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01|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充分发挥民间促统的力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2-3 15:39: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民间力量的多元化使得美国外交拥有多元的议程设置能力,而中国在应对的时候往往只能靠单一的政府外交渠道,这就相当于用一门高射炮打一群蚊子,有时只能被动应付。   
民间促统包括大陆民间对台当局的关系,还有大陆民间对台湾民间的关系等。对两种问题,公共协调处理有难度。一是对于某些敏感问题,政府处理起来空间不大,常常陷入两难,而民间交流的空间很大,也不太容易使事态恶化,因此需要民间的协助;另一类是长期性问题,政府功能所限,跟踪和应对能力也有一些不足,而民间却有很大的智慧,可以考虑交给民间来办理。   
中国当前民间促统的潜力开发不够,主要还在于我们对台湾民间促统的认识不够,开放性不强,没有理解到民间促统的抗风险性、回旋余地更大所致。我们通常说的促统,可以算是国家战略能力强大与否的表现。国家战略能力包括战略文化、战略思维和战略管理。文化当然属于人民的范畴。人民参与关心政治、参与两岸事务,自然会提升国家的战略能力。由于民间的行为确实可以产生促统意义,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民间促统就是配合国家行动的准国家行为。  
对于民众而言,更要知道是,他们的行为对国家促统有很大的影响。对政府而言,国家利益随着两岸加流的深入发展,代表国家利益的政府行动,已经不能完全代表所有促统工作的开展,这需要分工,把余下的空间交给民间。  
民间促统的巨大价值:一是情报和信息价值。这节省了大量政府资源。二是游说价值。一些“台独”分子在对美国国会的游说上,就很会利用公关的手段。   
民间促统具有低风险性   
民间促统的重要主体是非政府组织。中国非政府组织经过了20多年的发展,在引进先进管理经验、中外交流、人才互动等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非政府组织发展现状影响了中国民间促统事业发展的进程。  
民间促统的四大特点:人民性、稳定性、灵活性和广泛性。这些都决定了民间促统的“低风险性”。对于国家行动的损害来讲,民间促统是低风险的,反而有助于国家意志的表现。所以,国家要相信并充分开发民间力量,而不是仅有防御心理。
美国的民间力量为什么做得好?他们一般是先确定一个外交目标,然后设立种子基金,拿出一部分钱搞研发,理念成形后,高校、基金会、大学、宗教团体等一拥而上,承担政府要做的工作。政府只做一些方向性的引导即可,再逐步培养一些外交理念与政府一致的团体,让他们放手去做,这就是所谓的“两条腿走路”。   
大陆中央政府完全可以通过制度建设对民间促统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以美国全国民主基金会(NED)为例,1983年,美国国会响应里根“支持世界各地的民主和自由”的呼吁,成立了NED,同时成立了四个“非盈利”、“无党派”的民主研究所:国际共和研究所(IRI)、全国民主国际研究所(NDI)、国际私有企业中心(CIPE)、美国国际劳工团结中心(ACILS),分别代表了美国共和党、民主党、商会和劳联-产联四大政治力量。在这个体制中,国会把原来拨给中央情报局或者国务院的部分经费转给NED变成基金,然后通过这四大“研究所”研究项目的方式把经费资助世界各地的民主、人权类的非政府组织。通过这个体制,美国把一些不方便由政府出面操作的事务,交给了社会和民间组织,而当外国政府提出抗议的时候,美国政府又可以它们是“非政府”的独立法人身份推卸责任。政府的作用也因此得到了有效的隐藏。另一方面,美国政府可以通过这个机制支持和控制民间、社会力量的发展,通过提供资金支持扶植对其有利的非政府组织,吸引社会力量向政府希望的方向发展。   
要搞好对台的民间促统,就必须重视台湾人民各阶层分析。主流渠道是台企台商。非主流渠道则指一些平民百姓多元化的需求。民间拥有多大的力量,是中国大陆政府组织没法想象的,但却应该好好利用。  
我们不排除会有人利用非政府组织产生负面效果,但是,民间促统要推进,必须依靠非政府组织的力量。这方面,中国一是要有针对非政府组织的法律和政策框架;二是政府加强对从事促统工作的非政府组织的沟通与交流;三是建立非政府组织的支持型机构;四是加强非政府组织的能力建设,尤其是人力资源管理。  
在当前国内外***势力肆意歪曲中国国家形象的情况下,“民间促统”更具有非凡的政治意义。如何加强民间促统,首先是确立整个民间促统的行动理念,即民间促统究竟要在哪些具体的方面服务于中国统一战略,其衡量的指标是什么?民间促统绝不是旅游、吃喝。其次是开展一些民间促统的必备素质教育,一是要爱国,二是要懂促统政策,三才是促统技巧和促统渠道之类的问题;然后是在学术上加以研究,这包括从国内的机构和外交团体以及普通民众的民间促统中发现问题,找出差距,也包括对走出去的促统人员如何自觉开展民间促统的方向和渠道加以研究。  
总之就是要开发中国社会的大部分潜力。从促统工作的多样性复杂性来看,民间促统的主体应包括非政府组织,并使其发挥重要作用。   
发挥民间促统活力的核心是如何让社会力量参与到促统活动领域,而关键在于如何在政府与社会之间形成良性互动的伙伴关系。听任社会力量自行其是、放任自流是不行的,因为公众的行为不一定符合国家利益的需要;而试图将社会力量完全掌握在政府的控制之下也是不可能的,失去自主性和主动性的民间促统必然会失去其活力。这就要求在政府与社会之间形成合法有序的互动渠道,并且通过持续的良性互动塑造两者之间的伙伴关系。   
政府与社会伙伴关系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政府不能直接控制和利用社会力量来服务于促统政策的需要,相反这是一个间接的关系,政府可以通过资金、智力和技能培训的方式逐步影响和塑造社会力量发展的方向。这不是一个立竿见影的过程,不过假以时日,这样一个伙伴关系必将成为国家促统工作强有力的支撑点。
fficeffice" />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10-2-3 15:39:06 | 只看该作者
别空谈了,还是多发动民间多捐款吧!现在捐款可都是所谓的大陆央企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0-2-3 15:39:09 | 只看该作者
支持。政府和中国人民应支持、帮助并充分发挥民间促统的力量。请投票支持、投资合作、加盟参与行动!http://go.sohu.com/dream2009/?q=list2输入李成功即可投票支持。请联系:cggjtzjt@sina.com全人类兄弟姐妹们的兄弟李成功愿与中国同胞兄弟姐妹们为大中国统一一体化!世界统一一体化!世界和平无核化!做出我们伟大的贡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0-2-3 15:39:13 | 只看该作者
~ 发挥民间促统活力的核心是如何让社会力量参与到促统活动领域,而关键在于如何在政府与社会之间形成良性互动的伙伴关系。听任社会力量自行其是、放任自流是不行的,因为公众的行为不一定符合国家利益的需要;而试图将社会力量完全掌握在政府的控制之下也是不可能的,失去自主性和主动性的民间促统必然会失去其活力。~

台灣是相反,以前政府管的社團是死氣沉沉,現在台灣所有的社團(不管是有沒有登記的,包括學生社團)全部都是自己管理的,運作得好,加入的人自然就多,運作的不好,自然消失。

要發揮兩岸民間的力量促統,就必須先了解台灣社團的結構與運作方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5-5 01:42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