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ont face="黑体" color="#ff0000">[今日关注]</font><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0000ff">在中国人民心目中,“日本鬼子”的形象从没有消失过。不久前的一份调查也显示,中国两国人民互相没有好感,误解重重。虽然中国当局一直在明确区分“极少数军国主义分子的鬼子”,和“没有罪的广大日本人民”,但理智在感情面前所发挥的作用就要大打折扣了。<b>中日两国的关系需要透过历史来看现在,如何在往者已逸的基础上,去追来者才是今天的主旋律。</b>您怎么看?</font> <br /><br /><font face="黑体" color="#800080" size="4">相关访谈</font> <br /><a href="http://www.qglt.com/bbs/ReadFile?whichfile=12839180&typeid=14" target="_blank"><font face="黑体" color="#0000ff">15日14时,中国日本史学会会长汤重南谈中日关系的历史与现实</font></a> <br /><br /> 中国的因特网使用人数几乎相当于日本的总人口。中国的网民通过网络世界,对日本的事情了如指掌。 <br /><br /> 中国网民清楚地知道日本自民党总裁选举大局已定,对媒体不久前报道的、今年春天安倍晋三参拜靖国神社一事,进行愤怒谴责的帖子,充满了中国各大网站的评论栏。中国话“拜鬼”,意思是朝拜死去的恶人(甲级战犯),安倍和小泉纯一郎首相扮演的角色也是恶人。 <br /><br /> <b>这个“鬼”字,是从抗日战争时期的“日本鬼子”(包含对日本人表示憎恨的意思)开始为人们所知的。</b> <br /><br /> 前几天,在北京的某单位,一名保安同就职于日本媒体的一位中国司机,为停车位置的事发生了争吵。保安骂道:“你为日本鬼子工作。”相信保安说这话只是他个人素质的问题。 <br /><br /> 中国当局一直在明确区分“极少数军国主义分子的鬼子”,和“没有罪的广大日本人民”。那是向日本发出改善关系的信号,同时也是对中国国民进行的一种教育。不过,在很多中国人的潜意识里,“日本鬼子”的形象现在依然没有消失。 <br /><br /> 夏天是日中关系的敏感季节,日中战争始于7月7日卢沟桥事变,战争结束是8月15日,“9·18事件”也是在暑气未尽的9月。 <br /><br /> <b>小泉首相放言:任何时候都可以参拜靖国神社。这句话对中国人民来说,是一种挑衅。也许是由于这个原因,这个夏天,有很多“鬼”出没。今年的8月15日可能会是特别的一天。</b> <br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