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重新评定蒋介石的历史地位(转)
本文由中国电视剧对张作霖的正面描述,谈到张作霖与蒋介石的历史定位。 作者指出,北京正在为张作霖与蒋介石“平反”,他尤其认为,北京对蒋氏历史作用的全面肯定,将会对包括台湾在内的中国命运以及整个亚洲的未来前途,产生关键的影响。 笔者最近观看了北京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播送的十八集电视剧《远东阴谋》,每集开场白是**的题词“毋忘‘九一八’”。拍摄时曾获**辽宁省委宣传部、解放军炮兵和海军许多部队单位帮助,全片并有英文字幕。
如果要写影评,此剧除了英文字幕错误百出之外,可以指摘的技术漏洞颇多。例如从地理角度,“远东”这个名词是以英国为中心的提法。从中国的立场,应该叫做“东亚”或者“东北亚”。从历史角度,影片进入第三分钟时的中文旁白:“1915年日本以战胜国身分,竟向同是战胜国的中国提出臭名昭著的《二十一条》”,便是一个时代大错误。原来,1915年1月日本向袁世凯政府提出《二十一条》之际,第一次世界大战才刚刚开始了几个月,根本谈不到“战胜国”和“战败国”。
但是笔者觉得最醒目的,是该剧传达的政治信息,特别是对张作霖的正面描述。剧本以张作霖部下郭松龄倒戈反张开场,中间穿插了日本人的各种阴谋活动。在这场无声的中日“地下战争”中,张作霖被描绘成一个寸土不让与日本针锋相对的中国志士,而张作霖在北京镇压国民党、杀害当地包括**领袖李大钊在内的整个国民党领导组织的历史事实,则被剧本有意略去。
1928年,张作霖在关内遭到失败,日本担心张被迫退回东北后会加强他在东北的地位,增加日本日后侵略控制东北的困难,乃制造皇姑屯事件将张作霖炸死。但是日本此举未能阻止“少帅”张学良迅速出马,顺利接管整个东北。
政治信号明确无误
此后的重要历史事件,是张学良决定接受南京中央政府的领导,而将东北境内的旧中国国旗,全部换成青天白日满地红的国民政府国旗。“东北易帜”,是蒋介石和南京国民政府在抗战前“十年建国”时期“统一政令、统一军令”、维护中国统一的最重要里程碑,电视剧对此历史事件作了相当忠实和动人的描述。 该剧不但对张作霖作正面描述,蒋介石的大部分镜头,包括当时的实际记录片剪段和假想的蒋与日本首相的会面,也大都是正面形象,特别是将1927年4月国共***后蒋介石领导的国民革命军形容为一支革命力量,极有政治含义。 笔者认为,这里传出的政治信号明确无误:北京正在逐步恢复蒋介石的正面历史形象和荣誉。 去年陈水扁当选之后,笔者曾在《联合早报》发表评论,讨论台湾军队的国民党“党军”传统还能维持多久。笔者当时就建议,北京应该迅速为蒋介石恢复历史名誉,以期对台湾军队产生难以估量的政治冲击。从各种迹象看来,北京正在逐渐向这一方向移动。 据旅美大陆友人介绍,很长时间以前,**已经在内部将蒋介石“定性”为“民族主义者”。近日,中国大陆某新闻网站更以“蒋介石首次成为大陆革命影片正面主角”为标题发布下述新闻:
“史诗战争影片《黄埔军人》于日前在广州封镜。蒋介石将在该片中首次以一脸正气的少年才俊形象出现在大陆银幕上,成为革命影片正面主角。”
当时先进力量的代表
《黄埔军人》以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联手创建新型现代军校以及其后发生的东征北伐为背景,以三位黄埔学员的个人经历为主线,讴歌了献身黄埔的一代英雄儿女的壮烈情怀。周 恩 来、蒋介石、孙中山、徐向前、陈庚、左权、胡宗南等几十位历史人物将在影片中“再现”。
该片有关负责人表示,虽然后来国共两党选择了不同的道路,但是在两党第一次合作期间,双方都是当时中国先进力量的代表,共同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因此,这部影片将客观地再现历史,真实刻划国共双方领袖人物形象。
有必要在此简单讨论一下蒋介石的历史地位。有资料显示,连毛 泽 东生前都承认蒋介石对维护中国国家统一作出的巨大贡献。以笔者之见,蒋氏的更大历史作用,在于树立中国的国际地位。
蒋介石对亚洲的设想
1987年是蒋介石百年诞辰。与之配合,北京曾召开研究蒋氏生平的讨论会,已故旅美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参加了讨论会,并在事后写下了他发表的意见。 黄仁宇特别强调:蒋氏对亚洲的设想,今天都已大致实现;而蒋氏当时的国际大敌即邱吉尔企图维持的亚洲局面,要么从未出现,要么基本破产。 这是对蒋氏一生的国际努力非常中肯的总结。北京允许像黄仁宇那样对蒋氏始终保持高度评价的学者与会,除了显示称颂“前朝皇帝”的中国历史传统,也表明**认识到蒋氏对中国今日国际地位有极大的贡献。
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席位和否决权,是蒋介石最大的历史功绩之一。靠了这一地位,中国今天可以阻止任何政权成为联合国的新成员,也可以阻止任何人成为联合国秘书长。
根据联合国**,中国的立法机构(现为北京全国人大)可以否决任何国家改变联合国**、从而改变联合国结构的企图。用通俗的话说,北京因此在联合国掐住了日本二战翻案运动和“台湾独立”运动的脖子。没有蒋介石,就没有中国在现行国际法中的这种崇高地位。
在台湾,蒋介石基本上扭转了岛上的“倭化”现象,以致今日除了李登辉为代表的一代“老皇民”,台湾岛内很少有人还能听懂正常的日语,令许多“哈日族”扼腕不已。
蒋氏在1971至72年拒绝承认日本重占琉球为合法,不仅显示了他的一贯立场,更可能在21世纪中产生难以预料的历史效果。蒋介石对朝鲜复国、印度独立运动及胡志明反法斗争的支持,都是足以彪炳史册的功绩。
麦阿瑟被杜鲁门撤消朝鲜“联合国军”司令之职后,曾对美国国会发表演说,咬牙切齿地将张作霖、蒋介石和毛 泽 东骂为“一丘之貉”,使得中国成为在亚洲占有支配地位的新强国,而损及美国的利益。中国大陆现在为张作霖和蒋介石“平反”,不失为麦阿瑟上述演说的极好注解。
以笔者之见,北京如果真的希望恢复蒋介石作为中国20世纪民族主义伟人的形象,便应该大张旗鼓地宣传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的否决权,及其对日本二战翻案运动和“台独”的国际法制约。北京也应该大力宣传蒋介石对印度、朝鲜、越南等国摆脱殖民统治的巨大贡献。北京对蒋氏历史作用的全面肯定,将会对包括台湾在内的中国命运以及整个亚洲的未来前途,产生关键的影响。(·作者在北美从事科技研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