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5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杨玉圣:关于《科研诚信规范指南》(讨论稿)的三个问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9-14 20:54: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第一,《指南》的定位问题。从《指南》导言可知,该《指南》由“科学技术部科研诚信办公室组织编写和出版”,“是一部国家层面上的政策性指南”,同时又说《指南》“是一部关于科研诚信‘应该遵守的’建议(因而不具有强制性)”。那么,究竟是“一部国家层面上的政策性指南”还是“一部关于科研诚信‘应该遵守的’建议”,在定位上,这两者显然是矛盾的:若是前者,即相当于“学术立法”,那么就是具有强制性的,若是后者,则不具有强制性。定位不明确,必然造成边界模糊,一旦付诸实践,即面临难以操作的尴尬,相当被动。

第二,《指南》的性质问题。按照《指南》导言,该《指南》既是“对科研诚信政策措施的应用性解释和指导性说明”,又是“对有关科研诚信行为的可操作性的微观表述”。用法律术语来说,究竟是“宪法”还是“部门法”?目前的文本似乎是兼而有之,具有内在的紧张关系。我个人的看法是,还是定性为“宪法”为宜,这是因为各学科的差异太大了(如自然科学与工程科学的区别、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的差别以及各具体学科的内部差异)。不宜把《指南》作为一个“筐”,什么都往里装。有所不为,才能更好地有所为。至于各学科研究规范,应根据各学科具体情况,因地制宜。


第三,关于名称问题。目前的指南名称叫《科研诚信规范指南》,建议“科研”改为“科学研究”,“诚信”和“规范”保留其一。建议改名为《科学研究规范指南》。

(2008年4月23日上午在“科研诚信课题专家讨论会”上的发言要点)


学术批评网(www.acriticism.com)首发 2008年4月23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0 11:39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