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标题:
集思广益 推倒重来——再说北大人事改革
[打印本页]
作者:
laruence
时间:
2009-9-14 20:59
标题:
集思广益 推倒重来——再说北大人事改革
北大的人事改革,就网上的讨论看,许多反对者并不是什么“保守派”,更不是不要改革,而是拒绝那个漏洞百出,经不起推敲的方案。
第一经不起推敲的是,为什么先从教师而不是先从管理人员改起。改革者纵有千条万条理由,如果这条说不通,其他都是白搭。方案认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师资队伍是关键。但众所周知的是,现行教育管理体制下,教师说起来是学校的主人,但除了干活、受气的份,什么也决定不了,反而什么都得由“派生出来的”那些人决定。现在不讲“学哲学”了,但学点“矛盾论”还是必要的。教育、学术上的无序违规,谁应负主要责任,谁应负次要责任,谁不应负责任?也就是说,谁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谁是矛盾的次要方面,应该从哪先改起?这不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吗?居然提出,先改无权无势的教师,“派生出来的”的那些人就“相对容易接受一些”。亏您说得出口!军官指挥失误,就把士兵送上法庭!这算是什么改革?再说了,就是士兵愿意扺过,放弃最起码的生存权利,为“改革”豁出去做一回“青蛙”,为了所谓“效益”,宁可不要公道!又于事何补?
第二经不起推敲的是,在学术评价已经走入死胡同的情况下,匆忙“改革”,又能改变什么。目前学术评价体制不健全,不公正——这也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比如,杀鸡取卵式的量化制规定,一定时间内必须发表若干论文,发表若干专著,把科研等同于种土豆,有多少投入就得有多少产出。又比如,缺乏有效监督的投票制,是小单位内的匿名投票,表面上公正无私,暗地里上下其手,投票者看人下菜碟,想投谁就投谁,只享受权力,不承担任何责任。真是公道不公道,只有天知道,其实天也不知道。
哪些能量化,哪些不能量化?能量化的如何量化?哪些需要公开,哪些需要匿名?如何公开或匿名?都是需要认真调研、科学论证的,都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不是胡乱批评一下“过分注重……论文数量”,就可以解决问题的。没有深入探讨,没有建立公正合法的学术评价体制,改革从何谈起?又如何能从操作层面上保证达到预期的效果。方案中有些条文的确是非常非常“先进”,但那是美国的橘子,到了中国未必成活,活了也一定不是那个味!
由第一、第二,自然引出了第三。这第三经不起推敲的,就是改革者驾驭这场改革的能力。当然不能说他们水平低,堂堂的“海归”派,西方取了“真经”,又有教育部的尚方宝剑,岂是闹着玩的!但“二、三十年后”建成世界一流,怎么听怎么像“十五年赶上英国”;“努力打破常规,实现跨越式发展”,怎么看怎么像“大跃进”。而既然如此宏伟目标,当然不是儿戏,按理说方案应当十分地扎实,实际上却又如此不堪,一个回合还没有完,银样枪就露出腊头来了。两个多月“九易其稿”完成的改革方案,没有想到就是个纸糊的,一捅就破。慌忙之余,二稿竟增改至少十五条之多,占一稿四十七条的百分之三十一!其中有不少明显是既不合理又无法实行的“纸上谈兵”,制订者也好,审定者也好,居然事先看不出来!非得等学人们劈头盖脸地批一通,才回过头来更正。你们就不能先“礼贤下士”一番?即便心里不愿意,至少可以了解点真实情况,不至闹出笑话。这样的水平,这样的能力,还真敢来吃北大这只螃蟹!难道又是人有多大胆,地就有多大产?虽说是“英雄不问来路”,但总得选个真懂种庄稼的。北大不是谁家的二亩三分地,萝卜不成种白薯,白薯不成改土豆,土豆不成再种萝卜,折腾个没完没了也无所谓。——其实说穿了,也不是什么能力问题,就是骨子里洋气太重,丧失了应有的自信;什么都是外国的好,看不起自己同胞,能力自然看减。[注]
问题是现在怎么办?我倒觉得,与其这么改来改去,进也不是,退也不是,骑虎难下,还不如推倒重来。这回不要什么人事小组闭门造车,而是请全体在职教师按职称比例分专业公推若干名代表,在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调研基础上,制订一个符合实际的新方案。然后再向全校甚至向全社会征求意见,最终由全体教师公决,报国家有关部门审定备案。而北大教师即使水平参差不齐,但从整体上说,也是有能力承担这项艰巨任务的。因为他们“平均水平全国最高” ——只一个回合,即增改了十五条,就是真懂种庄稼的最好证明!
[注] 方才网上拜读甘阳新作《华人大学理念与北大改革》(学术批评网,2003-07-03,http://www.acriticism.com/article.asp?Newsid=3679&type=1001),所言甚是。我个人以为,如果要在中国大学搞改革,此文不可不读。
学术批评网(www.acriticism.com)首发 2003年7月4日
欢迎光临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http://bbs.newslist.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