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全球最强台风将临中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0-19 10:16: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鲇鱼”登陆菲律宾后13时卫星监测图

图为采访现场。左为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许映龙。(摄影:庄白羽)

中央气象台与海南、广东省气象台连线会商“鲇鱼”最新动态 (摄影:庄白羽)
新华网北京10月18日电 (本网记者 中国气象网记者徐丽娜)据中央气象台消息,今年第13号超强台风“鲇鱼”的中心已于18日12时25分在菲律宾吕宋岛东北部沿海登陆,可能于22日下午至23日登陆我国海南东部到广东中部沿海一带。这一台风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将对我国造成什么影响?下一步将如何发展?新华网与中国气象网联合专访了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许映龙。
“鲇鱼”体现出四大特征 像“凡亚比”升级版
据许映龙分析,与之前的“凡亚比”台风相比,“鲇鱼”来势汹汹,若在我国登陆,或将刷新记录,成为今年以来登陆我国最强的台风。此前“凡亚比”台风经过短短的67个小时即完成“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强台风——超强台风”的“五级跳”,“鲇鱼”在10月16日晚至17日上午连升两级,变身超强台风,两个台风的发展速度都非常快。而根据“鲇鱼”目前的发展状况,它体现出四大特征,更像是“凡亚比”的升级版。
一是强度大。据监测,“凡亚比”中心最大风速曾经达到52米/秒,而“鲇鱼”中心附近的最大风力有17级以上(72米/秒),是今年以来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生成的强度最强的台风。依据美国标准,它也是今年以来全球最强的台风。
二是后期路径存在不确定性。从预报角度分析,“凡亚比”的移动路径相对明确,而“鲇鱼”进入我国南海之后,考虑到将受东北季风和西南季风等的影响,其移动路径、速度、强度等方面的变数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三是影响时间长。18日14时“鲇鱼”的中心位于菲律宾吕宋岛帕北部地区,预计将于19日凌晨进入南海东部海面,并逐渐向海南东部到广东中部沿海靠近。其后期的风雨影响或将持续至24日。
四是影响因素多:与“凡亚比”相比,“鲇鱼”除了将给我国台湾地区和华南沿海地区带来强降雨外,其狂风对建筑物、农作物、海上作业、交通航运等的影响也会比较大;若是恰巧与10月23号左右的天文大潮相遇,还有可能出现风、雨、潮三碰头的局面。
三大原因催生今秋超强台风
许映龙分析,“鲇鱼”能成为今年以来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地区,甚至全球范围内最强的台风,缘于三个有利条件:
一是低层有弱冷空气的气流辐合,高层气流的流出较强,这样导致“鲇鱼”上下层气流的配合比较好。
二是在“鲇鱼”东边的菲律宾吕宋岛附近海域和我国南海东部海域的海温都比较高,有利于它的加强。
三是在“鲇鱼”生成后,其西侧一个对流云团残余环流的合并加入。
未来“鲇鱼”体积变大的可能性较大
据气象部门预计,“鲇鱼”将以每小时20公里左右的速度继续向偏西方向移动,穿过菲律宾吕宋岛北部,将于19日凌晨到上午进入南海东部海面,并逐渐向海南东部到广东中部沿海一带靠近,有可能于22日下午至23日在这一带登陆。
从降水来看,由于东北季风(冷空气)冷空气的势力较弱,在弱冷空气的配合下,“鲇鱼”将对我国的台湾地区,特别是台湾北部山区和河口地区带来强降水,对于我国华南沿海地区产生的降雨影响,主要还是台风本体的降水。
从强度变化来看,“鲇鱼”进入南海以后,在弱冷空气和西南季风等有利因素的影响作用下,“鲇鱼”体积变大的可能性较大。
从影响地区来看,根据目前的数据资料分析预测,“鲇鱼”有可能于22日下午至23日在海南东部到广东中部沿海一带登陆。随后可能会影响到海南、广东、广西等地。中央气象台和相关省区气象台将会密切关注“鲇鱼”的“游动”路径和强度变化等情况。
此外,许映龙还说,在继10月1日至9日、14日至17日两轮强降水过程的袭击海南之后,此次“鲇鱼”正面袭击海南的可能性很大,它带来的风雨影响将再次考验海南水利、航运、交通、农业、旅游等行业的防范应对能力,各级有关部门须注意建筑物、农作物的防倒、水库蓄水调整以及洪涝及地质灾害的发生。公众出行也要及时关注天气信息,游客也尽量避免去海边游玩。相关专题: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4-23 05:23 , Processed in 0.06250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