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7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美国汽车业救援方案遭否决的前因后果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2-16 07:41: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拉松式的艰苦谈判最终并没有出现“奇迹”,美国参议院11日晚还是否决了140亿美元的汽车业救援方案。此举不仅把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这些美国汽车业“三巨头”推向“死亡的边缘”,势必也将使步入衰退的美国经济面临新的动荡。

这次汽车业救援方案在参议院遭遇了强大阻力。对于救助汽车业,许多共和党参议员表示强烈不满,认为“三巨头”目前的困境完全是咎由自取,救助汽车业是浪费纳税人的钱财。
正是为了平息外界的愤怒,在此前众议院通过的救援方案中,美国政府为这140亿美元“救命钱”拟定了相当苛刻的条件。比如,政府将任命监督“三巨头”的“汽车沙皇”。如果“三巨头”无法制定出有效的长期转型战略,“汽车沙皇”将有权决定撤回援助资金并要求“三巨头”破产。此外,三公司的股息发放和高管薪酬都将受到严格限制。
但在一些参议员看来,这点措施还远远不够,要让“三巨头”摆脱生存危机,必须采取釜底抽薪的政策。这样,最后谈判的症结集中在工人待遇问题上。一些参议员认为,美国汽车业的工资成本要数倍于日本汽车商,这是不可持续的,工会必须作出让步,将工人工资降低至与日本企业相当的水平。但这遭到工会的反对,谈判最终不欢而散。
参议院强硬态度的背后,则是美国强烈民意的支持。在许多美国人看来,美国汽车业的沦落更多出于内在原因,比如,居高不下的劳工成本,老化的管理机制以及没有适应“高油价时代”的经营战略等。按照市场规律,它们理应为自己的失误负责。此外,此前7000亿美元金融救援方案效果不彰,更让民众对新的救市措施疑虑重重。
140亿美元的救援方案在参议院折戟沉沙,对正在苦苦挣扎的美国汽车业来说,则可能是致命的一击。受金融危机全面向实体经济扩散的影响,“三巨头”近来销量急剧下滑,流动性也开始出现枯竭,政府的紧急援助是它们求得生存的最后希望,如果政府真的拒绝伸出援手,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它们将只有破产一条途径。
汽车业是美国中西部多个州的支柱产业,涉及相关从业人员约400万,“三巨头”一旦破产无疑将造成大量的失业,这对美国政府来说,无疑将是难以承受之重;更重要的,汽车业是美国制造工业的象征和荣耀,如果“三巨头”破产,将造成市场信心的进一步崩溃,使美国经济陷入全面的危机。

在参议院否决救助方案后,白宫立刻发表声明对这一结果表示失望,并称将考虑评估采取其他措施。从目前情况看,补救措施不外乎两个,一是重开谈判,敦促参议院就原方案进行修改,达成新的替代协议;二是由美国财政部收拾残局,从7000亿美元金融救援方案中拨款帮助汽车业渡过难关。但其中的难点则是财政部目前的首批3500亿美元资金已基本用罄,如果要申请另外3500亿美元,则又很难过国会这一关。
在美国经济风雨飘摇之际,能否尽快打破目前僵局,推出新的补救措施,稳定投资者信心,正在考验着美国政府和业界的智慧。但不管出台什么样的补救措施,至少在短期内,否决汽车业救援方案将对市场带来强烈的负面影响。



美国政府拟另辟蹊径救助汽车业
美国国会参议院否决了总额为140亿美元的汽车业救援方案,布什政府表示,正在考虑通过别的途径来帮助美国三大汽车制造商摆脱破产厄运……[详细] [滚动]
蒙代尔呼吁中美两国发放购物券应对危机
蒙代尔说,美国最需要的是进一步拉动需求,具体说,美国可以发放总价值为5000亿美金的购物券……[详细]


纳市前主席涉嫌制造500亿美元“庞氏骗局”
对抗金融风暴 2008年全球救市大事记
金融危机改变汽车格局 大众丰田欲接班底特律
赴英美“选秀” 中国基金公司另类“抄底”
美国经济有望率先反弹 明年底企稳已成共识
金融危机或已见底 股Shi震荡仍可能持续数月
美元兑日元跌出13年新低 兑欧元创历史单周跌幅
·评论分析

伯南克强势政策的弊端

货币创造成为救市的主导力量

·世界经济面临转折
·油价乘上“过山车”
·从加州看地方财政危机的预警
·金融危机要钱 气候危机要命

>>更多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8-4 15:25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