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2481|回复: 5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西方经济学教材答疑专区(9月更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
发表于 2007-4-3 19:02: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区作为各位学习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时交流所用

欢迎大家将平时复习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关于考研中有关经济学方面的疑问提出来

置顶的各专业讨论区也欢迎大家提问

对于大家的提问一般在48小时内给与答复,希望各位学习快乐!

在考研的过程中每天都有进步!


从即日起,增加有关政治经济学部分的讨论!

   现在已经进入了9月份,不论你是经济类专业的考生还是跨专业跨学科的考生,都应该要开始拿起你的专业课进行认真,扎实,有效的复习了.
   在复习的过程中建议大家首先制定一个计划表,对自己从现在开始到1月份考试,分阶段的安排专业课的任务,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等等,根据自己考试的科目的不同合理安排各个课程的复习时间.
   首先阅读教材,仔细揣摩教材上面的含义,在课本上面难以理解的文字和图形以及代数表达式,可以先在草稿纸上面画画,根据课本的解释,自己在纸上推导出一些重要的图形和公式.一般来说,西方经济学的图形都是可以推导的,同时也是可以用代数表达式进行推导的.比如IS-LM,AD-AS等的推导过程,财政政策效果的代数方程式推导等等都是比较重要的也是很基础的.对于课本上的图形和模型,大家一定要动手画,用笔推,不要仅仅是看.在这里强调一点:西方经济学的复习某种意义上来说和数学一样,因为经济学的扎实复习是需要你不断地在草稿纸上面演算各种代数方程式从而得出不同的模型,同时也需要你象一个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在草稿纸上精细的画出各种模型的图形,能通过图形推导,并掌握一些曲线的向上倾斜或者是向下倾斜,掌握一些曲线为什么是凸向原点,为什么一些曲线是背弯的等等.只有不段的通过手和笔来接触课本上的图形和文字,你才能做到熟悉,做到熟练.当然,他的复习也象政治,你需要反复的看,反复的理解和记忆才能掌握大量标准的答题语言和重要的经济学专业术语.
  在不段熟悉和反复掌握的基础上也需要配合一些资料来进行练习,最好的习题就是课本上面的习题,在独立的情况下(不需要在做题的时候来翻书)对自己的复习进行检验.历年的专业课真题也是很宝贵的资料,不要轻易的认为出过的考题不会再出,要把真题做熟练,几年前考过的题目也会再次考你的,只是角度不一样,甚至直接就是原题,所以希望大家把真题上面的每一个题目都不要放过,要象宝一样认真的珍惜!
  最后,希望大家在接下来的3个月扎实有效的投入到专业课的复习中,相信08年属于你!!!

                                                                                                                                            -07-09--09

关于专业课方面的复习,很多跨专业的朋友通过站内信件和留言的方式咨询应该怎么复习专业课,现在是5月下旬了,个人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
1。目前的一段时间可以先看看一些经典的西方经济学教材,现熟悉一些常用的词汇,不一定要去做笔记,去背诵,去记忆。可以看看沙缪尔森的《经济学》或者是曼昆的《经济学原理》,作为阅读教材使用。当然你若是觉得自己的时间已经很紧凑,没有多余的时间去分配在看这些教材上面了,也可以不看。这些教材只是作为一种阅读教材,之所以推荐这些教材,是因为大部分同学都是在七八月份才开始准备专业课,在这之前接触一些经济学的知识会有好处的。在暑假之前,我们的复习重点要放在数学和英语两门公共课上。
2。阅读报考专业的指定教材。本人建议开始阶段先浏览教材,掌握教材的整个脉络,心中要有个大致的框架。看完一遍了继续看第2遍,第2遍仔细的阅读,弄清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模型,掌握每个模型的基本假设,方程式,应用。对于教材中出现的图形一定要动手划,自己将图形画出来,并根据图形叙述出所含的经济学知识,在这个基础之上再结合社会中的热点问题进行思考。很多院校的专业课试题的论述部分就是结合热点分析的。做完了这个过程建议再回过头看一遍教材,能够在心中绘制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3。经过三遍的复习,对教材的理解有了一定的程度,可以拿出历年的试题看看,能不能独立的做出来,如果是打开书翻一翻,都知道怎么答,关上书就是一团糟了,建议继续看书,一个知识点一个知识点的扫描,并详细的做笔记,记忆背诵。巩固自己的专业课知识,对照历年真题和自己做的笔记扫除盲点。
4。根据课本目录,复述各个知识点,做到心中有数。

当你把教材仔细的阅读5,6遍,做到可以给别人讲授西方经济学的程度,90%以上的知识点都掌握了,你的专业课也就可以达到120分以上了。

西方经济学就是图形加文字构建的大厦,在复习中,在答题中,一定要做到图文结合!!!



[ 本帖最后由 popolove211 于 2007-9-9 17:42 编辑 ]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59#
发表于 2007-10-16 17:50:52 | 只看该作者

2005年广东商学院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经济学基础




科目代码及名称:411--《经济学基础》
适用专业代码及名称:(1020201---国民经济学,(2020204---金融学,3020204---保险学

采用年份:2005
一、 名词解释(35分,每题5分)
1)规模经济
2)生产者剩余
3)边际产品
4)搭便车
5GDP
6)菲力蒲斯曲线
7)自动稳定器
二、 判断说明(25分,每题5分)
1)竞争市场上厂商是价格决定者。
2)即使一国在生产所有物品上都有绝对优势,两国也能从贸易中得到好处。
3)税收造成社会的无谓损失。
4)净出口等于国外净投资。
5)工资高于均衡水平引起失业。
三、 问答题(30分,每题6分)
1)什么是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有哪几种类型?
2)什么是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3)需求量和需求数量有什么区别?
4)什么是外部性内部化?
5)什么是生产者剩余、消费者剩余和总剩余?
四、 计算和图示(20分,每题10分)
1)假设GDP8万亿元,税收是1.5万亿元,私人储蓄是0.5万亿元,公共储蓄是0.2万亿元,假设这个经济是封闭的,计算消费、政府购买、国民储蓄和投资。
2)画出生产可能性边界图。
五、 论述题(40分,每题20分)
1)评凯恩斯主义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2)谈谈你对"市场是组织经济活动的最好的形式"这一说法的看法。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58#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5 10:30:2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9 yswwj80 的帖子

你的理解有一点偏了,这里的减少和你所理解的减少不是一个概念。这里的减少是说购买商品1所获得边际效应相对于商品2来说要少,既然在给定的收入水平和价格条件下,购买商品1的边际效应要小于购买商品2所获得的边际效应,很自然,理性的消费者会选择增加对商品2的购买从而减少对商品1的购买。

并不是说减少消费量就一定会增加边际效应的,要注意还有边际效应递减规律,当减少到一定量的时候,消费者所获得的满足程度不是增加的,而是递减的。
57#
发表于 2007-10-5 10:32:09 | 只看该作者

帮忙看看教材里的这个问题!!!

1)当mu1/p1< mu2/p2时,第一、这说明对于消费者来说,同样的一元钱购买商品X1所得的边际效用小于购买X2商品所得到的边际效用,  请问这句话怎么理解啊,减少消费量不是应该增加边际效用吗?
56#
发表于 2007-9-30 18:51:17 | 只看该作者
考人大的 进去看看把 这个论坛不错
55#
发表于 2007-9-26 17:10:30 | 只看该作者
冲着楼主的认真负责也得顶一下
54#
发表于 2007-8-26 12:35:31 | 只看该作者
顶起  好帖子
53#
 楼主| 发表于 2007-8-3 19:47:3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4 frankdream 的帖子

知识难不难就看你学不学,不只是金融,其实经济类的相关专业都是需要一定的数学基础的,经济类的专业随着学习的深入所用的数理知识会更多,无论是金融还是国贸,只要你认真学习,都会有不小的收获,你是英语专业的学生,建议你报考国际贸易这个专业,因为你在英语方面比国贸专业的学生有优势,这个专业对英语尤其是口语的要求比较高,就业的时候一口流利的英语会让你受益匪浅。
52#
发表于 2007-7-21 15:18:00 | 只看该作者
我也想问问楼主 我是大二的 英语专业的 很喜欢经济类的东西 本想考金融类 可同学说很难 而且对数学要求较高 后来想考国贸 可又有不少人说这个只注重经验 所以我现在挺迷茫的 不知该怎么办 因为跨专业 我想早点准备 清楼主指教 谢谢
51#
发表于 2007-7-21 15:12:39 | 只看该作者
l楼主真是好人啊
50#
 楼主| 发表于 2007-7-20 22:04:1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7 bevis987 的帖子

教材和考研英语真题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教材是根本,努力看好教材,掌握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就可以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3 02:54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3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