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6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俄罗斯阿尔法特种部队执行数百次任务无一失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8-3 17:40: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资料图:俄罗斯阿尔法特种部队队员
  新华网消息:俄罗斯《莫斯科共青团员报》7月29日发表文章,题目是“俄罗斯的‘阿尔法’部队”,摘要如下:
  35年前的今天,1974年7月29日,时任苏联克格勃主席的安德罗波夫的一纸命令,宣告了这支享誉全球的特种部队的成立,它当时的名称是A小组,记者们习惯称之为“阿尔法”。
  “阿尔法”直接听命于克格勃主席,执行反恐、反颠覆、打击严重刑事犯罪的指令。35年来,它南征北战,数百次任务无一失败,挽救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
  1979年攻占阿富汗领导人阿明官邸一役,为“阿尔法”赢得了全球的喝彩。
  1993年,也正是由于“阿尔法”领导人的审时度势、谨慎作为,才避免国家滑入内战泥潭。
  2004年,车臣匪徒劫持杜布罗夫卡剧院观众,2006年,恐怖分子在别斯兰将上千学生俘为人质,解救百姓、立下奇功的仍是“阿尔法”。
  让我们借助曾两度出任这支传奇部队指挥官的扎伊采夫少将的回忆,来揭开它的神秘面纱吧:
  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期间针对以色列运动员的暗杀,以及1973年的莫斯科劫机案,令苏联领导人下决心成立一支反恐特种部队。成立之初,其成员仅有30人,到90年代时,官兵人数已突破500,并在若干城市成立了分支机构,武器配备及战术都有了本质的飞跃。
  尽管战功赫赫,但最令我感到自豪的是部队多年来在高加索地区的剿匪行动,这在以前鲜有报道。1988年12月1日,“阿尔法”接到命令,要解救奥尔忠尼启泽市的32名小学生。我们的压力相当大,时任苏共中央书记处书记的利加乔夫亲自打电话过问,希望所有人质能够毫发未损地救出。我们只能让恐怖分子驾机离开,随后紧追过去,将他们一网打尽,绳之以法。1993年,4名匪徒将顿河罗斯托夫的一班学生扣为人质,战士们经过努力,终于化险为夷。

  “阿尔法”中所有的战士都受过嘉奖,每人都有五六枚勋章。每次行动,“阿尔法”人员都是用生命去冒险,两名战士获得过苏联英雄称号,5人被追认为俄罗斯英雄。
  杜布罗夫卡和别斯兰的行动最令人难忘。在行动前,“阿尔法”指挥层都要对行动方案反复考量:如果不行动、如果采取强攻,情况将会怎样?获救者和死亡者孰多孰少?
  当“阿尔法”闯入杜布罗夫卡剧院时,那里尚有近2000名人质,一旦猛攻,恐怖分子很可能铤而走险,所有人都将殒命于此。剧院内随处可能藏有炸药,每个“阿尔法”成员负责一排人质的疏散、仔细检查每一张椅子。不错,那次死了130人,但多少人因我们而获救啊!
  在别斯兰行动期间,有持有武器的当地居民加入,妨碍了我们的行动,但部队仍然分工明确、行动得当、不辱使命。3名“阿尔法”成员和7名“信号旗”成员在行动中牺牲,有人质疑我们的能力,但当时我们面对的是异常复杂的情况:30多名穷凶极恶的恐怖分子,要拯救的是上千无辜孩童!
  擅长反恐的“阿尔法”虽不愿与政治有过多牵扯,但也曾被迫置身政治大潮的风口浪尖,如1991年被要求逮捕叶利钦,但“阿尔法”人顾全大局,没有被盲目地牵着鼻子走,避免了政局的进一步动荡。
  “阿尔法”人员退役后仍然关心部队的发展,积极协助执行任务、培训新人、为牺牲战友家庭募捐。令人遗憾的是,上世纪90年代,许多曾为国家出生入死的“阿尔法”战士迫于生计,只能加入私人保安公司。
  美国的“三角洲”、英国的SAS、德国的GSG9、以色列的“摩萨德”,都是“阿尔法”的同行,但“阿尔法”执行任务次数最多,反恐实战经验也最为丰富。难怪连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都称赞“阿尔法”是“全球最优秀的特种部队”。
  “阿尔法”并非高不可攀,只要你视力奇佳(成为优秀狙击手的必要条件)、人品正派、具有吃苦精神,就能申请加入这个大家庭。每次招募新人,指挥官都会先行阐明原则:“‘阿尔法’是支特种部队,是凭使命感自愿加入而非强迫,你的生命与健康将时刻面临威胁。”然后突然话锋一转:“你是否做好了加入准备?还需要考虑吗?”如果应征者略有迟疑,就只能与“阿尔法”失之交臂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5-5 18:59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