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4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都市白领遭遇结婚难 婚姻走入新包办时代?

 关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
发表于 2005-9-1 08:12: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div align="center"><h1 class="aTitle">中国都市白领遭遇结婚难 婚姻走入新包办时代?</h1></div><table width="97%" align="center" border="0"><tr><td width="120"></td><td align="center"></td><td align="right" width="100">[字体:<a href="http://java script: ContentSize(16)" target="_blank">大</a> <a href="http://java script: ContentSize(14)" target="_blank">中</a> <a href="http://java script: ContentSize(12)" target="_blank">小</a>] </td></tr></table><div class="content"><p>来源:<a href="http://www.owecn.com/" target="_blank">www.owecn.com</a></p><p>中国都市白领这个原本婚恋市场&ldquo;绩优股&rdquo;群体,目前大都遭遇结婚难。由此,出现了父母代找对象以及白领交友俱乐部等种种新形式&mdash;&mdash;&mdash; </p><p>  &ldquo;先相父母,后相子女。我是先相看父母,父母稳重大方的,儿女也错不了;父母举止轻佻的,儿女也悬。&rdquo;。在北京中山公园后河沿&mdash;&mdash;&mdash;家长替子女相亲的地点,这位一口京腔的大妈对笔者说出自己的看法,&ldquo;我们家都是老实人,儿子也优秀本分,不喜欢那些穿衣服露肚脐眼的。&rdquo; </p><p>  &ldquo;杭州的&lsquo;万松书院&rsquo;,就是梁山伯与祝英台读书的地方,规模比这大,多时有上千人呢。&rdquo;从杭州来京看女儿的于先生说。他听说了北京也有了这种场所,于是赶过来看看能否帮岁数不小了的女儿找对象。 </p><p>  <strong>家长代儿女相亲</strong> </p><p>  在北京,从龙潭公园&ldquo;飞龙阁&rdquo;到紫竹院&ldquo;澄碧山房&rdquo;再到中山公园后河沿、玉渊潭和颐和园,自去年10月开始,出现了家长代儿女相亲的现象,目前中山公园等地已然形成规模,少则一两百人,多则近千人,这一现象引起了海内外媒体的注意。 </p><p>  与此同时,近期类似活动在中国各大城市也纷纷涌现:除上面提到的杭州万松书院外,上海<a href="http://news.tom.com/hot/funv/" target="_blank">妇女</a>联合会巾帼园里出现了&ldquo;家长聊天会&rdquo;,深圳也有&ldquo;未来亲家联谊会&rdquo;。 </p><p>  子女工作忙无暇相亲、社交圈子狭窄造成了都市青年男女的结婚难,而结婚难促成了家长们相亲,他们交换儿女的个人资料、照片、电话,感觉子女彼此合适的就让孩子们再自己接触。 </p><p>  对于这种现象,婚恋问题专家、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婚姻家庭室主任王震宇认为:&ldquo;整个社会已经多元化,父母帮子女找对象也算是一个补充。但也应该看到,年轻人的观念已经变化,两代人观念已然不同,父母的喜好和儿女的喜好不见得统一。年轻人观念开放,有的干脆愿意做单身贵族。&rdquo; </p><p>  家长替子女相亲,等于要过父母和子女两道坎儿,而且女孩多男孩少。据了解,这种方式总体说来成功率不高。在中山公园,一位大妈道出原委:&ldquo;从去年一开始我就来了,每次来能拿到三四个姑娘的电话。现在来这儿的,95%我都认得,增加的新面孔不多。就因为孩子们见过,没成,所以大家老得来。&rdquo; </p><p>  <strong>影响都市青年婚恋因素</strong> </p><p>  &ldquo;你说,现在妇联、共青团、工会怎么也不管管,以前还能为单位的男女青年组织一些活动,现在怎么没人管这事了呢?&rdquo; </p><p>  对于这种家长们普遍持有的看法,王震宇表示,&ldquo;生活变成个人的问题,单位的职能在削弱,现在各个单位都管公不管私,私生活个人化,工作和生活分得比较开,有的外企甚至不允许员工通婚。&rdquo;此外,&ldquo;中国社会由流动性不大的熟人社会,已经过渡到了由陌生人构成的社会。整个社会流动性很大,很多人都脱离了成长的环境,到异地学习工作,亲友和自身的既有人际网络都失效了。交际圈流动性比较大,表面看交友机会很多。但实际上,工作压力加大、工时延长,谈恋爱的空间并没有大幅拓展。于是不得已在婚介、亲友同事介绍之外,苦求良策。&rdquo; </p><p>  <strong>白领交友俱乐部兴起</strong> </p><p>  与此同时,白领们自己也在寻找突围之路,交友网络就是其中一项选择。 </p><p>  北京的裘小姐是通过某网站的新老网友见面会认识了现在的男友。她说:&ldquo;这种形式(指白领交友俱乐部)同普通网络交友最大的区别,就是会员资料经过网站的核实,是真实的,比免费注册的网站更有约束力。都是所谓的&lsquo;白领&rsquo;,28岁以上的较多,大家收入、素质都比较相近。而且它不只是找到婚恋对象,更重要的是提供一个活动的圈子,让你业余生活比较丰富。&rdquo;2003年加入该网友会的裘小姐是一家IT企业的管理人员。 </p><p>  同在上述网友俱乐部的王先生今年37岁,网名叫&ldquo;玩累了&rdquo;,有房有车,是公司董事。王先生说,父母在他30岁左右时对他的婚事非常着急,30多岁以后,反倒不着急了。现在自己对待婚恋的态度是随缘,身边有一大批经常交往的朋友,都是30多岁40来岁的,男女都有,基本上都是单身。 </p><p>  王先生同现在的律师女友也是在新老网友见面会上结识的。现在王先生还没有和女友谈婚论嫁,但他已有了今明两年结婚的打算。 </p><p>  但是,交友俱乐部还没有得到大众的认可。今年1月在京沪穗等7个大中城市,一家著名的调查公司对2252名14-60周岁的当地常住居民进行了入户调查,结果发现,只有7.6%的人认为俱乐部交友将取代婚介。 </p><p>  王震宇认可白领俱乐部这种交友形式,同时认为其中不仅蕴含姻缘,同时蕴含商机。 </p><p>  <strong>相亲会实录</strong> </p><p>  7月30日午后,北京中山公园的御河(又名后河)上,游人寥寥。但正在后河岸边替自己子女找对象的大爷大妈们却兴致盎然。 </p><p>  自去年10月到如今,每逢周四和周日的下午总有数百名家长在此交流信息,&ldquo;寻找&rdquo;自己未来的女婿、儿媳。 </p><p>  &ldquo;我儿子是硕士,工作也不错,不过今年36岁啦,&rdquo;白发大爷显然对自己儿子的年龄颇为担忧。果然,拿着漂亮女儿照片的大妈摇了摇头,&ldquo;太大了,怎么着也得35岁以下啊,可惜。&rdquo;白发大爷虽然有些失望,不过好像早有心理准备,乐呵呵地转身走了。 </p><p>  不远处一个石凳旁,几个家长已经聊了起来,不时发出阵阵的笑声。&ldquo;您看您长得多帅啊,估计您儿子肯定差不了。&rdquo;一位大妈把一位大爷夸得满脸笑容。大爷说:&ldquo;瞧您这气质,闺女肯定文静大方,我儿子就喜欢这样的。得了,咱俩儿留个电话,让俩孩子联系联系,交流交流,呵呵。&rdquo; </p><p>  这时,一位大爷右手提着一个鸟笼,左手拿着一张纸牌,写着&ldquo;女,29岁,大本,国家公务员&hellip;&hellip;&rdquo;这位大爷姓张,就住不远的胡同里。张大爷每逢周四、周日就来后河沿给女儿相对象,时间久了,就和大家成了朋友。&ldquo;每次我都来这儿溜溜弯儿,能给女儿相上就相上,没收获也不要紧,就和大伙儿聊聊天儿,解解闷儿。在这儿,大家都有共同语言,挺好的。&rdquo; </p><p>  正说着,不远处突然起了一阵小小的&ldquo;骚乱&rdquo;。原来一个30岁的帅小伙自己来到了&ldquo;相亲现场&rdquo;,顿时引来了不少女方家长们的围观。虽然小伙子要求挺高,还是有不少家长问长问短地聊了好半天,并留下了电话和联系方式。现场不知不觉地迎来了一个小高潮。 </p><p>  &ldquo;相亲&rdquo;活动的主要发起人,志愿者之一的谷大妈的女儿今年31岁了,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对象。谷大妈整个下午都在&ldquo;巡逻&rdquo;,根本没时间和更多的家长聊聊子女的情况。大妈坦言,志愿者们的情况都差不多,&ldquo;许多父母、孩子都需要我们这个交流平台。这不,昨天刚有个老哥跟我说,他儿子在这儿找的对象谈成了,刚结了婚,硬给我塞喜糖。&rdquo;</p></div><br />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1#
发表于 2005-9-1 08:44:08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2 03:55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