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标题: 你想做个澳大利亚人吗? [打印本页]

作者: xizhang01    时间: 2010-10-25 11:44
标题: 你想做个澳大利亚人吗?
  布里斯班天气阴郁。我下楼觅食,但出乎意料,附近几乎所有饭馆和商店都黑灯瞎火。走了十来分钟,沿途经过至少50家小店面吧,仅有一家日本蛋糕店和一家日本寿司店照常营业。这可是周六傍晚5点!布里斯班,可是昆士兰州首都、澳大利亚第三大城市啊。
  我忽然忆起几天前华人C女士和我讲的故事。她是州政府一名中层官员,20年前离开老家南京到悉尼读大学。当时的悉尼萧条冷清,“这个死地方”是她的口头禅。她说,一开始只有亚洲人周末开店,澳本地人向来是laid-back(懒散)的风格。但后来悉尼人发现,如果自己周末不营业,钱就都给日本人和中国人赚了,于是被逼得周六周日也营业。而今看上去,悉尼人妥协了,布里斯班人还没有。
  这哪是我们勤劳勇敢的中国劳动妇女所能理解的?
  “为啥不倒休呢?”C解释,倒休也是一种牺牲,澳大利亚地大物博人又少,向来活得很安逸,并不需要为了周末多挣点钱而牺牲与朋友、家人在一起的时间。周末就是周末。我大概能理解为什么西澳矿工的薪水比悉尼大学的教授还要高了。
  为什么澳大利亚的劳工签证那么难拿?因为那里的矿工们非常清楚,为了钱命都可以不要的亚洲人,会逐渐抹平这个溢价。即使劳工输入不会影响澳失业率,也会让他们的议价能力和生活水准大大下降。当然,爽的是矿山大老板。对全球化的DIZHI,越来越来自发达国家的劳工阶层。最近几年,澳出现越来越多从东部城市“fly-in,fly-out”的新型矿工。一个矿工背后是一个家庭,这构成了一个很大的利益群体。他们可以私下抱怨,但内心十分明白,没有哪个行业可给他们提供那么高的收入。
  写到这里,也更能理解中国人的心理不平衡。中国矿业大国企的在澳负责人,都要周末干活外加全年不休假,来向总部领导证明自己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中国经济成长得何其快,中国人又活得何其累?所以C说,她越来越爱这个“死地方”。她大学法律系毕业后,有的同学去了美国,“薪水比我高三分之一,但一周工作将近60个小时,我一周工作38个小时;她现在还是单身贵族,我事业家庭两不误,小孩都快上大学了。”
  不是澳大利亚像美国,而是中国更像美国,更甚。挣着第三世界的薪水,却抢着买第一世界价格的房子……“我们真是受虐狂啊!”
  
(责任编辑:李瑞)
更多
收起
开心网
人人网
豆瓣
转发至:
白社会




欢迎光临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http://bbs.newslist.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