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旧精华珍藏区》】[《旧精华珍藏区》]大学之魂(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5-25 19:06: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大学的独立以及作为独立标志的自由特权是通过不屈不挠的斗争争来的。欧洲所有古老大学,没有哪一所不曾经历过争独立的斗争。巴黎大学还在雏型阶段就为了取得自治权而联合和斗争。作为教会的神学院,巴黎大学一开始就处于教会的严密控制下;作为中世纪欧洲最重要的教学和学术中心,王权和地方行政当局也觊觎着这块地盘,千方百计要插手和干预它的内部事务。处在教会和世俗势力双重夹击下,巴黎大学争取自治的道路艰苦而漫长。在与教士进行过无数次争执和斗殴后,巴黎大学付出了流血的代价,取得国王特许证书,摆脱了主教们的监督、控制和干涉。接着又是与警察的长期斗争。   1229年,巴黎主教借学生与市民的冲突对学生提出起诉,摄政王太后下令抓捕学生。在与国王的警察发生激烈冲突中,学生死伤很多。师生愤然罢课,并撤出巴黎。罢课和撤离是一种强有力的武器。因为正如当时一位红衣主教所指出的,巴黎大学教授学习美文学的潮流“灌溉和肥沃了世界教会的天堂”,但师生的撤离出走使这个一直在巴黎城有力传播着的潮流“冲出了它的河床即巴黎城”,这个潮流将“因而减弱以至消失,就象一条溢出河床的大河,涌进许多溪流然后干涸。”    1231年,长达两年的罢课带来的“大河干涸”的威胁使得罗马教皇格列高利九世出面调停。这位法学家出身的教皇以创异端裁判所和维护教皇特权著称,但正是他发布了有大学“独立宪章”之称的教谕《知识之父》,确认了大学的法权自治和结社权、罢课权、授予学位的专一权这三大特权。并确认只有教皇才是它的最高监护人。这份由教皇亲自制订的独立宪章使巴黎大学最终彻底摆脱主教控制而取得作为自治团体的法律地位。这一地位也得到国王和王太后承认。从此,就如13世纪另一位教皇亚历山大四世所说的,巴黎成了“生命之树”,它吸收了欧洲各国最好的学生和许多来自各国的最优秀教师,巴黎大学则成了“法兰西国王的大公主”、“教会的第一所学校”,而且还是神学事务中的国际仲裁人。但学生仍然经常罢课、打架。他们既反对教皇的监督,也拒绝国王的监护。在很多时候,不论是主教们还是国王的警察都对巴黎大学无可奈何。这种为了独立自治而不屈斗争的传统一直延续至今。1968年从FaGuo开始,波及欧美、震惊世界的“五月风暴”就肇始于巴黎大学,这次学运是大学生对僵死、停滞的教育体制和社会不公的抗议,也是这所大学的独立精神、罢课传统在现代的一次大展现。它导致了戴高乐政府下台,还结下一个硕果——《富尔法案》在当年11月颁布。这个在FaGuo教育史上影响深远的法案再次明确重申了大学自治的原则。


    在所有这些斗争中,大学表现出来的社团精神、不受任何派别控制的独立性和表示异议的倾向,使大学是一种令社会上各种势力都感到不安的力量,诚如FaGuo著名史学家雅克·勒戈夫在《中世纪的知识分子》一书中所说,无论对教会、国家世俗政权还是地方当局,“它都可能是特洛伊木马。它是无法归类的。”大学时而与教会势力斗,时而与世俗势力斗,它们利用国王的特许状反对教会控制,又利用教皇的保护反对国王和其他世俗势力。大学就在这二权之争的缝隙中摆脱了教权和王权的控制而独立,在欧洲成为与教会和世俗政权并驾齐驱的三大势力。关于欧洲中世纪以来的权力格局,人们常以“上帝的事归上帝,凯撒的事归凯撒”的名句来描述。其实这不完整,还应加上一句:“亚里士多德的事归亚里士多德”。在知识这个广阔无垠的“国土”中,它的主人是学者。这种三元分立的社会格局保护和激发了欧洲社会的活力,使欧洲在表面的混乱下奔腾着汹涌不息的创造力。而大学,由于其传统的独立精神、批判创造精神和理想主义,它既开风气之先,成为欧洲最重要的创造力源泉,又“树立标准、展示理想、坚持价值”,为欧洲秩序的建立提供了一种不同于教会和民族国家的精神和文化的整合力。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8-21 22:00 , Processed in 0.062500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