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8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网评精选:爱台湾就不应该拼命制造问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1-5 10:55: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网评精选:爱台湾就不应该拼命制造问题
   (29.19 KB)

2008-10-27 09:21
陈水扁声嘶力竭造势,对扁家弊丝毫没有帮助。(中评社 康子仁摄)
  中评社香港10月27日电(作者  刘性仁)民进党自从变成在野党后,非但未励精图治,当一个称职的反对党,反而还不停地制造冲突,让台湾社会陷于混乱,让社会制造及酝酿对立的气氛。民进党认为大家都对马英九不满,殊不知有更多人,对陈水扁越来越明确的犯罪事实,他却越来越嚣张狂妄感到忿怒。大家会对马不满,有很大的原因是因为马英九太软弱,至今仍太顾虑一些后果与政治效应,台湾的经济会不好,是因为社会的不安定,社会的不安定正是因为陈水扁不停地煽动所造成的,因此台湾社会的乱,陈水扁要负大部分的责任,民进党也要负包庇纵容的责任,身为在野党,一天到晚制造问题,而造成马英九疲于奔命,拼命要善后及解决问题。  

  民进党一直针对马英九“地区说”大作文章,制造人民对马英九政府的不信任感,试问依现行的“宪法”及“两岸人民关系条例”究竟是如何规定,马英九的说法完全是合乎现实及法理依据的,如果民进党对现行“宪法”或“两岸人民关系条例”不满意,大可透过体制内以“修宪”或修法的方式来解决,没有必要动用这种政治煽动造成社会不安,浪费社会资源,付出巨大成本;况且马英九认为台湾是地区,大陆同样也是地区,双方以地区互称,暂搁主权争议,何来的丧失主权之说?

  另外针对陈云林先生或马英九先生的称谓问题,民进党连一个称呼都要大作文章,两岸想尽办法避开职位称谓,而改以一般先生女士称谓,不正是避免两岸冲突的方法吗?马英九一直在解决问题,避免任何事端扩大,造成两岸无谓的争议,绿营非但不体谅,反而更加变本加厉的制造动荡不安,难道这批满嘴爱台湾的人,就是要用这种态度来对台湾,不停地制造问题,非要捅出个大乱,搞的天翻地覆,甚至不惜发生两岸流血、战争,最后所有的难题都落在马英九的身上。  

  试想如果今天张铭清先生有个好歹,有个重伤甚至发生意外,台湾该如何面对一波又一波中国大陆的民族主义的情绪与国际舆论的交代,陈云林来台,马英九也并非是没有立场与底线的,大陆也会以适合的方式来回应,如果真如陈水扁不停在南部所言,非让他不止是难堪甚至造成意外,试问如果造成两岸冲突,这个责任又该如何来计算,民进党拼命制造问题,其主要的目的并不是要让共产党难堪,而是要让国民党难堪,一天到晚疲于奔命解决民进党所捅的篓子,这是什么样的在野党。  

  1025民进党举办的大游*,只是民进党制造问题与动乱的第一步,台湾治安乱社会乱,经济好的起来吗?股Shi好的起来吗?民进党比谁都希望台湾乱,这样就证明了马英九主政下的无能。因此某种程度来说,马英九之所以无能,是因为解决问题的速度远远追不上民进党制造问题的速度,一会说马英九政府会戒严,一会说马英九****陈水扁,试问马英九今天如果真的如此做,阿扁还能逍遥法外,台湾民众还能自由地行使言论自由吗?还能公开呛马吗?民进党所有对马英九政治上的一切指控,完全都经不起事实与逻辑的检证。  

  许多挺扁与深绿人士,非但不能体谅与肯定马英九从陈水扁那边解决烂摊子的苦心,不能谅解全球金融危机的肆虐,反而还要处处制造问题,到处散播仇恨,让台湾更加动荡,甚至每天都以不实之言论罗织马英九政府罪名,接近歇斯底里般的攻击,要欺负马英九、萧万长与刘兆玄这批“好人”,也不能如此没有限度的放肆。  

  民进党因为意识形态作祟,意识型态与马英九不同,就一直处处逢马必反,反马可以,但要言之成理,除了批评,在野党更应该给一些具体的建设性意见,有人说民进党深绿选民有焦虑,所以可以成为制造问题合理化的理由,那么台湾大多数人民的公共利益,又被置于何处?  

  真正的爱台湾,不应该是制造台湾问题纷争,让台湾内部充满对立及暴力的阴影,马英九就是因为太顾虑五百多万绿营选民的感受,所以今天做起事来绑手绑脚、左支右绌,但是五百多万的民进党选民,有没有能够稍微体会马英九的用心及苦心?非但没有,还不断地制造问题,让马政府疲于奔命,处理阿扁及民进党制造问题后的烂摊子,解决后遗症,太多的人宁可选择沉默,马英九先生的满意度只剩下百分之二十几,某种程度也是民进党拼命制造问题的结果,当然马英九政府也确有需要改进及检讨之处,但全部都怪罪到马政府,真的是太超过了。马英九或许在很多方面的表现未尽如人意,但在两岸和平这一项上,替台湾人民守住发展的机会,否则真的一旦发生冲突,台湾所有的发展恐怕都要停滞,我们过去所建立起的所有成果也将毁于一旦。(作者系台北的大学兼任讲师)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8-8 08:02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