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过去有人说,赫鲁晓夫下台是**的“九评”批倒的,实际并非如此。以下史实从一个侧面也可说明这一点。在赫鲁晓夫下台后,**中央对此立即进行研究,并作出决定,派周恩来率党、政代表团赴莫斯科参加十月革命47周年庆典,了解一下情况,试探改善中苏关系的可能性。1964年11月9日,周恩来和苏共新领导会谈时,苏共中央主席团委员米高扬说:过去苏共是集体领导的,在同**中央分歧问题上,苏共中央内部甚至在细节上也是没有分歧的。后来,周恩来询问赫鲁晓夫下台政治原因,苏共新领导没有立即答复,只是到了第三次,即最后一次会谈时,苏共新领导用了20分钟时间泛泛答复周恩来说: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第二十一次代表大会和第二十二次代表大会通过的路线和苏共纲领是正确的,不可动摇的。赫鲁晓夫主要是在国内工作的某些方面,以及在工作作风和领导方法方面犯了一些错误。这说明,苏共方面认为,赫鲁晓夫在中苏关系方面并没有错,当然,大论战也不是影响赫鲁晓夫领导地位的原因。
赫鲁晓夫下台的真正原因,苏斯洛夫在1964年召开的苏共中央十月全会上所作的主题报告中作了说明。他列举了赫鲁晓夫一系列的严重错误。而在苏共中央全会召开前,苏共中央主席团曾委托主席团委员波利扬斯基起草苏共中央主席团向苏共中央全会的报告。之所以没有采用波利扬斯基起草的报告而采用苏斯洛夫的报告,其主要原因有:一是波利扬斯基起草的报告虽较全面、深刻和尖锐,但有些错误的责任很难说完全应由赫鲁晓夫一人承担,中央主席团其他成员也难脱干系,出于策略考虑,未加采用。而苏斯洛夫的报告方案较温和,只是概括地、粗略地列举了赫鲁晓夫的主要错误;二是苏斯洛夫的报告方案回避了对外政策方面,特别是在处理与各国共产党关系方面的错误。而波利扬斯基起草的报告,涉及到对外(包括对各国共产党国家)关系,还在总体上肯定苏共反华政策的前提下,也承认对华政策中的某些错误。两份报告虽有差别,但基本内容和观点是一致的;并且这两份报告的一开头,都强调苏共二十大的各项决议和党的纲领所确定的路线是正确的。这里,我们着重从体制、经济等苏联国内方面,分析赫鲁晓夫下台的真正原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