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2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05十大“牛人”:恐怖分子扎卡维居首

 关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12-27 22:55: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05十大“牛人”:恐怖分子扎卡维居首
<br>
<br>
<br><a href="http://www.XINHUANET.com" target="_blank"><a href="http://www.XINHUANET.com" target="_blank">www.XINHUANET.com</a></a>  2005年12月24日 08:32:16  来源:新华网
<br>
<br>
<br>第一名:阿布·穆萨卜·扎卡维
<br>
<br>
<br>
<br>
<br>
<br>
<br>牛气指数:★★★★★
<br>
<br>评级理由:不知不觉中,美国反恐战争的头号敌人不再是沙特亿万富翁本·拉丹,取而代之的是约旦籍恐怖分子扎卡维。今年在伊拉克和约旦上演的多部恐怖“大片”中,他是当仁不让的导演兼头号主角。
<br>
<br>10万大军围剿,2500万美元悬赏,扎卡维却似人间蒸发。美国人搞不清他有多少人马,更搞不清他的下一个目标何在。只有一声声爆炸提醒世人,这位仁兄明年仍不会让布什与伊拉克政府消停。
<br>
<br>扎卡维一日不亡,美国一日难得安枕。他也因此列为牛人状元。
<br>
<br>经典牛言:“你们(伊拉克人)要么选择我们,要么选择他们(伊拉克政府)。”
<br>
<br>
<br>第二名:马哈茂德·艾哈迈迪-内贾德
<br>
<br>
<br>
<br>
<br>
<br>
<br>牛气指数:★★★★★
<br>
<br>评级理由:单凭6月总统选举,以“超级黑马”身份击败政坛老将拉夫桑贾尼后就足以令伊朗新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入选今年的十大牛人。
<br>
<br>此后半年里,铁匠之子内贾德不时抡起大锤敲打西方国家。在核问题上,伊朗新政府令美国、欧盟进退两难。
<br>
<br>对于宿敌以色列,艾哈迈迪·内贾德更是毫不客气,前一句“以色列应该从地图上抹去”震惊世界,后一句“犹太人制造了‘大屠杀’神话”更令欧美舆论哗然。
<br>
<br>经典牛言:“以色列应该从地图上抹去。”
<br>
<br>
<br>第三名:乌戈·查韦斯
<br>
<br>
<br>
<br>
<br>
<br>
<br>牛气指数:★★★★★
<br>
<br>评级理由: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今年屡有惊人之言,惊人之举,且每每斗争矛头直指美国。
<br>
<br>今年9月的联合国峰会上,查韦斯郑重提议,将联合国总部搬出美国,迁到耶路撒冷。当大会主持人用字条提醒查韦斯发言超时,他把字条一扔:布什能讲20分钟,我为什么不行?在美洲国家首脑会议上,在查韦斯联合同道,一手埋葬了美国主导的美洲自由贸易区。
<br>
<br>搞笑的是,查韦斯还挺惦记美国人民。年底,他宣布向美国贫民提供廉价石油,帮他们度过严冬。 布什政府不是不想推翻查韦斯,只不过尝试后输得很惨。查韦斯也有牛的资本:小样儿,你要不服,我就断你油。
<br>
<br>经典牛言:“联合国总部应该搬出这个不尊重联合国的国家。”
<br>
<br>
<br>第四名:阿里埃勒·沙龙
<br>
<br>
<br>
<br>
<br>
<br>
<br>牛气指数:★★★★☆
<br>
<br>评级理由:以色列总理沙龙2005年做了两件大事,每件都需要巨大的魄力和勇气,走错一步就会满盘皆输。
<br>
<br>为推动撤离加沙,沙龙不惜下令用推土机铲倒拒绝撤离的定居点住宅,手段之狠不亚于当年战场上“屠夫”“风采”。
<br>
<br>年末老沙龙再出怪牌,退出一手创立的利库德集团,重组新党参加大选。为实现政策目标,手段之烈,搏杀心之强,令世人叹为观止。如果不是因为年底中风住院有些背运,他本该获评年度五星级牛人。
<br>
<br>如果沙龙果真能以一己之身实现中东和平,那肯定将名垂青史,来年评上六星、七星都不为过。
<br>
<br>经典牛言:“我们不能永远呆在加沙。”
<br>
<br>
<br>第五名:埃伦·约翰逊-瑟利夫
<br>
<br>
<br>
<br>
<br>
<br>
<br>牛气指数:★★★★☆
<br>
<br>评级理由:成为非洲历史上第一位民选女总统已经足以让约翰逊-瑟利夫入选今年的牛人行列,更何况他的竞选对手是昔日的世界足球先生维阿。
<br>
<br>更令人称奇的是,约翰逊-瑟利夫曾经是一名服务员,干过清扫地板的活儿;她后来成为哈佛大学高才生,供职于世界顶级金融机构;她还先后两度成为当政者的阶下囚,被迫流亡海外。
<br>
<br>从清洁工到非洲的第一位民选女总统,约翰逊-瑟利夫的经历堪称传奇,也使这位非洲“铁娘子”同时具备了“草根”和“精英”的双重身份。
<br>
<br>经典牛言:“我们知道他们可能很失望自己的候选人不能赢得(选举),但在一场政治竞争中,就像足球比赛一样,不能每人都赢。”
<br>
<br>
<br>第六名:埃尔顿·约翰
<br>
<br>
<br>
<br>
<br>
<br>
<br>牛气指数:★★★★☆
<br>
<br>评级理由:英国摇滚巨星埃尔顿在戴安娜王妃葬礼上一曲《风中的蜡烛》,令人神伤,催人泪下。但他能上牛人榜,是因为临近年末的一场婚礼。
<br>
<br>58岁的埃尔顿与43岁的加拿大电影人弗内斯赶在圣诞节前,结为连理。从生理角度看,两人都是七尺男子。英国同性恋合法化一周不到,相爱12年的男人与男人终于在温莎市政厅一吻定情。
<br>
<br>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据称本周英国各地有成百上千同性恋人走进婚姻殿堂。
<br>
<br>经典牛言:“他(弗内斯)是我遇见的最诚实的人,与戴维相识是我生命中最美好的事情……他带给了我安定的感觉和无尽的快乐。”
<br>
<br>
<br>第七名:尼古拉·萨尔科奇
<br>
<br>
<br>
<br>
<br>
<br>
<br>牛气指数:★★★★☆
<br>
<br>评级理由:持续近一个月的巴黎骚*让FaGuo、欧洲、乃至全世界瞠目结舌。在燃遍巴黎的熊熊火光中,FaGuo内政部长尼古拉·萨尔科奇以终结者形象站了出来。
<br>
<br>这名以强硬著称的下任总统热门人物,誓言“零容忍”,放出狠话要用高压水枪“清除”郊区的“乌合之众”。以至一些人把骚*的扩大归咎于其“暴言”。但当骚*迟迟未能平息,并有蔓延全法之势时,萨尔科奇却成众望所归。
<br>
<br>说狠话不难,难得是在崇尚优雅的法兰西说狠话,更难的是,说狠话还收服了FaGuo绅士们。此君不是牛人,谁与争锋?
<br>
<br>经典牛言:“你们受够这些社会渣滓了吧?一定要将他们彻底清除!”
<br>
<br>
<br>第八名:辛迪·希恩
<br>
<br>
<br>
<br>
<br>
<br>
<br>牛气指数:★★★★☆
<br>
<br>评级理由:今年7月,老家得克萨斯州的克劳福德农场,美国总统布什一点度假的心情都没有,因为庄园外,一名执著的“反战母亲”正在等待与他对话。
<br>
<br>辛迪·希恩是美国一名最普通的女性。但自从24岁的儿子凯西在伊拉克战死后,希恩开始在布什农场外“安营扎寨”,只为向布什总统讨一个说法。
<br>
<br>布什拒绝对话,但希恩的执著与悲情打动了人们,一场堪比越战时期的反战运动在全美蓬勃兴起。
<br>
<br>中国人看希恩,仿佛看到美国版的“秋菊打官司”,四星女将当之无愧。
<br>
<br>经典牛言:“我希望布什停止利用我儿子的牺牲为其杀戮正名。”
<br>
<br>
<br>第九名:雷·纳金
<br>
<br>
<br>
<br>
<br>
<br>
<br>牛气指数:★★★☆☆
<br>
<br>评级理由:雷·纳金是美国路易斯安那州新奥尔良市市长。2005年,新奥尔良市因飓风“卡特里娜”而成为全美焦点,那场飓风造成上千人丧生。
<br>
<br>“卡特里娜”成为考验美国政府的一道试题,新奥尔良是最大考场,市长纳金则成为布什政府最严厉的监考官之一。
<br>
<br>当飓风肆虐,新奥尔良几成人间地狱时,布什政府却迟迟未能作为。“父母官”纳金急怒攻心,9月2日在电台痛骂布什政府官僚主义、反应迟钝。纳金的愤怒扎痛了布什,随后联邦政府救灾力度大幅加强。
<br>
<br>说不上一言兴邦,但纳金的“犯上”部分挽救了城市。故给这名黑人市长评为三星牛人。
<br>
<br>经典牛言:“把你们的屁股抬起来,为我们做点事,去处理这个国家历史上最该死的灾难。”
<br>
<br>
<br>第十名:巴里·马歇尔
<br>
<br>
<br>
<br>
<br>
<br>
<br>牛气指数:★★★☆☆
<br>
<br>评级理由:科学界有韩国“克隆先锋”黄禹锡那样的造假“牛人”,但也有为科学不惜献身的真心英雄。2005年度诺贝尔医学奖得主巴里·马歇尔就是这样一个牛人。
<br>
<br>澳大利亚人马歇尔与同事沃伦精诚合作,发现了导致胃溃疡最大诱因幽门螺杆菌,成为无数胃病患者的救命菩萨。
<br>
<br>马歇尔最引人注目之举是拿自己作人体实验。为证明幽门螺杆菌为胃病“罪魁祸首”,马歇尔自吞细菌,检视身体反应。在经历连日不断的呕吐后,他的妻子忍无可忍,他才终止自称“有点讨厌”的实验。
<br>
<br>套句鲁迅先生的话,马歇尔吃的是细菌,挤出来的是科学成就与探索精神。这样的牛人有几个上榜几个。
<br>
<br>经典牛言:“你可能一生都在梦想得到诺贝尔奖,但你想象不到当真获奖的时候竟有如此乐趣。”
<br>
<br>(冯俊扬 冯武勇 新华社特稿)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1 19:10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