与技术。作者提到,如今美国的研究人员大多是外国学生或移民,而眼下越来越多的外国人选择回国,中国和印度搞技术研究的人数已经远远超过了美国(即使教育质量不如美国,数量至少也能说明一点问题),美国现在如果不关注科技教育,就无法培养出构建工业化经济的基础──科学家、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其次,美国应在国内实行负责任的财政政策,不能无限期地依赖外国为它提供信贷,因为一旦中国拥有了巨额的美元储备,就意味着它具备了对美国经济进行破坏的能力。再次,在外交方面美国面临着两个可能性,一是中国利用它的规模和实力威慑它的邻国及世界其他国家,在这一情况下美国将同俄、日、印一起组成天然的平衡机制,限制中国的力量;如果中国温和平缓地扩大它的经济影响力,美国也将和谐地回应,小心且安静地开展微妙的长期外交。作者认为,在未来,中美之间很可能进入一场“软战争”(Soft War),一场夺取全球威力和影响力的静悄悄的竞争,中美两国会时而成为朋友,时而成为敌人,在某些方面加强合作,在另一些领域则展开竞争,这就是21世纪的现实。
《应对中国的崛起》
(“Managing China‘s Rise,”by Benjamin Schwarz ,Boston:Atlantic Monthly,Vol ·295,Issue 5,June 2005)
施戈沃兹在《大西洋月刊》中说,当小布什在2001年就职时,在美国无论是共和党人还是民主党人最为关切的国家安全问题就是中国的崛起,中国是美国国防部人士所认为的美国在东亚地区的经济和军事较量者。在同一期的《月刊》中,罗伯特·凯普兰(Robert D·Kaplan)在《我们如何抗击中国》(How We Would Fight China)一文中同样指出,中东问题只是暂时现象,美中的军事竞争则将定义整个21世纪,而中国会是一个比俄国更为可怕的对手,它构成对美国自由化统治的主要传统型挑战。
《美国急需定义“中国政策”》
(America ‘s “China Policy”Is in Urgent Need of Definition ,by John J ·Tkacik,Jr·,Heritage Lecture,No·874)
(Chinese Images of the United States ,Edited by Carola McGiffert,Forewordby John J ·Hamre ,CSIS Significant Issues Series,May 2005)
这是美国国际与战略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2003年出版的《中国在美国的政治形象》(China in American Political Imagination )的续集和补充。一个世纪以来,中美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受中国人和美国人对彼此的态度和相互感知而左右。特别是在冷战结束之后,两国之间不再具备共同的战略纽带,相互之间的缺乏了解和误解严重影响了中美关系的友好与稳定。本书邀请了美国和中国各个领域的专家,通过多元的视角具体展现近代以来美国在中国的形象问题,以及这种形象如何影响了中国的外交政策和中美关系。
《中日为何彼此攻击》
(“Why Japan And China Are Squaring Off,”Edited by Rose Brady,By Brian Bremnerin Tokyo,with Dexter Roberts in Beijing and Stan Crock in Washington ,BusinessWeek,Issue 3930,25April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