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国际关系理论中的主要流派
分析单位 行为体特征 行为体动力 主要问题 解释变量 解决方法
现实
主义 国 家 理性的单一行为体 谋求国家利益最大化 国家安全最为重要 实 力 实现均势
自由
主义 非国家行为体/国家 国家不完全是单一行为体,具有有限理性。
注重实现共同利益。 社会经济或福利问题、国家安全
规范/制度
建立规范/制度
全球
主义
阶级、世界资本主义体系 阶级、国家和社会、非国家行为体都是资本主义体系的一部分
阶级利益
经济问题最为重要
剥削/依赖
消灭不平等
建构
主义
国 家 互动实践确定行为体身份和认同 国际体系的观念结构
身份确认
观 念 互动实践改变观念和身份认同
1、国际关系史与国际关系理论
叙述次序:时间次序/逻辑次序
核心目标:描述单个事件/解释普遍规律
推理方法:归纳为主/演绎为主
材料使用:考证真伪/直接利用史学成果
2、国际关系概论与国际关系理论
l 讨论概念/解释规律 l 相互独立/有机整体
3、政策研究与理论研究
核心目标:服务国家利益/解释客观规律
判断原则:利益原则/真理原则
效力标准:维护利益/解释的有效性
方法偏好:简单可靠/严谨创新
4、国际关系评论与国际关系理论
阅读对象:普通读者/研究人员
核心目标:发表意见看法/发现解释规律
关注内容:国际时事/规律性、长期性的问题
方法取向:不一定科学/科学
评价标准:时效性/可靠性和有效性
5、国际关系理论课程的特点
?故事不多,有些抽象,广泛阅读
6、学习课程的理由
?增强专业意识,提高分析能力
7、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历史
研究内容 研究哪里 谁研究 如何研究
一战之前 战争/和平
冲突/合作
公正/秩序 春秋战国
印度
希/罗/意 古代先贤
史/哲/法/政/经济学家 历史追溯
哲学思辨
法律规范
大战期间 基本没有变化
重点关注:一战原因;对外政策动因。 以欧洲为主 英语国家的专业人员 借鉴历史学和法学
二战以后 基本没有变化,
重点关注:与冷战相关的问题(威慑/危机决策等) 以欧洲为主,适度扩大(如亚洲、中东等地) 以英语国家研究人员为主 与国际法分离,借鉴自然科学,出现科学规范之争
8、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发展历程
?1980-1987:介绍阶段
?1987-1992:模仿阶段
?1992-1999:实践阶段
?2000-现在:深化阶段
二、
1、国际关系的含义
国际关系:国际社会中一切成员跨越国界的互动关系
国际政治:权威国际成员之间的关系,核心是国家之间的权力关系
对外政策:指导一国处理与其他国家或组织之间关系的行动计划
2、国家的含义
? 古代汉语的含义(家/国/天下)
3、英文的含义(country/state/nation)
? Country: land occupied by a nation
? State: organized political community with its
apparatus of government;
? Nation: large community of people associated
with a particular territory usu speaking
a single language and usu having a
political character or political aspiration
4、民族国家的基本要素
国家形态的演变(城邦/帝国/民族国家)
民族国家的要素(人口/土地/政府/ 承认)
民族国家出现的原因 (经济发展/政治斗争)
5、三种国家形态比较
帝国
城邦国家
主权国家
规模
非常大
小
大
军事潜力
非常强
有限
强
经济实力
基础非常雄厚
提取能力弱
基础薄弱,
提取能力强
基础较雄厚
提取能力强
权力控制
低
高
高
市民效忠
低
高
高
解体难度
容易
困难
困难
民族构成
异质
同质
同质
6、国际体系与国内体系的区别
国际政治 国内政治
体系性质 无政府(anarchy),行为体之上没有统治者。自助体系,处于自然状态,所有人反对所有人的战争,因为没有一个更高的权威来维持秩序 有序(hierarchy),有一个具有最高权威的统治者,维持秩序。契约体系,个人自愿将一部分权力让渡给统治权威(政府)。
法律效力 不具有普遍强制力 强制实施,违法者受到惩罚
武力实施 谁都不能垄断使用武力的权力,导致国家之间的不信任和猜疑。 政府垄断合法使用武力的权力。
共同体观念 全球共同体观念很弱,对正义和合法问题经常具有不同的认识。大多数人把国家正义摆在国际正义前面。 存在一个普遍的共同观念,并且因此产生了共有的效忠对象、正义标准和合法权威。
7、理论的词义
?对事实或事件的解释
(reasoned supposition put forward to explain facts or events)
意见、推测、说法(未必基于推理)
(sth conjectured, not necessarily based on reasoning)
8、因果关系成立的条件
? IV在DV之前出现
? IV与DV必须存在相关关系
? IV与DV之间不能存在虚假关系
9、理论的含义
? 特殊解释与概括性解释
? 理论是解释规律的概括性陈述
? 规律是永恒不变或存在很大可能性的联系
10、理论示例
理论: 扩张主义 侵略 战争
概括性特殊解释: 德国扩张主义 德国扩张 二战
非概括性特殊解释:德国 1939年9月1日战斗爆发 二战
11、理论的类型
?大理论
?中层理论
?小理论
12、评价理论的标准
? 可证伪性(必须能够证伪)
? 逻辑性(内部逻辑一致)
? 客观性(解释范围广)
? 简洁性(解释变量尽可能少)
13、范式(paradigm)的含义
? 理解世界的基本模式或框架,有助于组织研究和指导研究
? 包括对世界的核心假定
? 假定为大多数学者所接受,不受质疑
14、国际关系理论的四个流派
? 现实主义
? 自由主义
? 全球主义
? 建构主义
三、
1、 现实主义的基本假定
?国家是国际关系的主要行为体
?国家是单一理性的行为体
?国际体系处于无政府状态
?国际关系的本质是冲突
2、 国家是主要行为体?
主权国家的作用不可替代(保证公民安全,解决个人、团体利益冲突)
拥有主权,具有重大意义的跨国行动必须得到国家的许可
不排除其他行为体,但民族国家最为重要
3、 国家是单一行为体
国家是独立的一元社会整体,能够独立地确立国家的利益,制定并执行国家的对外政策。
国家只有一种整体目标,只有一个最高的国家利益。 国家的目标、行为和利益不同于任何国家内部社会力量和集团的利益。
4、国家是理性的行为体
? 理性是将手段—目的关联起来进行权衡的能力,即在某一给定环境中,国家能够确立目标,考虑多种政策方案的可行性和可能导致的结果,然后选择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国家目标的政策方案。
5、国际体系处于无政府状态
?没有凌驾于民族国家之上的国际权威和世界政府
?国家维持独立生存必须依靠自助
?国际关系处于无穷尽的冲突之中
6、现实主义思想渊源:
修昔底德
“我的著作不是只想迎合民众一时的嗜好,而是想垂诸永远” , 提供给那些“想要清楚地了解过去所发生的事件和将来也会发生类似的事情(因为人性总是人性)的人。”
“这次战争的真正的原因,照我看来,常常被争执的言词掩盖了。使战争不可避免的真正原因是雅典势力的增长和因而引起斯巴达的恐惧。”
“正义的标准是以同等的强迫力量为基础的;……强者能够做他们有权力做的一切,弱者只能接受他们必须接受的一切。”
马基亚维利
? 人性本恶,不可改变冲突是普遍永恒的现象,源于人的权力欲和统治欲。确保统治权(国家安全)高于一切
他“必须是一只狐狸以便认识陷阱,同时又必须是一头狮子,以便惊骇豺狼。然而那些单纯依靠狮子的人们却不理解这点。所以,当遵守信义对自己不利的时候,或者原来使自己作出的诺言的理由现在不存在的时候,一位英明的统治者决不能够,也不应当遵守信义。”
霍布斯
“在人人互相为敌的战争时期所产生的一切,也会在人们只能依靠自己的体力和创造力来保障生活的时期产生。在这种状况下,产业是无法存在的,因为其成果不稳定……最糟糕的是人们不断处于死亡的恐惧和危险中,人的生活孤独、贫困、卑污、残忍而短寿”
“在所有的时代中,国王和最高主权者由于具有独立地位,始终是相互猜忌的,并保持着斗剑的状态和姿势。他们的武器指向对方,他们的目光互相注视。也就是说,他们在国土边境上筑碉堡、派边防部队并架设枪炮;还不断派间*到邻国刺探,而这就是战争状态”
卢梭
“他们毫无预见,不用说遥远的将来, 甚至是第二天的事情都不会想到。如果大家在捕一只鹿,每人都很知道应该忠实地守着自己的岗位。但如果有一只兔从其中一人眼前跑过,这个人一定会毫不迟疑地去追捕这只兔;当他捕到这只兔以后,他的同伴因此而没有捕到他们的猎物这件事,他会不大在意,这是无需怀疑”
韦伯
“政治意味着力求分享权力和力求在国与国之间或国家各团体内权力的分配”
“每一个政治实体都本能地希望其相邻实体是弱小的而非强大的。而且,由于每个大的政治共同体都是潜在威望追求者,因此它对相邻的政治共同体来说就是一个潜在威胁。于是,一个大型政治共同体就因其强大而总是处于危险之中。”
“利益不是观念,直接支配着人们的行动。可是这些观念所创造的‘世界形象’经常像转轨器一样决定着行动的轨道,循此轨道,利益的动力使人们不断地行动。”
“世界是由恶魔统治着的,并且他们知道从事政治。换句话说,把权力和力量作为手段的人,是以权力来缔结协议的。……下面的论断并非事实,即所谓好的行为结果一定是好的,罪恶的行为结果就一定是坏的。事实的结果经常与此相反,任何看不到这一点的人都是政治上的婴儿。”
卡尔
“在国际政治中,很少有人跨越小儿的阶段,当有人做他所不喜欢的事他就说‘你好讨厌’;因为,当政策令我们不满意时,我们几乎不可避免地会视之为道德上的卑鄙行为。”
“有意要消除从1919到1939年间英语国家里对国际政治的所有思考中存在的明显而危险的缺陷,……他们几乎完全忽略了权力因素。”
摩根索六原则
?第一,政治受到植根于人性的客观规律的支配。
?第二,权力界定国家利益。政治领导人是“从以权力界定利益的角度进行思考和行动的”
?第三,权力界定国家利益是普遍适用的观念。利益的观念是政治的实质,不受时间和空间条件的影响,是判断、指导政治行为唯一永存的标准,但利益的具体内容会发生变化。
?第四,“必须依据具体的时间和地点,而不能用抽象和普遍的公式把普遍的道德原则应用于国家的行为。”
?第五,政治现实主义拒绝把特定国家的道义愿望与普遍适用的道义法则等同起来。
?第六,政治现实主义强调政治学的独立性。政治行为必须用政治标准来判断。现实主义理论家的问题是:‘这项政策对国家权力有何影响?’”
7、利益的基本含义
?利益是好处,是需要;
?利益是能力范围之内的需要(可望可及)
?利益不是欲望(可望不可及)
8、两种国家利益
国家含义 应用范畴 对应利益
Interests of state state 国内政治 地方利益、个人利益
National interests Nation-state 国际政治 其他民族国家利益
9、国家利益的内容
安全利益(领土完整、人民生存等)
政治利益(主权独立、集体自尊等)
经济利益(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等)
文化利益(保持特性、传播文化等)
10、国家利益的性质
国家利益具有先验性
国家利益没有阶级性
国家利益的内容是变化的
国家利益具有等级性(可以排序)
11、衡量国家利益层次的标准
?重要性(利益次序、利益量)
?紧迫性(实现利益的时间)
12、国家利益的次序:
国家生存——政治承认——经济发展——主导地位——世界贡献
13、国家利益等级的划分
当前国家利益 长远国家利益
重要国家利益 2<A<4 1<B<3
次要国家利益 1<C<3 0<D<2
14、国家利益与国际利益
?国际利益包括集团利益和全球利益
?国际利益是国家利益的一部分
?国家利益与国际利益的矛盾源于国家利益的矛盾
15、国家利益与对外政策
?对外政策是实现国家利益的原则和计划
?对外政策的目标是实现国家利益
?国家利益是检验对外政策标准
?实现一种利益要以另一种利益为代价
?利益平衡计算: 理性分析
实质理性: 以最小成本换取最大利益
“消极防御要花许多钱,例如改装一个飞机场就要1亿斤小米,东北修8个,关内修3个,就要10多亿小米,飞机场外海有许多设施,所费甚大。再有工厂搬家,许多工业无法按计划生产下去。军事上,除装备之外,还有兵力问题,鸭绿江1000多公里的防线,需要多少部队!而年复一年,不知它哪一天打进来。这样下去怎么能安心生产建设?”
——周恩来
工具理性: 价值观发挥重要作用
“你们说的都有理由,但是别人处于国家危急的时刻,站在旁边看,不论怎么说,心里也难过。”
“虽然中国还很落后,但毕竟我们是个大国,人口众多,如果对朝鲜见死不救,不发扬国际主义精神,那还叫什么社会主义大国!”
—— 毛**
16、权力(power)的含义
?权力体现一种关系;
“能让别人做其不想做的事情”
——达尔
?权力是实力(capability)
17、权力的基础:实力
?实力是资源,权力的资源基础;
?实力的分类:硬实力/软实力
18、硬实力的含义与构成
? 硬实力指的是一国所拥有的有形资源;
? 硬实力的构成:
人口规模
领土面积、位置/自然资源
经济规模
军队规模
19、软实力的含义和构成
?软实力指的是无形资源,可以让别人追求你想要的东西,改变别人的偏好
?软实力资源包括文化、意识形态和制度
20、权力资源的变化
领导国家 主要资源
17世纪 西班牙 金条、殖民地贸易、雇佣军、王朝纽带
17世纪 荷兰 贸易、资本市场、海军
18世纪 FaGuo 人口、农业、公共管理、陆军
19世纪 英国 工业、政治凝聚力、金融和信贷、海军、岛国位置、自由规范
20世纪 美国 经济规模、科技领先、世界性文化、军事力量和同盟、自由的国际规制、跨国通讯和信息技术中心
21、权力资源的使用
?将实力(资源)转化成权力(行为改变)
?关键因素:战略/意志
22、综合实力的测量:克莱因方程
Pp = (C+E+M) × (S+W)
?物质要素: 基本实体(Critical Mass),包括领土和人口
经济能力(Economic Capability)
军事能力(Military Capability)
?精神要素 战略意图(Strategic Purpose)
国家意志(Will to Pursue National Strategy)
23、衡量国家实力的误区
?绝对性(相对实力才有意义)
?永久性(实力变动是永恒的)
?单一性(不同实力间转换存在困难)
24、经济实力与军事实力的关系
?经济、军事实力不可互相替代;
?经济强大并非必然形成强大的军事实力;
?军事实力无法保障经济必然发展;
?经济实力向军事实力转换需要时间;
25、国家政策:维持现状
?力求保持现有的权力分配关系。
?不会阻止所有的国际变革,阻挠可能导致国际社会权力分配发生根本变化的变革。
26、国家政策:帝国主义
?“推翻现存的国家间的权力关系”,取得地区主导权,或建立大陆帝国,或称霸世界。
?三种方式(军事/经济/文化)
?威望政策(外交/炫耀武力)
27、实现国际和平的条件:自我克制
?追求较为有限的目标,而不是全球性目标,才是国家利益的根本所在。
?尊重其他国家合法的国家利益是本国国家利益的一部分。
28、均势的定义
?旨在造成某种特定状态的政策;
?实际存在的一种状态;
?接近平均的权力分配;
?任何形式的权力分配。
29、均势的作用
?防止建立世界性霸权;
?维护体系的组成部分及体系本身;
?保证国际体系内的稳定和相互安全;
?通过威慑防止战争爆发来巩固和延长和平
30、均势的维持
?分而治之(FaGuo支持德国***)
?补偿(俄普奥瓜分波兰、英俄瓜分伊朗)
?军备(内部平衡)
?联盟(外部平衡)
31、均势维护和平的条件
有足够数量的独立国家组成或解散联盟。
共同的政治文化。 “相互竞争的各国首先必须克制自己,以均势体系作为各国行动的共同框架。
国际关系受限于一定的历史区域。
与一定的战争技术水平相适应,国家能够迅速实行战争动员,能够阻止战争的拖延,同时能防止毁灭性战争。
外交决策者可以自由行动。
32、摩根索对均势的批评
不确定的(uncertain),因为尚没有绝对可靠的方法测量、评估和比较权力;
不真实的(unreal),因为国家领导人试图谋取优势以弥补均势的不确定性;
不充分的(inadequate),不能充分说明1648年到1914年的大部分年份里国家关系缓和的原因
33、古典现实主义的缺陷:概念界定
国家利益包罗万象,可以解释一切;
权力是手段还是目的,是状态还是结果;
34、古典现实主义的缺陷:理论逻辑
与人无法分离,不可观察,意味着规律无常
循环论证(人性导致坏的行为,而坏行为又成为人性特征的证据)
内在逻辑矛盾(追求权力与自我克制)
变量关系复杂,无法说明原因的作用次序
35、古典现实主义的缺陷:经验检验
常量而非变量,可以解释不变,无法解释变化;
同样的人,在国内和国际体系的行为却不一样。
四、新现实主义
1、沃尔兹:三个分析层次
自变量(原因)的层次
构造理论必须明确原因的层次
2、三个层次:个人/国家/国际体系
(1)个人层次:人性(古典现实主义、自由主义)、认知(决策者处理信息的方法和结果)、信仰
(2)国家层次:国家特点(现状/扩张国家;满意/修正主义国家)、政权类型(民主/专制;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政治文化/战略文化、官僚机构和利益集团
(3)体系层次:体系结构(无政府状态/实力结构;资本主义体系)、体系进程(国际制度、国际规范)
3、体系理论与还原理论
体系理论以体系特性作为解释依据
还原理论以单位特性作为解释依据
体系层次研究才能建立国际政治理论
4、国际体系研究的内容
设定一个体系;
设定体系的两种主要因素:体系因素和单位因素;
设定所研究因素之间的关系。
5、国际体系的基本含义
体系(system)泛指相同或相类的事物按照一定的秩序和内部联系组合而成的整体。
国际体系是由诸多相互作用的国际行为体组合而成的整体。沃尔兹体系界定为“一组互动的单位,由结构和互动的单位构成”,其中包含了体系和体系单位两个基本因素。
6、国际体系结构:三个界定标准
排序原则(无序/有序)
单位功能(相似/各异)
能力分配(两极/多极/单极)
7、体系结构发挥作用的方式
选择器作用(顺者生,逆者亡)
作用方式:竞争导致模仿
8、市场理论与新现实主义
体 系 单 位 因果关系
市场理论 市场 公司 市场选择
新现实主义 国际结构 民族国家 结构选择
9、新现实主义的基本假设
国家趋于相互制衡权力
国家追求相对利益,难以实现合作
两极格局比多极格局稳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