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格局的现实状态
<br>
<br> 对于世界格局的真实状态,国内外学者有三种看法:第一种看法是,全球已经单极化,美国一国独大,成为世界不可撼动的一极;第二种看法是,全球已经多极化,美国虽然处于最强国家的地位,但是美国并不能左右其它国家,尤其其它世界强国;第三种看法是,单极化和多极化均没有成为固定模式存在,世界格局已经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美国为超级强国,此外分散着多个强国的格局。秦亚青认为,他们赞同第三种观点。
<br>
<br> 秦亚青在讲课中阐述自己的观点时认为,一超多强的“多强”是世界舞台上的多种主要力量,既包括像英国、俄罗斯、日本、中国等传统大国,也包括新兴的发展中大国,如印度、巴西、南非等。**十六大报告指出,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是一个趋势。世界毕竟会向一种均衡的方向发展,在此之前,一超多强的政治格局将在相当长的过渡期内不会改变。
<br>
<br>
<br>
<br> 国际秩序的现实模式
<br>
<br> 以军事实力来划分世界格局的时代已经不复存在。现在的世界格局和国际秩序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目前比较主流的有三种国际秩序观念。
<br>
<br> 单极世界观念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表现为霸权稳定秩序,也有人称之为“帝国秩序”。这种观念认为,有美国这样一个单极国家的存在,世界就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
<br>
<br> 另外一种就是欧洲人士经常提到的一个观点,他们认为任何一个国家即使再强大,在全球化的过程之中也难以独霸世界。这就是欧盟有关学者经常提到的法制秩序观。他们认为这个世界的秩序主要依靠大国的合作,并通过国际制度的框架进行国际治理,在这种治理结构下达成比较稳定的秩序。
<br>
<br> 欧盟这些年来就实践这种政治理念。在德法这两个火车头的带领下,欧盟将建立一个超国家的法制体系,但是这种法制秩序最为核心的东西是西方的价值体系。
<br>
<br> 第三种就是中国提出来的世界秩序观,在经济上共同繁荣、在政治上互相尊重、在安全上共同合作、在文化上互相借鉴。这种世界秩序观念互相平等,照顾到各方利益。
<br>
<br>
<br>
<br> 中国的和平崛起 从大历史的角度看,一个大国的崛起必然伴随着战争。世界历史上三次大的转型如拿破仑时代、一战、二战,都是通过战争打破旧的世界体系,建立新的世界体系。
<br>
<br> 很显然,中国威胁论就基于历史的启示。有些西方学者和日本学者就认为中国一旦崛起必然会像历史上其他大国一样,伴随着战争崛起。
<br>
<br> 虽然历史上三次大的转型都是通过血腥战争来完成的,但是战争并不是大国崛起的唯一条件。第四次大的世界格局转型,就是放弃了真正意义上的战争,转之成为军备竞赛的“冷战”。核武器的存在,使拥有核武器的大国知道一旦启动战争机器就等于自杀。从中国自身的文化传统来看,中国也不是有侵略传统的国家。从外部环境到内部因素,中国完全可以和平崛起,暴力崛起不是最好的出路。
<br>
<br>
<br>
<br> 中国的安全环境
<br>
<br> 首先需要判断中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和平崛起的大国。中国的政治影响是全球性的,但是中国基本上是一个发展中的地区性大国。
<br>
<br> 在“一超多强”的国际政治格局下,中国的依托应该放在周边区域。中国要做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就不会挑战国际秩序。尽管中国对很多国际制度还存在着不满意之处,但是中国不会采用“输出革命”的方式来改变世界秩序,而是采用参与和互动的方式改变国际规则,使其成为更具合理的制度。
<br>
<br> 他们认为,中国不应该也没有能力去挑战美国在世界上的超强地位,中国的权力投射范围主要是区域地区。他们提出的政策建议是建立一个稳定、平和、大范围的周边,以合作的、多边的制度来推进东亚地区的一体化。即便将来某些大国设棋布子围堵中国,中国具有良好的周边环境,这种围堵就不会获得成功。
<br>
<br> 就目前来讲,对中国国家安全最大的威胁就是台湾问题。尽管中国在台湾问题上展现了日益灵活的处理手段,但是台湾问题仍然是一个非常容易擦枪起火的地方。一旦台湾铤而走险,中国必然就要进行武力干涉,美国肯定就会出面介入,将会导致中美之间发生正面冲突。
<br>
<br> 中国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有可能会遇到其他威胁,如能源匮乏的威胁、金融风险的威胁、意识形态的威胁等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