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旧精华珍藏区》】[《旧精华珍藏区》]书包闲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5-25 19:12: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的第一个书包是进小学时父亲给买的。我还记得它比现在孩子们的“双肩背”要小些,淡兰的颜色,用人造革和帆布缝制,包盖上有两个做工精细的小搭扣。和同班小伙伴们的比起,它算得上相当突出了。现在想来,那也多少是我父亲当年教子心切的一个缩影。
                  
  那时,父亲兼着好几家新闻单位的通讯员。为了下笔有神,他开始大量地从新华书店往家里搬书,并几度因挪用菜金或占用橱柜而遭至我妈的啧言。但不管她是如何的不解和抱怨,家中散发的书香还是越来越浓。沐浴着如此的气息,我也被熏染成了一条书虫。以至于在今天清来,我的书倒成了最多的。
                  
  置书的意义,当然值得肯定。但如只是将它们摆放在家里却未有翻看,或仅仅列于书架填补空隙的话,那么不仅买书的代价与读书的乐趣都化成了零,而且珍摄智识的初衷也极易被书脊的丛密所麻痹和凝滞。所以说,有了书以后是须多拿出来翻翻才够的,才是更值得肯定的。然而对我来说,待在自家书房焚香静读的时间毕竟有限,这一来缘于白天要去上班挣钱才吃的起饭买的起书,二来缘于自己已经结婚就得有一半晚上在妻家。可我从小就闻惯了书的味道,养成了与书为伴的习惯,根本不能想象没有书在手边。故此,我特意到商店买了一个帆布挎包来,把选好的书装进去,时时携带了。
                  
  严格地讲,我那挎包不能叫书包,这从百货店标签上“时尚旅行包”的文字就可明白。只是象我这样用来装了书,而且式样跟我小学时的那个差不多,它也就自然地被我称作“书包”。
                  
  其实,书包的含义很广泛,而且渊源流长。它的雏形应该叫作“笈”,是一种用薄木或藤条做的书箱。看从前的书生,身边经常有个书童相随,那童儿的主要任务其实不是磨墨铺纸,而是扛挑主人的书笈。那时为了形容书生们的求学精神,还有“负笈从师,不远千里”的说法。若书笈的材料换成了布和皮革,式样改作了袋型,那就称为书囊了。唐朝边塞诗人岑参在《送李别将摄伊吾令》中就有“词赋满书囊,胡为在战场?”的句子,大意想来同于现代的“知识就是力量”罢。不管是书笈还是书囊,从性质和用途上说,它们都是书包在古代的叫法而已。那样的它也一直被千千万万的读书人所沿用,历经千年。直到近代,书包才有了一种新的型式——书裹(如果可以这么叫的话),发明者则是一代国学大师陈寅恪。当年他在清华讲课时,总是用一块蓝布包起一堆书放上讲桌,将布解开后把书工工整整地码到上面。方此,大师才纵论古今,授业传道。令人称奇的是,大师指点千秋逸兴风飞的时候,从不染指于书。下课后,他就把书裹了提上,径直就走。当然,这肯定被后学看作是一代宗师特立独行,卓然不群的气质。只是他包书的蓝布被蔽人算成了书包于近代的一种变体,还给安上了“书裹”的名字。真不知大师灵下有知的话,会不会计较。
                  
  笔墨至此,我倒真有点心悸了。但想想现在除了花季少年还有背着书包的,大街上真是很难遇上我这样的携书人了。再看的远些,开阔些:悠长的书香似乎正逐渐散淡,浩瀚的墨海也好象在慢慢干涸,莘莘的读书人也仿佛越来越零落了。长此以往,故国的灿烂文明,先人们的思想大成,本民族的人文精神,不知还能否延续;如此,陈老先生当年的课也不知还会不会有听众坐在台下了。想到这里,我禁不得反为陈老先生担心起来。
                  

  这种担心,不知九天外的老人能否感觉得到。如果善识盈虚之数的他真的感觉到的话,希望他能掐掐手指后笑着告诉我“不要担心,孩子”。
  最好还加一句:“我怎会计较”。
                  
                完
                
--------------------------------------------------------------------------------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8-5 13:16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