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经济网8月13日讯(记者 牟修锐) “很多人已经不提学大庆,我们还在学。包括‘三老、四严、四个一样’,这些都是过去提过的。不是说这种东西本身有问题,问题在于企业管理有没有做到位。实际上大庆精神,放到任何一个企业,只要真正按他去做,这个企业都能管理得非常好。”说到学习大庆精神,中石油抚顺石化公司总经理李若平很有感触。
从1964年**中央提出“工业学大庆”,抚顺石化“学大庆”学了40多年,“三老、四严、四个一样”的大庆精神在这里处处都有体现。所谓“三老”,即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四严”,即对待工作要有严格的要求、严密的组织、严肃的态度、严明的纪律;“四个一样”,即黑天和白天干工作一个样、坏天气和好天气干工作一个样、领导在场和不在场干工作一个样、没有人检查和有人检查一个样。这些在现在的人看来近乎苛刻的要求,被抚顺石化的工人化为了行动,并且涌现出王海、赵林源这样的劳动者典型,以及王海班和石油二厂中转站这样的先进集体。
在李若平看来,所谓企业文化,就是把传统的好的东西沉淀下来,吸收借鉴。他告诉记者,就在接受采访的前一天,公司刚开了一个党代会,会上播放关于大庆的片子,让他看了仍然非常感动。他认为,随着时代发展,现在更该提倡大庆精神。“那个时代条件那么艰苦,都把困难拿下了,现在这么好的条件,却把大庆精神忘了,愧对时代的发展。”
几十年如一日发扬大庆精神,让大庆人都来抚顺石化“学大庆”。2006年12月初,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大庆石油管理局局长曾玉康代表集团公司到抚顺石化检查安全生产情况,在基层检查时,曾玉康到了石油二厂中转站,听了该站坚持40多年学习大庆精神的情况介绍后十分高兴,回到大庆后,委派大庆石油管理局副局长曲广学同志带队,一行30多人专程到抚顺石化中转站参观学习。
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的变化,人们在感叹“人心不古”的同时,也怀疑大庆精神是不是已经过时了,认为这些精神在年轻一代身上早已消失。然而抚顺石化党委书记白连刚有他的一番见解,他认为,大庆精神实际上是科学的管理理念,和现代管理结合得好,就能发扬光大:“现在工作环境改变了,科学进步,以前的人工生产逐渐变成了自动化生产,但大庆精神依然存在,关键时刻就会体现出来。”
这种精神是怎样体现的?在石油二厂工作了35年的李宪军告诉记者,他所在的车间大部分都是40岁以下的年轻人,现在时代不同了,王进喜跳油浆那样的例子已经没有了,但关键时刻,“三老四严四个一样”的精神在年轻人身上仍然会体现出来。比如去年2月21日,由于电厂的原因,造成工厂大停电,不经号令,下班分散在各地的年轻人纷纷主动搭车到厂里加班抢修,不计报酬一干就是三天,直到工厂恢复正常运转;在他们这里,班组完成任务是计分的,如果有成员不小心犯了错误要扣分或罚钱,那他们宁愿交罚款,也不愿意班组被扣分,集体感特别强。
工人们的兢兢业业,使得抚顺石化尽管身处“习惯性亏损行业”炼油业,仍然有着好效益。李若平说:“我们的产品,刚拉走一批又有人问,这样的企业怎么能亏损?”而天道酬勤,在很多人认为“老实就会吃亏”的今天,工人们也得到了应有的回报,李宪军告诉记者,他们的工资待遇,在抚顺当地属于较好的水平。
敬业、务实是大庆精神的精髓,它不仅能为企业创造价值,也能为个人创造财富,无论时代怎样变化,只要一个人、一个企业想要进步发展,大庆精神就永远不会过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