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43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京大学1999年经济学原理考研试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3-12 21:08: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北京大学1999年经济学原理考研试题
微观经济学部分

1.(7分)某消费者消费X和Y两商品。已知在该消费者收入和商品Y的价格不变的条件下,
当商品X的价格上升时,该消费者对商品Y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
试求:
(1)请画出该消费者的价格一消费线(即P.C.C):
(2)请根据(1)判断商品X和商品Y分别属何种商品(正常品、劣等品或中性品)?
(3)消费者对X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为多少?请根据P.C.C线画出相应的X商品的需求曲线
并说明其形状特征。
2.(8分)设某厂商的生产函数为Q=L^(12)K^(13),其L的价格w=1,K的价格r=3。
(1)试求长期总成本函数(LTC),长期平均成本函数(LAC)和长期边际成本函数(LMC)
(2)设在短期内K=10,求短期总成本函数(STC),短期平均成本函数(SAC)和短期边际成
本函数(SMC)。
3.(10分)请推导完全竞争劳动市场上单个劳动者对劳动的供给曲线及单个厂商对劳动的需
求曲线?并进一步说明均衡工资水平是如何决定的?

宏观经济学部分(25分)

1.运用IS-LM模型,从政府购买支出的角度,分析影响财政政策效果的因素,并就每种情况
做出准确的图形。(10分)
2.(7分)根据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说明储蓄率的上升对总产量的短期增长率和长期增长率
的影响(假定其它因素未变且开始时经济处于稳态(steady-state))。
3.(8分)用总需求一总供给(AD-AS)模型回答如下问题:假定一经济开始时在潜在产量水
平上达到短期均衡。设在某一时刻经济中,出现了有利的供给冲击(假定这种供给冲击不影
响潜在产量水平)。试说明这种冲击对均衡产量、均衡价格、真实工资的短期和长期影响
并说明经济的调整过程和原因。

政治经济学

1.试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并分析劳动价值论在马克思经济学说中的地位。(25分)
2.试述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进展状况,目前面临的主要矛盾以及进一步发展的趋势(25分
北京大学2002年宏观经济学考研试题
1、持久收入假说
2、间接考察李嘉图等价的条件以及应用
3、联系实际考阿根廷的固定汇率崩溃的原因分析
4、日本10年经济衰退的原因分析,以及解决方案
5、黄金规则
6、最后一题是两期模型效应最大化后,求最家投资的一阶条件,并推导q=边际产出边际成本X常数
北京大学2002年经济中心试题以及部分参考答案
1.已知偏好单调,求证偏好满足局部非餍足性;(10分)
2.求证同一企业在Stackelberg均衡下的利润大于Cournot均衡下的利润;(10分)
3.已知企业成本函数为C=w1^α.w2^β.y^γ,求:(1)该企业的条件要素需求函数;
(2)假定产品价格为p,求利润函数. (10分)
4.已知效用函数,求均衡解(此题算最简单吧,记不得了,好象是三问) (10分)
5.(1)什么是圣彼得堡悖论?(2)伯努利又是如何解答的?(3)该解答对经济学有何意义?(10分)
6.已知一个政府所属的垄断企业产品价格为p,生产成本为c,p=c, 假设政府将该企业私有化,则产品价格为p',成本为c',又已知市场需求弹性,价格变动与成本变动(记不了具体数值,但p'p, c'c,)问从社会福利的角度看政府是否应该将其私有化? (10分)
7.似乎是一个用顺序归纳法解Bayesian均衡的问题。(10分)
8.已知社会生产函数为x^2+y^2=100,效用函数为u(x,y)=x^12.y^12,求 1)社会均衡价格(可
设Px=1) (2)社会总产值 (10分)
9.工人或者具有高能力(H),或者具有低能力(L)。一项高质量的教育(e)能够提高工人们的生产率(y):高能力的人受了此项教育后的生产率为:y=H+de ;低能力的人受了此教育之后的生产率为:y=L+de
假定学费与质量无关,所以我们抽象掉学费。为了获得这项教育,低能力(L)的人要承受
的非货币成为:C(e)=e;而对高能力(H)的人来说,该成本为C(e)=ke,0dk1。教育对工人
的报酬为W-C(e),而企业则获得:y-W。
如果企业不知道工人们的生产率,只有工人知道自己的生产率,企业则只有把教育当作信号来辨别H或L。假定企业相信,只有H型的工人才会选择e=e的教育,而L型的工人则只会
选择ee的教育,那么,e值为多少才合适? (10分)
10.已知消费者净效用函数为u=sq-p,其中s表示产品质量,s服从(0,1)的均匀分布,qi=f(s)
求:(1)市场均衡价格
(2)高质量产品所占市场份额 (此题遗漏较多) (10分)
微观经济学
一、名词解释,分析他们的关系(9分)
1。齐次生产函数和欧拉定理
齐次生产函数为规模报酬不变的生产函数。假设 ,当 时,该生产函数具有规模不变的性质。
欧拉定理为: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如果规模报酬不变,则全部产品正好足够分配给各个生产要素,不多也不少。即全部社会总产品Q等于劳动要素的实际报酬 和资本的实际报酬 之和:
这被定义为:产量分配净尽定理。由于该定理可以用数学上的欧拉定理加以说明,因此也被称为欧拉定理。
齐次生产函数,即其内在蕴涵的规模不变是欧拉定理成立的必要条件之一。 2。社会无谓损失和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总数量和实际支付的总数量之间的差额。需要指出的是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的主观心理评价,它反映消费者通过购买和消费商品所感受到的状态的改善。
社会无谓损失:由于价格提高(典型的情况是高于自由竞争水平)所造成的消费者剩余的纯损失。




A+B为减少的总的消费者剩余,一部分A为厂商获得,另外B则为净损失。

3。帕累托最优和纳什均衡
帕累托最优:如果对于某种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所有的帕累托改进均不存在,即该状态上,任意改变都不可能使至少有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又不使任何人的状况变坏,则这种资源配置状态为帕累托最优。
纳什均衡:在一个纳什均衡里,如果其他参与者不改变策略,任何一个参与者都不会改变自己的策略。此时参与者本人处于其他参与者既定策略下的最佳策略上。
对于处于纳什均衡的参与者而言,他不可能再使得自己的策略改进,而又不改变其他参与者的策略,其策略的帕累托改进是不存在的,即处于策略的帕累托最优。

二、(大意,下同)政府决定对商品X进行补贴,考虑两种补贴方式:直接补贴R和按比例补贴r,如果补贴总额相同,则两种补贴会对消费情况产生何种影响?用图说明。(6分)
怀疑题目有一定的问题。
补贴一般有两种:(1)实物补贴和货币补贴。在总额一致的情况下,货币补贴给消费者带来更多的效用。因为货币补贴的情况下,消费者至少可以获得与实物补贴一样的效用。如果消费者利用货币获得其他较为便宜同时效用一样的商品时候,其效用还会增加。
(2)非比例补贴和比例补贴。非比例补贴指直接提供一定数量的货币补贴,其预算线向外平移。比例补贴是指根据消费金额按照一定比例进行补贴。例如每消费2元的X商品,补贴1元,相当于X商品降价。其预算线向外旋转。这两种情况的结果是:比例补贴对X的消费增加较多;但是非比例补贴所带来的无差异曲线向外移动较多,或者称为效用增加较多。 三、小明要去旅行,其消费效用函数为Mu=LnM,M为其消费数量,已知小明本来有10000元,并有25%的概率丢失1000元。问:(15分)
1。小明的期望效用E(Mu)
2。如果有一种保险,保费是250元,则小明会不会买保险?
3。小明愿意买保险的最高保费是多少?
4。如果买了保险后,小明丢钱的概率增加为30%,则正确的保费是多少?小明还会不会买保险?

1.期望效用:
2.购买保险后的期望效用:
3.思路:购买保险后的期望大于等于未购买保险的期望效用:

宏观经济学
一、已知:C=200+0.75Yd,I=200-100R,G=100,T=100,M=1000,P=2,MP=Y=100R,试求:(10分)
1。均衡Y和R
2。当价格指数变为4时,求均衡的Y和R
3。当政府支出增加到300,求挤出效应
题目不详。如果按照题目,M=1000,P=2,MP=Y=100R,均衡Y和R都可以算出。
挤出效应的解法为:利用IS和LM方程式,分别解出变动前和变动后的Y和R,然后把各自的R代入投资函数,相减就可以得出结果。如果投资函数为常量,则不会发生挤出。


二、当原材料价格上涨时,经济的产量、就业情况、工资等因素在短期和长期会有怎样的变化,试画图说明。(5分)
根据总需求和总供给模型。
短期:成本增加,由于总供给减少,经济产量减少,价格上升,实际工资减少,同时生产者为了减少成本,就业也会减少。同时总需求进一步减少,加剧价格上升和产量减少。
长期:在别的条件不恶化的情况下,随着生产者涨价成本转移的完成(减少工资,减少雇佣),生产者的总供给又会逐渐恢复,价格下降,实际工资增加,生产扩大,雇佣增加。同时总需求扩大,进一步促进价格下降和产量减少。


三、已知生产函数为 ,人口增长率n,储蓄比率s,求:(10分)
1。均衡产量时人均消费
2。均衡时的一系列指标
3。黄金率水平时的人均储蓄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07-5-18 09:44:51 | 只看该作者

谢谢谢谢!!!

楼主是个大好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8-9 15:38 , Processed in 0.296875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