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3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西伯利亚拓荒史

 关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10-26 15:29: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br>
<br>
<br>
<br>译者:徐恬(厦门)校者:田方萌(北京)
<br>
<br>
<br>作者:菲奥娜·希尔(Fiona Hill)\r<br>
<br>首发于光明观察,转载请注明译者及出处;本译文仅供参考,引用请查对原文。\r<br>
<br>在20世纪,苏联和美国都被一种相似的"昭示的命运\"(manifest destiny)所塑造,去征服和教化它们的大陆。而且两个国家各自都被一种对未来无限乐观的情绪引导着:繁荣富裕的美国梦和社会主义乌托邦的共产主义梦想。菲奥纳-希尔,《西伯利亚诅咒》(The Siberian Curse)的作者之一,对两者做了解释。\r<br>
<br>大约在同一时代,美国和苏联开始各自扩充它们的疆土。它们从地球上不同地点出发,沿着相反的方向行进--都终止于推进到太平洋。\r<br>
<br>向太平洋推进
<br>
<br>在这一过程中,一个国家赢得了西方。另一个征服了东方。\r<br>
<br>在19世纪80年代的美国,挺进内陆的运动和横跨大陆的铁路连结起了田园、农场和城镇,它们所在的广阔大草原位于覆盖了美国大陆1/6面积的大平原(Plains)上。\r<br>
<br>在19世纪90年代的俄国,横贯西伯利亚的铁路使人们穿过占该国3/4版图的地区,移居到荒凉的西伯利亚。\r<br>
<br>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里,美国平原和西伯利亚都从边界和偏远地区转变为两国神秘的中心地带。\r<br>
<br>不切实际的希望\r<br>
<br>但是对两个大陆强国的发展来说,向太平洋地区的推进却有非常不同的后果。在20世纪末,当美国梦似乎已经在西方实现的时候,共产主义的梦想却在东方破灭了。\r<br>
<br>共产主义连拽带喊地拉着苏联走进了现代世界。它带来了电气化、充分的识字率和世界上一些最大的工业企业,最后还建立了核武库以及堪与美国媲美的太空项目。\r<br>
<br>难以忍受的极端\r<br>
<br>然而共产主义乌托邦仍是一个遥远的目标--繁荣何等难解。共产主义计划者的热诚遭遇了苛刻的现实与苏联古怪的地理和气候。\r<br>
<br>俄国不仅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它大约有美国的两倍那么大,面积1700万平方千米,跨越11个时区--同时也是最冷的国家。\r<br>
<br>俄国在北极圈内的领土相当于加拿大的两倍,阿拉斯加的10倍,挪威、瑞士和芬兰面积之和的大约15倍。\r<br>
<br>无法缓和
<br>在俄国,由于大陆面积非常大,而且远离温和的海洋,在那里越往东走就越冷,而不是像美国那样越往北越冷。\r<br>
<br>该国最低温度出现在中部的西伯利亚,就像美国的最低气温出现在大平原上一些州一样。但在西伯利亚却没有在太平洋上美国人能感受到的有益的大洋效应。\r<br>
<br>北极气候\r<br>1月份俄国太平洋沿岸的气温比起莫斯科要低整整13度。而在美国,太平洋沿岸的温度要比同一时间的纽约高上9度。\r<br>
<br>在俄国内地的极端温度的确真正极端。气温在1月会规律地下降到零下50摄氏度以下,并持续很长一段时间。\r<br>
<br>在南极之外测到的最低气温--零下68摄氏度--出现在西伯利亚的雅库特(YAKUTIA)地区。无视这些统计数据,在20世纪仍有数百万的人被移送到西伯利亚,住在这个冷得不宜居住的地区。\r<br>
<br>非自愿的移民
<br>他们中的大部分是在共产主义时代到达这里的。那是在20世纪20年代末苏联开始尝试大规模工业化运动之后。\r<br>
<br>1917年俄国革命时,大概只有1000万的人住在西伯利亚--包括从乌拉尔山脉到太平洋之间的所有地区,而今天大约有4000万。\r<br>
<br>从监狱营地到新兴城镇
<br>比起美国平原的移民,西伯利亚移民的规模更大,迁移性质也很不一样。美国数以万计前往西部的移民很大程度上是自愿的。\r<br>
<br>没错,俄国在沙皇时代曾经有过自耕农式的移民,国家给予他们土地和其他奖赏,诱使他们移居西伯利亚。但是在苏联时期,国家使用古拉格--监狱劳动营制度--强迫人们迁往那里。\r<br>
<br>在古拉格体系运转的时候,大约总计有1800万人通过它被送往西伯利亚。他们的劳力建设了现代工业国家所需要的基础设施--公路、铁路、工厂、水坝、运河和电站,尤其是在苏联最偏远的地区。\r<br>
<br>奇迹的工业化?\r<br>那些终了于西伯利亚的人们,即使在他们的刑期结束后也不得不待在那里。监狱营地发展为隔绝地区的城镇,并且扩充了西伯利亚大城市的人口。\r<br>
<br>在古拉格制度终结后,西伯利亚成为一个兴盛繁荣的地区--尤其当人们开发其西部广阔的石油和天然气田,以及东部丰富的煤矿资源之后。从20世纪6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一些在俄国和世界历史上都算最大的建筑和工业工程均是在西伯利亚完成的。\r<br>
<br>误选地点的雄心
<br>这些工程就它们的规模和投资方面来说都富有纪念意义--如世界最大的铝厂,巨大的水坝和能源工厂,还有世界最长的货运铁路线。\r<br>
<br>西伯利亚的工业化是共产主义的远地点。苏联征服了冰天雪地的荒芜所在,并修建了外界观察者认为他们不可能在此修建的事物。\r<br>
<br>工人们来到西伯利亚,为挣得更高的工资,为他们的家庭谋得特别的福利。他们却那里也是为了有机会成为一项伟大运动的先驱者---在永久冻结地带建设共产主义。\r<br>
<br>战略基本原则
<br>西伯利亚的工业化是不受制约的乐观主义之下的一篇习作,它显示了苏维埃体系内部对驯服西伯利亚的强烈信念。这也是意识形态和实践动机鲁莽混合的结果。\r<br>
<br>在最基本的层次上,这片广阔而空旷的土地必须被保卫起来并进行殖民,以阻止其他人控制它。工业也应该被迁往靠近原材料产地的地方以降低运输成本。\r<br>
<br>扩张
<br>共产主义的计划者还想要在全国范围内分布更多的人口,扩大经济发展范围。\r<br>
<br>更具体地说,在1929年以后,当苏联认识到由于欧洲对共产主义蔓延的恐慌,自己已被隔绝之后,这一计划就打算开发西伯利亚,使苏联在战略性自然资源方面能够自给自足。\r<br>
<br>在20世纪40年代,苏联把西伯利亚变成一个战略上的防御性堡垒-它将核心工业重新部署在乌拉尔山脉以外,这些地方远离易受攻击的西部地区,那里遭受了入侵德军的蹂躏。\r<br>
<br>最后,20世纪60年代苏联与中国在黑龙江发生边界冲突之后,苏联尝试着在西伯利亚驻军以封锁中国。\r<br>
<br>坏决定\r<br>到20世纪80年代为止,大约25%的苏联地面部队,相近比例的空军和约30%的海军力量驻在乌拉尔山以东的基地。\r<br>
<br>不幸的是,尽管有许多改造西伯利亚的理由,在如此巨大的范围内实施工业化最终成为一出荒唐的演出。\r<br>
<br>北达科他(North Dakota)作为人口聚集地?\r<br>就苏联的地理环境和气候而言,共产主义计划者们把人口、城市和工业都放在了错误的地方-放在了不毛之地的中心,在一些这个星球上最不适合居住的地方。\r<br>
<br>如果放到美国,这也许就好比大批人口移居到北达科他州和明尼苏达州--或者强迫人们大规模迁移到阿拉斯加州。\r<br>
<br>
<br>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3 03:55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