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191|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墨攻(中国日本韩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1-10 18:47: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本帖最后由 渤海边的树 于 2008-3-22 11:03 编辑 ]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楼主| 发表于 2007-1-10 18:48:19 | 只看该作者
出品公司: 华谊兄弟影业投资有限公司

  Comstock Ltd(日本)

  Boram Entertainment Inc(韩国)

  Sundream Motion Pictures Itd(香港)

  出品人:  王中军 长泽一史(日) 徐小明(港) 李柱益(韩)

  监制:   黄建新 李柱益(韩) 井关惺(日) 吉鹤义光(日)

  制片人:  王中磊 徐小明(港) 李柱益(韩) 井关惺(日)

  导演:   张之亮(港)

  动作指导: 董玮 (港)

  总美术:  易振洲

  造型设计: 吴里路(港)

  服装设计: 佟华苗

  摄影指导: 阪本善尚(日)

  视觉特技: 万宽电脑艺术设计有限公司(港)

  领衔主演: 刘德华 安圣基(韩) 王志文 范冰冰 崔始源(韩)

  主演:   徐向东 钱小豪(港) 吴奇隆(台) 午马(港) 林永建 洪天照(港)等

  制作费:  1600万美金

  公映日期: 待定
距今两千两百多年,中华大地尚在诸国纷争,群雄争霸的时期。此时,强大的赵国想要一举攻打燕国,而实现这个计划的首要条件就是要先攻破夹在赵燕之间的梁国。于是,赵国大将军巷淹中奉命率领十万大军,逼近仅仅只有孺妇平民4000余人的梁城。

  危难之时,梁王向以守城主称的墨家祈求一支可以抵抗十万大军的守军。但是梁王等到的却是一个其貌不扬、孤身应战的墨者——革离。




  



  不可一世的赵兵对这位来自墨家的无名小卒鄙视之极。但革离却出奇制胜,奋勇抵挡住赵军二千兵马的偷袭,另赵军束手无策,无功而返。

  逐渐,全心练兵,亲自制造无数特别武器的革离,加强梁城防守实力,应付赵军随时而来的庞大攻击,使得梁城上下,无不对革离折服。但是,突然到来的墨家传人揭开了一个惊天秘密,顿时引起梁城惊恐万分。而此时梁王的嫉妒,又如鬼影一般隐匿在革离身边,杀气四伏。

  城外,尽管巷淹中使出不同的攻城方法,可惜除损兵折将外,依然无法攻占梁城,反令革离声望传遍各地,远远超过了无能的梁王和强悍的巷淹中。

  正值赵军无心攻战之际,赵王却突然传令撤军!巷淹中虽传令撇退,自己却坚持留下,继续作战,以报战死沙场的下属其在天之灵。结果有二千名效忠巷淹中的部属,不约而同地折返,发誓攻克梁城。

  得知城外只剩二千赵军,梁王自以为能轻易应付,便急于把革离赶走。得享一时之安宁,梁城人民已逐渐忘记革离的功劳,返回从前的生活,疏于防守。就在此刻,巷淹中率赵军再次攻城,不费吹灰之力,便攻陷梁城。

  巷淹中没有捉到革离,却相信革离不会离弃梁城,于是以城民作为人质,逼革离现身。

  革离的出现,与梁城的命运,在战争的起落中悬而未决。
3#
 楼主| 发表于 2007-1-10 18:49:22 | 只看该作者
电影《墨攻》改编自日本同名畅销漫画。导演张之亮花费近十年策划筹备,用前所未有的古战场面,将十万名骁勇善战的赵军,一个莽鞋布衣、其貌不扬、孤身对战的墨者革离,以及四千老弱妇孺的百姓,“撕裂”、“混杂”、“糅合”却又毫不留情的“抛掷”于公元前370年春秋战国硝烟四起的历史中。导演用《墨攻》,讲述一个绝对“非攻”的故事!

  该片由中,日,韩,港联合投资1600万美金,汇聚中国内地、中国香港、日本以及


  



韩国三国四地摄影、动作、美术、服装、特效等顶极主创人员,并特意在河北易县设计建造的巨大城池,来完成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亚洲大片!
4#
 楼主| 发表于 2007-1-10 18:50:52 | 只看该作者
资料:张之亮导演谈影片的诞生--十年《墨攻》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9月27日16:16 新浪娱乐
  张之亮:1995年第一次在加拿大看到《墨攻》的漫画,这样一个非常有娱乐性的中国故事让我特别有冲动把它拍成电影。之后,我在两年间不断和“小学馆”沟通我的计划和我必须要拍摄的理由,终于在1997年从众多导演的竞争中,获得了《墨攻》的版权。

  《墨攻》最困难的地方,从表面上看是十年的融资,但是实际上最大问题是这么大的投资,如何回报!它第一个条件就是是否能在亚洲地区回收,如果亚洲地区不能配合,就


  



没有办法实现。尽管亚洲电影市场尚未成熟,但是它未来的成熟必然是惊人的。因此《墨攻》的第二个困难就成为,如何呈现一个让更多亚洲国家都接受的作品。这使得我在剧本创作的开始就努力寻找、保留、加入能被更多亚洲人接受的剧情。同时,这个剧本必须创造一个有别于好莱坞战争片的中国古代战争,而这一些又必将落到是否能最终实现拍摄的现实问题上。因此,我一直无法漠视,《墨攻》始终面临的第三个困难:没有人知道张之亮是否能驾驭宏大的战争片!所以我觉得:怎样进行资金回收,怎么样体现亚洲题材,怎么样相信导演拍好这个戏,这个才是十年间最困难的。

  今天《墨攻》即将呈现的时候,回首看来,对我来说最深刻的第一点便是,十年!从知道可以拍摄,到如今,十年对自己信念的坚持,去一步步坚定自己的方向,不要放弃。用十年的时间把自己觉得对的东西,不断和大家沟通,去感动大家,让大家支持我,和我一起把这个戏做出来。十年的孤独,和不断证明自己的想法不是妄想,这个过程让我这一生感受深刻。十年间,我能和跟那么多工作人员沟通,跟观众沟通,跟戏沟通,跟自己沟通,这个沟通是跨越时间和空间的,它异常困难,但却是《墨攻》带给我最大的感动和得益。

  现在是《墨攻》将进入最后一个阶段的时候,就是观众看了之后如何回想,怎样回到我这边的阶段。我仍然在等待,等待我和观众用《墨攻》真正不断交流的过程。我期待并且享受这个历经十年的交流!
5#
 楼主| 发表于 2007-1-10 18:51:12 | 只看该作者
资料:心之《墨攻》--主创谈影片立意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9月27日16:10 新浪娱乐
  张之亮:“墨”应该和“守”相配,但是却和“攻”组成《墨攻》,这两个根本不应该在一起的字,就是今天故事最极端最矛盾的核心。守的代价,和攻的动机,让所有的人在战争的迷失中有更多的思考。从一个远古的故事,《墨攻》能让人思考到今天,无论在我们身边发生的战争是怎样的,我们都不想它发生。但是在可以避免的情况下,我们可不可以不让战争发生!这个是《墨攻》故事的灵魂。




  



  刘德华:这个戏最重要的是带给大家一个讯息。绝不是因为刘德华让大家喜欢革离,喜欢革离是没有用的,世界上再多的革离也没有用。只要有一个懂得和平的皇帝,就不需要有革离。象我这样一个偶像性的演员,我会喜欢一个矮的平凡的角色吗?我不一定的。但是这个角色带动了电影的很多讯息,而不单是一个角色,这是我对这个电影的感觉。

  王志文:我们不能以一个目前我们对生活的理解和表达来给予这个电影。《墨攻》一定和现如今的状态不同,我相信观众也能理解。作为演员我不敢有丝毫懈怠,每一场戏都要潜心琢磨导演的企图是什么,他需要我表达的是什么。这是一部华语电影,我们这里面有韩国和香港的演员,他们会在语言上有障碍,所以更应该对这些演员表示一些敬意,能投入到这样一部华语电影中。我更希望给大家带入一个华语普通话的氛围中,也是尽力营造出这样一个氛围。

  范冰冰:拍任何一部戏都可能很辛苦,但是能融入这样一个亚洲合作的电影无疑是幸运的。《墨攻》是一个男性电影,所有女人的感情甚至女人在战争中都是非常微小的。但是逸悦对《墨攻》的意义就如导演所说,不要放弃更多的女性观众 。这个服务“爱情”的女性角色,就是想让人看到:一个连自己想爱的一个女人都不能救活的人,在战争中间,到底能主宰什么?逸悦的角色是给所有人一个良心,一种无奈。但是,她就好像一条白色的飘带一样,把很多人物穿针引线在一起,她不是很妩媚艳丽的,她是一个很纯洁很白很干净的角色。

  崔始源:这个片子集中了亚洲非常有代表性的人物,每次去现场都觉得场面很大,这个就代表了《墨攻》——是亚洲很多力量都聚集到一起的感觉。同时在生活方面也是亚洲人一起交流的机会,交换饮食文化等等。这样不止是作品上的交流,更是文化上的交流。影片的意义就在于,将“反战”更多的在亚洲国家间深化。
6#
 楼主| 发表于 2007-1-10 18:52:08 | 只看该作者
[mindblog]《墨攻》:商业生产如何真正面对历史资源?

2007-01-07 15:23:48

大中小
2007-1-7

为了一些票选,今天才看张之亮的《墨攻》。

这个电影是这些年古装大片中,比较按照一个古装片的正常思考去处理的,就是还打算提供一些历史的质感,虽然这部电影也有很多细节的草率或者莫明其妙,最厉害的就是那个热气球一样的攻城了。

关于这个片子,我其实触及了我一贯思考的问题,就是我们怎么突破好莱坞给定的历史想象的框架的问题,我不是说叙事的模式,在叙事模式在大众文化生成肯定要借着类型的壳。我说的“历史想象”是一个空间呈现的问题。比如,有的时候我很丧气,比如当年《超人》刚进入中国,我就觉得我的关于“未来”或者“太空”的想象都很难挣脱这个给定的影响。所以说好莱坞厉害之处在于它在全球生成了某种“质感”的规定性,而且它生成了历史视觉化的规则。这个东西压着人喘不过气来。《墨攻》其实可以试着寻找一定的突破性的思考,但是在很多场景的构成上,没有完全挣脱这个束缚。没有提供一种新的美学的思考,当然我不是说要考据癖,比如,屋子里挂着酒葫芦,葫芦这种原创印度的植物,是不是适合挂在那个时间空间中,这个可能不需要历史学的严谨,但是我非常希望像《墨攻》这样的片子可以给出东方历史呈现的新意,而不是都是俗手,无论这些俗手是来自中国自己的“类型传统”,还是来自好莱坞对古代战争片的某种“框定”。其实,我一直认为《卧虎藏龙》好就好在有这个层面的突破,这种突破就提供了新的文化卖点,也提供了某种“根性”的东西。还有一个我无法落实的细节,就是民众送吃喝给刘德华的时候,有两个红红的果子很像西红柿,如果真是这样,这种懒惰就更可怕。

从一个历史表述和历史想象的呈现上,如果不花一定气力进入“根”的基础,我们就很难提供新的视觉表述。没有提供历史的气质,也就很难开掘出一群“新人”,这群人物可以借由历史的题材去接洽某种现金的议题。其实,《墨攻》讨论的这个主题,肯定是非常有当下性的,只是处理也随意了,随意的其实就是“兼爱”这个主题可以通过对历史情境的挖掘找出人物更为浑然的一条线索处理,这样才可以构成出人物间的冲突。我们的商业生成在案头功课上都显得太轻率。

所以,这部电影的剧本看起来在很多面向上都有类型写作的企图,但是没有下功夫,或者下得不够,就让人物的冲突开拓的面向比较单一。或者说,其实这个片子并没有梳理出非常坚固的核心人物关系,这种关系的张力显得就不够。一个小例子,范冰冰这个人物可以加强,她的身世一旦努力开拓一下,其实就能盘和梁王的阴险,或者盘活梁公子的转换,最后也能够提供更强烈的情感诉求。诸如此类,很多地方可以具有讨论的空间。

中国的历史题材的资源肯定异常丰富,这个还是借由日本漫画的平台,但是也很好提供了某个参考系。其实,对于中国相对稀缺的具有国际性的商业生产的资源类型而言,我很期待《墨攻》之后有一些片子再更努力的开拓。至少这样比那些胡编乱打的电影好,不能一做古装片就近似神怪和科幻了。中国的历史的本身应该成为资源来考虑。
7#
 楼主| 发表于 2007-1-10 18:52:32 | 只看该作者
《墨攻》:比《夜宴》精彩,不如《黄金甲》丰满

2006-12-26 21:10:56

大中小
            

              



文/曾子航


《墨攻》早就看了,一直没写影评,主要是不知从何入手,包括上周浙江卫视《太可乐了》节目邀请我去点评《墨攻》,起先犹豫再三,不过最终还是去了。向来为人很爽快的我之所以突然间变得磨磨叽叽,主要是源于一种非常矛盾的心态,喜欢张之亮导演,喜欢这部影片,但又不是很满意,在这里,我赞成《京华时报》文化新闻部主任胡建礼在他博客里面对《墨攻》的整体评价:诚意十足,但破绽不少。

张之亮曾经是我非常欣赏的一位香港导演,在急功近利、浮躁喧嚣的香港商业社会,张之亮多年来却一直以小成本的非主流文艺片见长。从处女作《中国最后一个太监》开始,他就把关注的焦点对准了始终处于社会边缘的小人物,包括他后来荣获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奖的《笼民》,都是这类风格的延续。我最喜欢他的作品是《飞越黄昏》,这是一部细腻动人的家庭伦理片,冯宝宝和叶童在片中分饰一对母女,由于代沟,母女一直心存芥蒂,彼此疏远。适逢女儿留美归来,中西文化的冲突更使得母女之间水火不容――难得的是,影片并没有陷入鸡毛蒜皮的无谓争吵中,反倒处处流露出诙谐风趣的笔触,被当年香港的影评人称之为“温馨趣致诚挚小品”,在1989年第9届香港电影金像奖评选中,它击败了吴宇森的《喋血双雄》、杜琪峰的《阿郎的故事》,一举捧走了最佳影片、最佳编剧等大奖。给我感觉,张之亮是个一直以来都很“洁身自好”的文艺片导演,从不随波逐流(当然也从不自命清高),宁肯坚守一份孤独,也绝不跟风滥拍,所以在香港影坛,一直有“武徐(克)文张(之亮)”之说,这大概也是业内人士对张之亮最好的褒奖吧。

《墨攻》应该算是张之亮的一种转型之作吧,至少他之前的作品都是文艺片,属于“小桥流水”的婉约小品,在华语片一窝蜂的追逐大片利润的时代洪流中,“文人”张之亮也“投笔从戎”了,也开始“金戈铁马”了,然而文弱书生冲锋陷阵,总给人感觉是以卵击石,力不从心。(就像影片中那个智者革离,空有一身谋略,但面对纷繁复杂的现实,显得过于书生意气,最终回天乏术)

顾名思义,所谓“墨攻”实际上是帮墨家树碑立传的一部影片。墨家的学说博大精深,与孔子的儒家并称为战国时期的两大显学之一。墨家思想的核心就是四个字“兼爱非攻”:主张人不分贵贱,一律平等相爱,提倡和平,反对战争。实事求是的讲,影片对墨家思想的诠释还算是入木三分,当强大的赵国攻打梁城,势单力薄只有区区四千军民的梁城请来以“兼爱非攻”为主张的墨家智者革离帮助梁王退敌时,墨家所谓反战的思想实际上已经通过刘德华扮演的革离在“现身说法”了。

作为墨家的忠实信徒,革离身上有一颗悲悯之心,他坚决反对赵军的以强凌弱,所以面对敌人的强大攻势,他开始是旗帜鲜明的站在梁城百姓一边,可当他率领梁军首战告捷之后,却发现赵军的俘虏又被梁军肆意屠杀,内心的正义感又使他陷入了迷茫和痛苦之中,最终革离救了梁城的四千军民,可敌方将领——智勇双全的赵国大将巷淹中最后却又被阴险狠毒、出尔反尔的梁王乱箭射死――战争中的“正义”究竟在哪里?革离在“兼爱”了梁城的父老乡亲的同时,为什么又不可避免的伤害了赵国的广大将士?可以说,影片的主题是发人深省的,在诸侯争霸、群雄逐鹿的战国时期,墨家所谓的“兼爱非攻”是否过于理想化了?是否能够真正的救万民于水火之中?其实,革离最后的远在他乡四处飘泊某种程度上也宣告了墨家思想在理论上的尴尬和实践中的失败,这大概也是墨家只能在历史上昙花一现而未能像儒家那样深入人心两千多年的原因吧?

可惜的是,这样一个颇具历史反思精神的题材被张之亮处理的有点概念化了,影片充斥着过多的说教,刘德华扮演的革离好像一个随时不忘做思想政治工作的辅导员,无论见谁都要用“兼爱非攻”的道理教训人一通,其实中国的古人尤其是先秦时代的人最不喜欢讲大道理了,无论苏秦、张仪这样的纵横家抑或孟子、韩非子这样的哲人,面见各国国君也好,跟朋友聊天也罢,往往喜欢用一个通俗易懂的寓言故事去吸引人,启发人,就像现在《百家讲坛》上的易中天,都是靠一个个生动有趣的三国故事争得人气,而不是义正言辞的用一套枯燥乏味的理论去“干嚎”,从这点看,革离实在不像个“智者”,倒像个思想僵化的“愚者”。

从人物塑造的角度来分析,刘德华扮演的革离,除了爱说大道理,其他方面几乎完美无缺,人长得又帅(想想看,华仔演能不帅吗?)打扮又酷,又多谋善断,又武艺高强,又沉着冷静,又正直善良,还富有同情心,最让华仔的诸多粉丝欢呼雀跃的是,还不近女色,即使是遭遇范冰冰这号“电力十足”的“欲女”,也我自岿然不动。给我感觉,革离这个人物就像是个来无踪去无影的“世外高人”,太“高大全”了,太不食人间烟火了,要知道,一个英雄如果过于完美,就让人觉得不可爱,不真实,可以说在看《墨攻》的整个过程中,革离这个人物就让我这个观众看起来非常“隔离”,这也使得影片结尾本可以震撼人心的悲剧感最终打了很大的折扣。

影片我最不满意的就是刘德华的扮相,我没看过原来的日本漫画,据看过原著的暗地妖娆说,革离在原著中是个五短身材、秃头虬髯的精壮汉子。可是影片中我们的刘天王甫一亮相,几乎可以用“惊艳”来形容,两千多年前一个墨家的信徒,居然留着时髦的寸头,裹着长头巾,穿着类似近年流行的爱斯基摩靴,恍惚间,我以为是印度来的一个苦行僧?欧洲中世纪的一位基督徒?参加一二九学生运动的青年领袖?反正那装束,怎么看都不像中国两千多年前墨子的门生,倒像是坐着时空穿梭机到梁城来开“个唱”的刘天王。因为,影片从始至终,刘德华天王巨星的耀眼光芒太呼之欲出了,在他那偶像气质十分明显的身上,我很难找到墨家子弟的影子,分明只看到了刘德华三个字。

另外,影片中那个操着一口不咸不淡的中国话的黑奴,也使我“莫名惊诧”了一番,都说欧美人最早贩卖黑奴,在咱们的古装大片中,黑奴居然神不知鬼不觉的出现在了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原大地,实在无厘头的很;还有,我不明白,一部金戈铁马的战争片,一个纯粹的男人戏,为什么要硬塞进一个范冰冰,还让人家有事没事的非要在一身正气的华仔面前脱衣服?这些与影片八杆子打不到一起的商业噱头也分明减弱了影片深邃的历史反思力度。

总之,在2006年上映的古装大片中,《墨攻》明显要好过《无极》太多,也比《夜宴》精彩,但较之张艺谋“事不过三”的《满城尽带黄金甲》,《墨攻》还是张之亮小试牛刀的作品,剧本很有诚意,但在执行层面却不如《黄金甲》丰满圆润,后者虽有“豪乳”式的病态铺陈,但在主题开掘、人物塑造、故事推进各个环节上都能做到丝丝入扣,硬伤较之《墨攻》还是要少很多。
8#
 楼主| 发表于 2007-1-10 18:52:56 | 只看该作者
主题:《墨攻》乎?《黄金甲》乎?——商业电影市场的三角恋 [回复] [树状]  

兰斯顿  

账户充值|更换服饰  

  
发表时间: 2006-12-12 19:02:08 <点数:58>  



转自:原创
一个智慧超绝的英雄,一个美丽正直的少女,一个昏庸无能的君王,一群谄媚狡猾的弄臣,这本是以莎翁戏剧为代表的西方历史舞台艺术的典型构架,如今改头换面被搬到了两千多年前硝烟四起、诸侯争霸的先秦大地上。《墨攻》最大的亮点在编剧,不在导演更不在演员,刘天王对墨家智者的诠释仅仅算得上中规中矩,范冰冰演绎的巾帼红颜由于戏份不多,人物显得不够丰满;鉴于中等成本的投资,导演张之亮对历史宏景和战争场面的塑造还算得体。总之,在与近年许多国产商业大片相比,演员、场景、美术、音乐水准并不占优的情况下,《墨攻》的情节内容的确让人印象深刻,考虑到影片的上映档期面临着前有敌军后有追兵的严峻形势,短期票房成绩估计不会太理想,中等投资的影片自然不能有过亿元的票房期待,不过对于一部题材严肃思想深刻的商业影片来说,或许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被广大电影爱好者反复记忆并不断谈论更能体现其艺术价值,毕竟一部成功的电影并非只以票房收入论英雄,电影作为当代最重要的大众艺术,其成为经典的依据往往在时间的历练中方可显露出来。
对于一部艺术作品的个人看法永远只是自身心灵思维的自斟自酌,尤其对于尚未成为社会约定俗成的“经典范例”的个案,想要寻找一种普遍的评价标准无疑是极其愚蠢的。反观“经典”却享有其它艺术作品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对于一个受主流话语长期影响亦或没有足够探索勇气的欣赏者来说,很难强迫自己对束之高阁的艺术作品抱有独立的见解,如同**时代中国社会的全民性偶像崇拜,环境造就的巨大压力无形中变成理所当然的真理与常识,人们甚至不再有兴趣让自己变得与众不同,强制状态下形成的种种“真理”很快便成为民族心理普遍认可的传统,而传统则是很难被改变的。
幸运的是刚刚上映不久的《墨攻》还远没有享受到这一阶级待遇,于是乎才会有这篇文章的诞生,对于一名没有受过专业艺术训练的业余爱好者,我心目中的好电影标准很简单,对于艺术片而言,必须拥有精致的台词、优秀的演技、别致的场景、有内涵的情节;对于商业片来说,足够吸引人的情节是首要甚至唯一的元素。情节决定一切的原则在商业大片中应该是完全适用的。因此理所当然,张艺谋、陈凯歌和冯小刚最近几年折腾出来的大片在我眼里根本不及格。正当我因为对中国大片的失望之极而在某一次非正式演讲中愤世积俗地批判《夜宴》时,《墨攻》的出现几乎拯救了我快要绝望的心灵。请允许我说出如此媚俗的煽情话语,适当的夸张更有助于表达我内心强烈的义愤和感慨,好比丈夫吃不惯妻子做的饭菜,为此专门寻得一精于厨艺的情妇,这并不说明丈夫不爱自己的妻子,相反,他的妻子有太多的优点让他迷醉和倾倒,一年365天,他也许有300天会陪在妻子身旁,然而妻子拙劣的厨艺却让他甚为苦恼,于是偶尔邂逅一位也许只会做红烧肉、鱼香肉丝之类家常菜的情妇便足以让他大为宽慰。《墨攻》也许只是一碗香喷喷的红烧肉,只因桌上的其它菜肴实在难以下咽,在这“非常时期”一碗红烧肉便可解馋。中国的观众并非不爱张艺谋、冯小刚,不论是曾经的陕北窝窝头还是京城的小笼包子,人们都吃得津津有味,未有半点嫌弃,可如今大片之势雀起,人们开始面对一桌桌“满汉全席”,动筷子嚼嚼才发现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美味,有心直口快的人干脆说:是洗脚水泡咖啡泡出来的味儿吧。曾几何时,中国观众对张艺谋、冯小刚们的忠心痴情如同对待自己家中的爱妻,虽不懂得梳妆打扮,不喜爱胭脂水粉,但她们朴实真挚,清纯若水;如今爱妻变成了黄脸婆,皱纹一大把却开始浓妆艳抹,钱包鼓了笑容却没了,对丈夫不再嘘寒问暖、关心备至了。人们开始有某种失落感,尽管他们依旧忠心追随着妻子的脚步。
《墨攻》于是成了憋闷焦虑的丈夫偶遇的一位贤良情妇,尽管她的衣着没有妻子那么华丽,但眉宇间透出的清秀让人感觉到一份久违的真实,莫名的感动涌上心头,触摸着那温润的肌肤,抚过皂角清香的黑发,不禁喜极而泣,如果面前有一本圣经或是十字架,丈夫定会双膝跪地,满怀感激地说:主啊,感谢您赐予我如此佳人,您几乎拯救了我快要绝望的心灵!叙述至此,你也许已经明白我为何会在前面肉麻地说出那句话了。《墨攻》之于那些不满于当今中国大片发展状况的观众的意义,正如一盘红烧肉或一位情妇,虽然红烧肉比不得清蒸甲鱼尊贵,情妇也远不如妻子那样能牢牢控制住丈夫的灵魂,但吃腻了海鲜生猛换换家常菜不失为一种享受,受够了穿金戴银的妻子的冷言冷语偶尔外出找位情妇“诉说衷肠”也情有可缘,毕竟一时的出格尚不算伤天害理,重要的是妻子总会在适当的时候用“家法式”的强权手段把丈夫招回自己身边,这是为人妻者需要掌握的重要技能,两年前,一位女性朋友在谈到对待将来丈夫可能存在的外遇行为时说:偶尔出去偷食可以,只要他肯回家。
现代人的家庭价值观比起以前有了更大宽容,妻子们似乎明白想要丈夫一辈子守身如玉很是困难,于是她们会采取某种妥协态度回应丈夫的出轨行为,一位精明的妻子自然懂得妥协与抗争之间的微妙逻辑,只要他肯回家,丈夫就不属于别人。当《墨攻》拽住观众衣角的时候,张艺谋并不担心观众对他的忠诚度会有所下降,妻子的“家法式”强权通常对自己的丈夫都有神奇功效,张艺谋的强权以金钱为手段,更是所向披靡。中等投资的影片是无法与数亿元投资的大片抗衡的,可以预见《墨攻》碰上《黄金甲》无疑是以乱击石,尽管前者有充实的故事、深刻的思想、严肃的主题和比较豪华的演员阵容,本应是一部标准的卖座商业电影,但《黄金甲》拥有的是奢侈的场面、绚丽的美术以及相当豪华的演员阵容,何况张之亮与张艺谋的公众影响力根本不在一个级别。情妇终究只是情妇,丈夫永远是妻子的丈夫,尽管这位样子可人的情妇有足够的魅力把别人的丈夫变成自己的丈夫,可惜她的对手太强大,那位妻子骄奢蛮横、目空一切,一旦她打算收回自己丈夫的心便没有人能够阻拦。
《墨攻》投资方早就意识到《黄金甲》的强大,也深深知道张艺谋在观众心中的地位,和其他优秀影片一样,他选择了避开这只洪水猛兽,在某种程度上为他制造了一定的票房空间。情妇只有在妻子不在家的时候才有可能让她们的丈夫来到自己身边,只要妻子一回来,丈夫立马得屁颠屁颠往家里赶。《墨攻》在《黄金甲》还未降临的时候成功地让一批观众走进了电影院,收回成本应该不成问题,在《黄金甲》一枝独大的时刻,能赚点薄利已算成功。然而当丈夫回到自己妻子身边,继续忍受其独断专行、颐指气使的生活作风时,是否会记得不久前在耶稣面前说的那番肺腑之言?是否会时常怀念起那位曾经拯救过他审美疲劳的灵魂的情妇?我们不得而知。老实说,即便这位善良的丈夫偶尔想起那些令人暗自欣喜的出轨经历,他也决不会和眼前的这位富贵妻子离婚。离婚虽已成大众的普遍行为,可任何一位有理智的男人都会慎重而严谨地对其进行评估,人们对由金钱制造的幻象往往具有相当大的好感,面对妻子的万贯家财,冷言冷语、蛮横专制算得了什么呢。即便妻子本人已经没有任何吸引力,她身上那套数万元的雕皮大衣也有足够的理由让人产生想要抚摸的冲动了。从《英雄》开始,张艺谋的大片生涯从来都是叫座不叫好,影片内容空洞乏味,主题肤浅俗套,仅靠华丽外表愚弄观众,而观众却一次又一次心甘情愿地被骗,其中原因不仅是张艺谋的金字招牌,更是张伟平的一掷千金换来的。
《墨攻》从诞生的那一天开始就注定只是2006年末贺岁档的暖场节目,准确的说是为来势汹汹的《黄金甲》暖场。正餐前的开胃菜通常不会引起食客太多注意,而这道开胃菜偏偏可口得超乎想象,当人们仔细咀嚼这美味事物时,下一道正餐已经上桌了,于是人们急忙咽下这口还未嚼碎的事物,开始心怀赞叹地欣赏眼前这道精致典雅的正餐。在短时期内,《墨攻》只能成为人们心中不曾完全领悟的优秀影片,当《黄金甲》带着冬日的积雪远去时,人们会像骆驼反刍一样重新咀嚼回味两千多年前这位墨者革离的故事。
9#
 楼主| 发表于 2007-1-10 18:53:29 | 只看该作者
主题:墨攻,精彩留在最后 [回复] [树状]  

瘦虎肥狼  

账户充值|更换服饰  

  
发表时间: 2006-12-13 21:57:34 <点数:32>  



强大的赵军攻打弱小梁城革离跑去帮忙并成功说服梁王取得兵权,然后拆宫墙修瓮城成功抵挡住赵军第一波攻击,之后又识破赵军挖地道攻城之计而大败赵军,赵军受诏退兵梁城百姓对革离的拥戴引梁王嫉妒,梁王下令杀革离但革离逃脱。《墨攻》故事演到这里时间已过80%,期间除了几个内鬼制造点波折外剧情可谓平淡无奇。但就在你打算将该片定性为烂片的时候剧情却陡然间展现出魅力,而后边的戏则堪称精彩。墨攻的亮点在最后。

“墨家的‘兼相爱’就是爱所有的人,事实上你们不懂得选择要爱的人。”在革离说他认为墨家的“非攻”“兼爱”是和平的唯一道理的时候,没想到全剧第一句有水平的话却出自于一个老外民工之口。这句话对革离有所触动于是他决定返回梁城去找那个值得爱的人,爱应该是有选择的,对兼爱的探讨让本剧的精彩从此开始。

除了兼爱,还有对非攻、胜败的探讨。巷淹中认为他在梁城失败了,而手下人则提出革离不能获取要拯救的人的信任也是失败。巷淹中为求一败革离用梁城百姓引其返回,革离进城后巷手下说梁城百姓是革离的“棋子”革离输了,但智者革离没有正面反驳而是提出双方都不用棋子,精妙。不要以死人名义为借口,活着就是胜利吗,让更多人活着才是胜利,生命重要还是胜利重要,活的有意义才是我的生命,深刻。其实胜败只是在自己心中,巷并非为个人欲望,他固执地留下来只是因为挣不脱内心的束缚。

前面的剧情推进中当看到逸悦与革离的戏份会觉得和这个战争戏的整体感觉很不协调,但看到最后才明白是为后边“选择爱”做铺垫。剧本应该让革离救活逸悦,这样主题会显得更完整,如果逸悦没有活下来,那最后让人窒息的一段剧情又是为了表达什么呢?难道是表达人无力抵抗命运?这和本剧主题没有关联,若要表达的话仅靠最后一个情节又不够,因此还是让逸悦活过来的好。

剧情对梁王这个角色塑造的不够好(虽然王志文的表演非常出色),他能选择性听取身边奸臣的进言,能给革离足够的信任,知道不能为了个人安逸牺牲众多无辜,说明他不是昏庸没有思想的人。最后革离改变了对爱的看法,巷改变了对胜败的看法,如果梁王在经历福祸的转换之后也能有所感悟的话会让这个角色更丰富。但最后杀巷淹中则显得对这个人物的塑造有些草率了。

兼爱非攻这一主题离现实生活似乎遥远了一点,但电影对这个主题探讨的很好。比起《英雄》有主题而内容空洞无物,《十面埋伏》的主题和内容不知所云以及《夜宴》主题不明内容简单杂乱堆砌,墨攻算的上内地大片式电影中的好片了,但可惜的是从视听和外在角度来看该片有点轻量级不够华丽和震撼,也许墨攻的剧本与英雄等片的大制作结合起来,会让这部戏更成功。
10#
 楼主| 发表于 2007-1-10 18:54:19 | 只看该作者
评论:《墨攻》难舍的理智爱情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12月13日16:42 星期五导刊


《墨攻》剧照


  《墨攻》,挺热的一部大片。公司发下电影票来的时候,电话打听了一下,同期上映的有三部片子,另两部是《世贸大厦》和《云水谣》。想了一会儿,其实更偏向《云水谣》,因为陈坤吧,喜欢他迷离的眼神。相形之下,《墨攻》并不特别吸引我,首先名字,可是,两张电影票总得照顾陪观的群众啊,于是,选择《墨攻》。

  因为先前已经看过影评,所以对开卷的画面,大量的冷色调并没有特别的不适应。




  



  一部男人的电影。

  梁城攻陷,求助于墨者,墨者不顾,革离却只身前往,战争与和平,如何兼顾?

  所以,有了“非攻”,有了“兼爱”。

  影评里说,这不算是一部爱情戏,唯一的女主角——逸悦(范冰冰(blog))在战乱中爱上墨者革离,做鞋,偷偷地给他,眼角眉梢的爱意,却那么隐忍。

  身边的老帅G看得很投入,到底是一部男人的戏,战争、谋略、父子情、君臣义……很多很多的明线暗流。

  我却最喜欢范冰冰与刘德华被逼跳涯的那一段。明明是不识水性的逸悦,为了让革离安心,先一步闭眼从悬崖一跃而下。

  后来,她问革离:理智的做法会是怎样?

  革离答:杀了你。

  逸悦再问:你如何下手?

  革离说:先推你下去。

  那一刻,对着屏幕静静地笑了起来。理智的革离,理智的爱情呵。

  所以,革离对背上的逸悦说:如果你好些了,能不能下来行走?

  英气逼人的逸悦,却伏在这个理智的男人背上,娇嗔的说“不”。

  爱一个理智的,英雄的男人,爱于是成了短短的句子和小小的动作,不经意的眼神。向来就不被我喜欢的范冰冰,这一刻的脸上,有着如此隐忍的情感。

  革离是个英雄,深明大义,而且顾全大局。他说“博爱”,他也说“兼爱”,他可以帮梁城守城,亦可以为赵国出策。这样一个男人,爱着逸悦,却也隐忍着自己的爱情。

  影评里说,范冰冰脱衣的那场戏,笑场了。

  看到那一幕的时候,我却没有听到笑场的声音。

  逸悦说:我就是想让你知道,我愿意一辈子跟着你到任何地方。

  墨者革离,却是君子一样的拒绝。

  勇敢的逸悦,却在革离生死未占之际,面对梁王,破口大骂,惹来杀身之罪,被制五马分尸,然后,被害喉禁声。

  逸悦死于禁声后无法求救,陷在水牢,嘶声的叫喊,并没有被革离意会,于是,溺死于所爱男人脚下的监牢。

  我不喜欢这样的结局:梁城被救,墨者革离带着战乱中流离失所的孩子,浪迹各国,宣扬和平之道。

  那么,逸悦呢?陷于水中望着爱人来回奔跑寻觅着自己的逸悦呢?

  有些抱怨导演,在这个以战争、以和平、以英雄为主线的故事里,结局少不了悲凉中,却没有女人的出现。除了那个转头的眼神天真迷离的小女孩子,没有女人的情感,没有女人的爱情。

  我不知道革离的背影是不是孤单的,也许,对于一个理智的男人来说,失去了一个女人的情感,孤单是在所难免的事情吧。(文/非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1 09:45 , Processed in 0.125000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