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2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大金融学考研经验分享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0-24 18:06: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朋友叫我写篇所谓的考研回忆录。虽然我知道抽点时间对这段过去一年的时间进行梳理是必要的而且也是有益的,因为它可以给自己的未来留下回忆的依据。过去的点点滴滴虽然在当时是那么的平凡和不起眼,但是在时间的洗礼下它总是变的那么珍贵。回忆是一件美好的事情。但是,当朋友说写一篇文章给下一届考研的学弟学妹们看时,我心里还是犹豫了一下。因为我不知道这样是否会对跟我一起考研但是却没有考上的朋友的一种伤害,或者这样是不是太过张扬了一点。因为当朋友还沉浸在迷茫之中或者正在紧张的准备复试的时候我却在这里唱“凯歌”,良心好像总是过不去。但是我想,当去年的同期,当我也和现在大多数考研的人一样迷茫的时候是多么渴望一位过去的人能提供点帮助的时候,当我整天在各大考研论坛下载考研经验的时候,当我和身边的朋友一起探讨规划那一段漫长的考研生涯是,我想朋友的要求也不过分。虽然这种帮助和经验可能没有多少实质性的帮助,但至少在心理上它能给予当时的我们以巨大的鼓舞。所以此时此刻,我只希望这篇文章能够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有点收获。我也真心的祝福我身边那些在考研这条路上考好的考的不好的成功的失败的以及现在正在考研的朋友未来都能够开心快乐,毕竟考研只是人生道路上的一个小小的组成部分而已。我是今年考研的,报的是人大金融,考了410多分。初试和复试都还是比较顺利,所以很多事情还是记得比较清楚,加上最近也比较闲,所以就写写吧下面我就分专业选择,初试准备,复试准备,考研心得几个部分把我的过去一年进行一下整理吧。哦,顺便补充一点吧,

一、专业选择

我觉得在专业和学校的选择上,如果我们能尽早的确定下来,如果我们能够尽早的知道我们想要什么,也就是我们对未来有比较清晰的规划,那么我们可以少走写弯路。在选专业的时候,我们最好考虑一下以下因素:自己喜欢什么专业,也就是自己未来愿意从事什么职业;你自己是喜欢某种挑战性的生活还是喜欢一种轻松简单的生活;自己是否喜欢某个地方,中国太大了,并不是每个地方都适合你,如果你的家是南方的,那你并不一定喜欢一望无垠的、干燥的华北地区;最后,虽然在考研的时候大家都说过去的基础不重要,但是我想我们最好还是考虑以下自己过去的基础是否能够保证自己考上自己喜欢的学校和专业,毕竟如果让我们够我们永远够不着的天花板是件很痛苦的事,人的意志虽然有时候非常强大,它可以促使你战胜很多事情,但是高的意志力和合理的目标可以使你省下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尤其是心里上的麻烦。


二、初试准备

选定了专业后就要开始紧张的各科复习了。考研的科目还是不少,各科的内容也比较多。所以制定良好的计划并切实按照计划进行复习是很重要的(虽然自己的计划经常都没有被执行,但是计划确实很重要)。下面就各科的复习中的一些安排和体会大致写一下。

(一)数学

大家都知道考研中数学的重要性。从一开始准备考研复习到上考场,你都必须高度重视它。可以说数学考的好不好决定了你是否能考好。很多人都因为数学考的不好而上不了线。而且,考试的最后一天,如果数学考不好还可能影响下午专业课的考试。

我是从三月二十五号左右开始看数学,先是看教材。我是先看同济版的《微积分》的。买了两本盗版的书。这本书确实写的好,逻辑很清楚,后面的习题也比较好。但是后来觉得,其实看自己学校的教材也就够了。因为以前学过看起来很容易也很快。毕竟自己以前的笔记一看就可以回忆起来。线代和概率我是用我们学校的教材。觉得这两本书写的还是可以的。虽然很多人买了所谓的经典教材系列,(我也忘了哪个出版社的了)但是我觉得教材嘛其实内容都差不多,看自己学校的足够了。

大约到了4月28号我把三本教材看完了。把后面的部分习题做了下。(做的不是很自习,选择性的做了些)。然后我就开始做李永乐的《复习全书》了。

复习全书是一本很好的复习参考书,当然还有陈文灯的那本。陈的那本我没有看过,听说也可以。如果能够把全书上的每道题够搞懂(有些题太偏了也没有必要)那数学就问题不大了。有人会问数学全书要看多少遍,说实话,我也不知道看了多少遍,其实看多少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搞懂了。而且,前两遍可能会花很长时间,但是在后来,看一遍就很快了。可能你花三天或者一周就可以把那本书给翻一遍。第一遍我大概花了两个月,也就是在六月底把第一遍看完的。第一遍大家看完了都会有一个同感,那就是看了后面忘前面,看了线性代数肯定把微积分忘的差不多了。而且叫你做题差不多都不会,前面看课本也是这样的,而且感觉会更强。其实没有关系,这时候你不忘才是怪事。除非你是天才。看教材和看全书第一遍的目的是对数学整个框架和体系有一个清晰的了解。你要大致了解每个部分有哪些内容,哪些是重点。


全书的第二遍更重要,这个时间大概在暑假,在这个假期,我们应该把全书给吃透,也就是每个题我们都应该搞懂怎么做,不懂的时候要翻相关的原理或者和同学讨论。把后面的习题也应该认真做一下。这一遍过去了,数学的主体应该弄得差不多了。

到九月开学了,我们可以把教材和全书再拿来认真看看,因为虽然我们第二遍把主体弄的差不多了,但是很多知识在我们的头脑中都是零散的,没有连起来。数学是一门逻辑性相当强的学科,只有我们清楚它的整个体系以及体系内的各个组成部分我们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然后可以开始看看部分真题,真题不要做完,最好留最近几年的以便最后阶段可以检测一下自己。做真题的目的是看下自己的水平到底怎么样了,因为经过教材,全书的一,二或者三遍的复习我们希望检测一下自己。这时候只有真题是一个合适的标准。

做完真题就可以做《400题》了,400题很难,开始做的时候肯定会打击人,前一阶段做真题也许你能做120,而做第一套400题你可能只能做60分,不过要是你跟同学交流大家也就这个水平的时候你也不要太过担心了,因为它确实还是比较难。400题的目的在于提升自己。让我们能够在一个更高的平台去认识前面学过的一些基础理论。做了两遍400题,我又买了一本陈文灯的15套,当时在想是买本超越135呢还是买15套,由于一直用的李永乐的书,所以想买本陈文灯的书,弥补一下思维的缺陷。15套我做的很快,没有按照时间来做,因为做的目的是弥补一下知识的盲点,吸取一下陈老师的一些思维方法,目的并不在于检测自己,所以就很随意的做。把一些好的的圈出来多做几遍,不好的题,太偏太怪太难的题直接删除也不看了。

在后来就是再做做真题翻翻以前做过的题了。数学复习大概也就是这样子。

在数学复习的过程中,我觉得数学重要的是数学思维,是数学方法和体系。学数学我感觉并不在于题做的多少(虽然看起来我做的题也不少),重要的是你要理解基本的数学理论和每道题所应用的数学方法。否则你做再多的题也不会有太大的提高。在复习数学时,我一直比较注重教材的复习,尤其是其中的一些定理原理的推到证明,因为它们才是数学思维和精髓的体现,如果你把学习数学不仅仅看做是应付考试,而是看成学习数学中所蕴含的人类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最完美的逻辑很最深刻的思维,因为现代的人类社会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建立在数学的基础上的。如果这样那也许数学并不是枯燥的。因为我们不得不承认微积分的精妙,概率的神奇,线性代数的对称美。也许数学本 就是人类想在不确定的世界中寻求确定性时思维的重集中的体现。

认真复习教材也使我后来在考试重占了便宜,当我看到拉格朗日那道证明题时我就兴奋了。因为当我在复习的时候我就觉得它的证明太有思想了太精妙了。所以很容易的写了出来。

总之,数学重的是数学原理、数学方法和数学思维,做题只是理解这些原理,思维的工具,而不是它的一个目的,当我们把原理方法掌握了那就不会说有什么特别难的题了。

当然上面写的都是从我自身的角度来看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复习时间安排,也有不同的复习方法,不同的参考书目的选择。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己安排。

(二)英语

这部分,我不需多说,我的英语基础好一些,六级647,我把历年考研真题做了5遍,认真反复分析考研英语的特点(跟六级可以说风格迥异),每做完一遍都有不同的收获,也就这样,我英语成绩还算理想。如果对于英语基础差一点的同学,自己要花大时间了。

(三)政治

政治是从开学9月分才开始的,买了本大纲解析看。大纲解析的排版确实很糟糕,但觉得逻辑还行,我马哲和毛概是看的大纲,其他都看的序列一。其实差别不大,但是从后来考试看还是大纲要保险一点。有些细节的地方答案是参照大纲的。关于做题吧,我本想按照序列来搞就是了,后来发现序列二没有详细的答案解析就没有做了。买了本绿色封面的那个练习题。感觉还不错。认真做了一两遍。后来大题就是看序列四和启航的20天20题。对照大纲和复习笔记背了背。其实也是大同小异,重点也就是那些。

政治实在没有什么说的,因为一般来说不会有人因为政治而不过线,也不会因为政治把总分拖的多大。好好把大纲多看几遍。如果觉得无聊也可以去图书馆借一些研究马哲的的书籍,或者借些中国近代史纲要什么的以提高自己对马哲,毛概等的兴趣。当我们带着兴趣去学时可能要好受一些。政治到后期确实挺无聊的,寒冷的冬天在H座背科学发展观以及抗震救灾的伟大意义确实很郁闷。但是没有办法,我们只能背。

因为今年政治考试改革,所以我多说也没有多大参考意义。建议大家注意收集辅导班的资料看看

(四)专业课

由于各个专业的专业课不同,而且不同的学校的专业课指定书籍和考试风格也不相同。所以我无法给出多少建议。但就人大来说,我给大家推荐几本书:
1.<<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第四版,人大版,包括宏观和微观)
高老书逻辑很清晰。体系很明确。这不得不承认。周围很多考其他学校的人也是这么说的,特别适合考研用
2.<<政治经济学>>(宋涛,人大版,第七版)
3.<<政治经济学>>(逄锦聚等,高教版)
可以把专业课的政治经济学和政治结合起来的。两者的交叉处很多。这样两着都复习了。还可以相互补充。
上面的几本书,我翻来覆去看了估计不下10遍,熟悉了课本,我还收集了大量资料。我把资料细心整理,认真复习,收获非常大。
人大的专业课重论述,不是很注重计算。它前面是4道简答60分,然后是两道计算30分,最后是三道论述共60分。所以计算占的分数比较小。在以前,计算纯粹是送分题,都是考产量论,成本论那些简单的计算,宏观都是考IS-LM的计算,都很简单。但是现在考的计算还是挺难的。出题方式较以前有明显的改变。我觉得这是人大出题方式的转变。
关于人大的专业课,还有一点要说的是,它的专业课重复率太高了。认真分析人大的专业课真题你就会知道了。我们考试的题目大约50%的题以前年度是考过的,而且还考了多次。比如简单的举个例子,相机决策和单一规则,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自动稳定器和挤出效应,市场失灵以前都不知道考了多少遍。所以有些胆子比较大的人说只要把真题多看几遍就是了,当然这样子也太冒险了。我也不敢这样做。我觉得教材才是本,真题是重要的补充。到后期的时候可以对照真题看哪些是重点,哪些是经常考的。
专业课还有就是考试之前最好拿两套真题来按照规定的时间做一做,因为题实在是太多了,不要看就9道题。但是随便一道题你都可以写上慢慢的一页。所以时间很紧,提前不练习一下真正考试的时候在时间分配上容易出问题。我就是这样子,后面三道论述题只用剩下45分钟了。我紧张惨了。后面的字连自己都不知道能不能认清楚。很多想写的话已经没有时间写上去了。主要是我在前面的论述题上花了太多时间写的太多了,加上计算题本以为是像以前那样送分的会很快做完,结果卡得不行了,又耽搁了些时间。所以最好在考前好好计划一下自己的时间。免得到时候太仓促。
上面就是初试各个部分的情况。由于复试刚刚结束,记得比较清楚,所以也把复试的情况简单的说一下吧。


三、复试情况

考完初试后就回家过年了,等2月15号左右开始准备复试的,但是也是没太重视,每天花的时间也不多。真正开始认真复试的是在查了成绩之后,查成绩之前总没有劲头去准备。金融复试是四本书。内容还是挺多的。所以还是早准备为好。特别是对于非经济类专业的人来说,这些专业课又没有学过,只花20多天准备是不够的。

今年初试分数线是24号公布的,复试是27,28号两天。27号上午是体检和去学院报道。28号上午是考专业课笔试和英语听力。先考听力,然后发专业课复试题,英语听力好像只有财政金融学院在考,其他很多学院都不考听力的。下午是面试,包括综合面试,专业课中文面试,专业课英语面试三个部分。大概20分钟。金融人多,是分为几个小组同时面试的,每个小组大概12个人。面试的时候老师都还是挺好的,先是自我介绍,中文的,然后会针对你的自我介绍提点问,就是和你聊会天。然后叫你抽到专业课中文试题。看了你就回答。最后抽英文题。题目大都是一些理论性的,有些题目还是挺难的,但是你知道多少就答多少,不知道的就说不知道就是了。老师也不会怎么难为你的。面试我没有多大感觉就完了。反正大家复试好好准备,面试不要紧张,诚实一点,然后就没有多大问题了。

四、心得体会

考研确实是一段漫长的时间,你得放弃很多,当别人在休息玩耍的时候你还在自习室蹲着,当别人还在睡梦中的时候你得去自习室开始新的一天的计划和征途。当别人已经找到心仪的很好的工作而庆贺的时候,你还在为这周安排的数学或者专业课时候能看完而心急,还在为那个若隐若现的目标而奋斗。但是我觉得不管怎样,不管来年考不考的上,收获还是很多的。这是第一次自己给自己寻找一个合适自己的目标并为之奋斗,第一次独立的去完成自己的梦想,学到了很多基础和专业知识除外,还学会了如何去学习,学会了如何一个人去面对和处理孤独,挫折,烦躁和困惑。学会了如何在各种选择与诱惑面前去权衡。还认识了一大批自习室的朋友。

研究生考试的课程从很大程度上来说是枯燥的,但是对于以后的学习又确实是很重要的,所以如果我们能够换一个角度来看待这段日子的话也许我们要轻松一些。我曾经在自己的日记本上这样写过:“考研,是一个巨大的工程,这是一个实现梦想和追求卓越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培养了耐力和意志力,收获的是一种学习的能力,只希望在八个月之后,即使没有如愿以偿的走进自己理想的学校,但依然能够自信的走出校门,去面对更广阔的天地。所以,永远不要把考研当做一种负担,一种压力,用一颗平常心去对待它,就像用一颗平常心来对待任何事情一样。都说考研难,但世上哪有容易的事呢。只要你坚持,只要你有良好的心态,没有什么是难事,毕竟任何事情都是人做出来的。其实细看各门考试,你会发现都还是挺有用的,数学,这门大自然的语言,科学的基础,对于逻辑思维的培养和其他知识的学习至关重要,英语,现代世界的一把钥匙,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政治,虽说有点烦,但是实际山是在学习一个个优秀人物,是在学习一种思想体系很一门历史。而专业课,则是在和一个个大师们进行思想的交流和灵魂的碰撞。也许考研并不实用,但也并没有人说实用的就是好的,只要掌握了基础,掌握了学习的方法,那那些所谓的实用的东西学起来是很容易的。”也许上面的话别人尤其是不考研的人看了会觉得幼稚,但是我现在仍然是这样认为的,而且当时的情景下也确实鼓励了自己。

是的,当我们不是为了考研而考研,当我们不是为了考试而去复习,仅仅是把它看做一种促使自己不断去学习,去进步的动力的时候,也许我们会好受点。也许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学到东西,学到每门知识的核心。考研的生活也许就会变的不是那么的枯燥。

最后,考研的过程中,我们最好还是能有一个团队,就是有人能够每天一起上自习,一起复习,交流,鼓励。考研的时候孤军奋战是不好的,那样太累了。

总之,以一颗平常心去看待考研,踏踏实实的去准备。那么我们一定会得到我们想要的结果的。即使我们没有得到想要的结果,但至少我们会有所作为有所收获。
如果需要专业课资料,可以找我。
也可以给各位学弟学妹提供咨询和“辅导”。但正如有同学“说”的那样,明年考试离现在会过去一年,我的“辅导”估计会不恰当。所以,我也仅仅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做点。
我的联系方式:
手机:18901370315
QQ: 1403060669

祝各位学弟学妹考研成功。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8-17 23:08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