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去年自己总结的,把书精简了一遍,比较全面,希望能给大家带来方便。 <br />其中有几处错别字,我没来得及改,大家自己改一下 <br />我把下面划横线是论述型的内容,书上内容太多就标了页码,害怕漏看就划了横线,所以千万别以为划线的就是重点 <br />这个精简版主要侧重概念和基本理论,一些论述型的都只有页码,自己对照书看就行了 <br />大家有什么就要一起分享,希望大家如愿以尝 <br /><br />国际政治学概论 <br />导论 国际政治的研究对象和中国特色 <br />一.国际政治学的兴起 <br />1.国际政治学的定义 <br />国际政治学主要是围绕权利、权力和利益来认识和研究国际社会演变和发展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 <br />2.发展: <br />国际政治学是一门跨学科的新兴学科,它是从政治学、法学、经济学等学科分离出来,经由边缘学科发展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 <br />二.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br />1.国际政治体系 <br />国际政治体系是国际政治行为体间相互作用形成的既对立又统一的有机整体。它是一个历史范畴,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物。它同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同步进行,密切联系,且以世界经济体系为基础。 <br />2.国际政治格局 <br />国际政治格局寓于国际政治体系的母腹之中,是充当主角的行为体间相互政治作用形成的一种结构。它以“主角”、“主要关系”和“样式”为基本要素,其中以主要关系为核心。它具体表现为主要角色在追求权利与权力、利益、维护和平与发展等政治活动中形成的各种各样关系,以及相互间展开的多层次、多方位的对抗与合作式样。 <br />3.国际政治秩序 <br />国际政治秩序,也以国际政治体系为依托,指的是主要角色相互作用的运行机制和规则。它以主要角色的对外战略及其实施为基础,表现为主要角色在国际政治体系和国际政治格局中的地位顺序,其基本特征是稳定。 <br />三.国际政治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br />四.国际政治学的美国学派 <br />1.理想主义学派 <br />主要观点和主张:公开外交、民族自决、集体安全、自由和平、裁军非战、航海自由、贸易平等、公里正义、保证国际和平等。要求建立新的国际秩序,以确保避免战争、实现和平。 <br />2.现实主义学派 <br />现实主义学派以国家为主要行为体,以权力和国家利益为动因,认为权力既是国家的主要手段,又是国家追逐的目的,系统的结揭示了冷战时期国际政治的现实。其理论的核心是权力政治,支柱是均势,目的是寻求权力与和平的途径。 <br />3.新现实主义学派 <br />新现实主义学派认为当前世界处于一个相互依赖的时代,重视包括东西南北关系的全球系统研究和实际政治的研究,鼓吹“问题政治”的国家政治观。它把国际政治看作一系列的问题领域,突出经济问题对政治问题的作用,认为国际政治中除了冲突与对抗外,还存在着沟通、协调与合作。 <br />4.行为主义学派 <br />行为主义学派:主张用实证的方法和定量分析来解释国际政治行为 <br />五.国际政治学的中国特色(略) <br /><br /><br />第一章 总论 国际政治的总体面貌 <br />第一节 国际政治是国际社会的体现 <br />一.国际政治的定义 <br />1.定义 <br />国际政治,指的是行为体间围绕权利、权力和利益实施外向决策的活动及相互作用形成的有机整体,是全球范围内战争与和平、冲突与合作、强权与民主、人权与主权、剥削与发展、结盟与不结盟、动乱与秩序等现象和关系的统称。 <br />2.国际政治的两重性 <br />既是围绕权利、权力和利益的矛盾运动,又是追求稳定秩序的过程 <br />二.国际社会的基本特征 <br />1.国际社会是一个总系统,或称母系统,包括许多的子系统和孙系统——即政治系统、经济系统、军事安全系统、文明文化系统的总和。 <br />2.国际社会充满对立统一,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冲突,国际社会各种行为体间关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具有广泛的共同利益和共同责任,也有种种分歧和对立,既矛盾又统一。 <br />3.国际社会处于多中心状态,有序与无序并存。首先,国际社会与国内社会不同,它不具备国家属性,也无世界政府,没有统一的主权、统一的法律、统一的价值观念和统一的伦理道德。在国际社会中,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因而政治经济权力分散,也极不平等,处于多中心状态。其次,国际社会逐步建立的一套公认准则和国际控制调节机制,但由于公认准则不具备国内法那样的法律效力和权威性,因而反对强权,维护公认准则,只能是一个协调和斗争的过程,因此,以众多主权国家为基础的国际社会经常处于有序无序并存之中。 <br />三.国际政治显示国际社会的基本面貌。(略) <br /><br /><br />第二节 国际政治是一种综合现象 <br />一.国际政治是世界经济的集中表现 <br />在国际社会中,政治与经济既密切相联,密不可分,又相对独立,具有各自的内在规律。它们之间的基本关系是:世界经济是国际政治的基础,国际政治是世界经济的集中表现,两者不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而且相互渗透,相互转化。 <br />1.国际政治以世界经济为基础和根源。国际政治是伴随着经济生活国际化过程出现的,其体系、格局和秩序的形成与演变取决于世界经济的发展。世界各国在国际政治中地位的兴衰反映了他们在世界经济中的实力对比变化。对于世界经济的变化,国际政治的反映也快慢不一,时而迅速,时而缓慢,时而灵敏,时而迟缓 <br />2.国际政治反作用于世界经济。国际政治虽然以世界经济为基础和根源,但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独立性,即具有特殊的发展形式和发展规律。其主动表现在于,它能影响和制约经济政策的指定和实施。 <br />3.国际政治向世界经济渗透。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国际形势的发展,全球性问题日益增多,世界各国的相互依存进一步加深,促使政治军事化转向政治经济化,而且渗进国际经济,相互融合,使其政治化。 <br />二.国际政治以国家对外战略的相互作用为主要内容 <br />1.含义: <br />国际政治不是各国对外战略之和,也不仅仅表现为并存,而是各国对外战略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既有相互影响与相互制约,又呈现出相互竞争与冲突以及相互协调与合作,从而联结为一个不可分割的体系及其结构——格局和运行秩序,真正构成国际政治的基本内容。 <br />2.体现: <br />国际政治的主要内容,集中体现在美国、中国、西欧、日本、俄国和以不结盟运动为代表的第三世界国家的对外战略的相互作用上。 <br />3.国家对外战略定义: <br />国家对外战略亦称国际战略和全球战略,指的是国家为了国家利益,从国际全局出发,运用外交的谋划和指导。其目的是实现本国国家利益,其特点是具有长期性和全局性。 <br />4.国家对外战略与外交政策的区别 <br />国家对外战略是对全局的一个较长时期的分析认识和综合谋划,外交政策只是实施国际战略的行动手段和具体措施。 <br />三.国际政治的直接目标和主要表现是国家权益 <br />1.国家权益定义: <br />国家权益,又称国家利益,即权利、权力和利益,是国家对外活动的动因。 <br />权利即合理合法的权力与利益,具有正当性。 <br />2.国家权益的分类 <br />A强权利益 <br />强权利益,是由权力界定的,它以追求霸权、热衷干涉、迷信实力为特征,奉行“强权既真理”的哲学。 <br />B主权利益 <br />国家主权利益是主权范围内的利益,符合国际法准则,是阶级利益和民族利益的结合及本国利益同世界各国利益在主权原则下的统一。国家主权利益是建立在主权的基础上,只以主权原则为依据,不以实力为标准,不受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制约,也不由权力来决定。主权利益,只能争取和维护,不能扩大,一旦扩大,就是强权。 <br />C主权利益与强权利益 <br />主权利益与强权利益完全排斥,其冲突是不可避免的。这就是造成国际社会动荡和危机主要根源。 <br />四.国际政治充满意识形态色彩 <br />意识形态 <br />意识形态即政治、法律、道德、哲学、艺术、宗教等社会意识各种形式的总称。 <br /><br /><br />第三节 国际政治是一个整体 <br />一.国际政治是行为体相互作用形成的“合力”的表现 <br />1.这种“合力”不是国际政治各行为体单个力之和,而是这些“力”相互作用融合形成的一个整体力量 <br />2.这种合力不是各行为体的意志和愿望的简单相加,而是所有这些意志和愿望相互冲突,相互制约的集中表现 <br />3.这种“合力”不是由各行为体等同的“力”和固定的“力”组成,而是无数个“力”组成的“平行四边形”,既不平衡,又可以变动 <br />4.这种“合力”不是人为的、主观造成的,而是不自主的、不自觉的。 <br />二.国际政治是体系、格局和秩序的统一 <br />1.相关定义见第一页 <br />2.统一 <br />国际政治体系、格局、秩序均属动态范畴,他们紧密联系,不可分割。他们之间的饿关系是局部同全局的关系,重点同一般的关系。国际政治体系分为全球体系和区域体系,它不是各行为体政治之和,不是世界各种政治现象杂乱无章的混合体,而是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并按一定的规律运动。这种内在联系和规律运动的具体体现就是国际政治的基本格局;这种内在联系和规律运动的运行机制和规则就是国际政治秩序。“格局”与“秩序”属“体系”的关键性组成部分,外延小,只体现在主角和主角间关系上,比较清晰;“体系”范围广,由所有行为体组成,只能从“格局”和“秩序”中显示自己的面貌。,所以正是国际政治的体系及其结构——格局与秩序,理顺了国际社会纷繁复杂的各式各样的关系,揭示了国际政治杂乱无章的种种现象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可以肯定,国际政治就是体系、格局和秩序的统一。 <br />三.国际政治是围绕权益活动的运行状态和运行机制的结合 <br />1.国际政治的运行状态,指的是国际协调与合作,以及国际竞争与冲突。 <br />2.国际政治的运行机制,即国际控制和调节机制(自发均衡机制、自觉调节与控制机制),指的是行为体见就相互关系和国际事务进行协商形成的制度化的组织机构、原则和程序、其目的是维护国际安 <br />全、防止事态恶化和冲突升级。 <br /><br /><br />第二章 行为体论 国际政治的诸角色 <br />第一节 国际政治行为体的基本条件 <br />一.行为体的定义 <br />1.定义: <br />国际政治行为体,指的是国际社会中拥有自己的特殊利益,能参与对外政治活动并发挥与自己职能特性相符作用的实体。 <br />2.构成实体的基本要素 <br />A具有共同利益 <br />B以一定的规则为纽带 <br />C由某种组织结构所体现 <br />3.分类 <br />A主权行为体 <br />B非主权行为体 <br />二.行为体的条件和基本特征 <br />1.条件: <br />A必须是一个实体,具有相对稳定的组织形式和一定的共同利益基础,并以某种纲领原则为纽带。个人除非作为实体的代表,否则不能成为国际政治行为体。 <br />B必须具有交往的能力,在国际社会中发挥同自己特性和职能相符的作用。 <br />C必须参与国际活动,发生外向行为。作为国际政治行为体的条件,关键是参与外向活动,至于怎样参与、能力大小、作用强弱,是否独立自主,均无关紧要。 <br />国际政治行为体的三个条件是统一不可分割的。它以实体为依托,以交往能力为基础,以外向活动为标志,互相联系,相辅相成。 <br />2.特征: <br />国际政治行为体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决定了它的基本特征是稳定和外向。 <br />三.行为体的类型(P71) <br /><br /><br />第二节 国际行为体 <br />一.国家的特征和类型 <br />1.国家四要素: <br />定居的居民、固定的领土、健全的政府组织、完整的主权 <br />2.主权与国家 <br />A主权定义:是一个国家固有的属性,指的是国家独立处理内外事务的最高权力,包括管辖权、独立自主权、自卫权和平等权。 <br />B主权的基本特征: <br />主权的基本特征是具有完全的独立自主性、最高的权威性和无可非议的合理性。 <br />C主权与国家的关系 <br />在国际政治中,国家成为重要行为体,关键在于拥有主权。国家由于拥有主权而成为具有严整的组织结构和完全独立自主地位的重要行为体。具体的说: <br />a主权赋予国家独立的内外职能,即对国内社会和国际社会进行独立的、有组织活动的职能。 <br />b主权要求国家建立庞大而又严密的由各种机关和人员组成的组织体系,即国家政权机构——主要包括各种国家机关及其官吏和常备军。 <br />c主权使国家产生了强大的凝聚力。主权使能使地域稳定,居民固定,组织系统健全,吸引不同民族、不同阶级的居民,凝成一个坚强的整体。 <br />3.国家的三重性 <br />A阶级性。国家的阶级性,主要体现在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和主导意识形态上。 <br />B民族性。国家作为阶级统治和管理的工具,主要维护统治阶级和领导阶级的利益,但都是在民族范围内才得以实现的,决不能忽视民族利益。离开了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任何阶级,包括统治阶级或领导阶级,都无法完成自己的使命。国家既是阶级的代表,又是全民族的代表。 <br />C国际性(P74) <br />国家的三重性,以主导的意识形态为代表阶级性、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性和以主权平等为界标的国际性,显示出国家的三重凝聚力,是国家行使基本行为体作用的源泉和保证。 <br />二.国家权益(国家利益) <br />1.定义: <br />国家权益,或称国家利益,也可以简称“国权”,是国际政治的动因和直接目标,是各国参与国际政治活动和扮演扮演行为体角色的出发点和归宿。包括: <br />A国家安全利益,即国防安全、政治安全和经济安全,主要是主权独立、领土完整、人民生存和不受侵犯的权益,是第一位的根本利益。 <br />B国家政治权益,即独立自主管理内政外交的权益,维护各自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影响的权益。 <br />C国家经济发展权益,即经济繁荣、科技进步和人民生活不断提高的权益 <br />D国际社会中的平等互利权益。 <br />2.生存权与发展权(P81-P82) <br />3.判断国家利益是否正确的标准 <br />A国家权益应以国家的本质属性(即三重性)为依据,正确处理好阶级权益与民族权益的结合,本国利益和别国利益的统一。 <br />B国家权益应符合国际法公认准则,正确区分主权范围内外的权益。 <br />C国家权益必须相互对等,应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和尊重。 <br />三.国家力量 <br />1.分类 <br />A物质力量:物质的、可见的、可计量的力量 <br />a经济力 <br />b科技力 <br />在国家力量中,经济与科技力是基础,处于中心地位。经济是后盾,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决定和制约其他力量发展的基础力量。其他力量的增长,不仅为经济和科技发展服务,而且只能以经济、科技的发展为前提。经济与科技力不仅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根本保证,成为国家力量的主要象征,而且还将产生国际影响力,成为对外施加影响和追求国家权益的重要手段,甚至超过军事力。 <br />c军事力 <br />在国家力量中,军事力量的地位至关重要,军事力量,特别是核力量,既是解决根本利害冲突的最后手段,又具有强大的威慑力和国际影响力。 <br />d文教力 <br />B精神力量精神的、不可见的、难以计量的力量 <br />民族凝聚力和国民意志的统一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当今世界,不仅是军力、经济力和科技力的对比,而且是人力和心力的对比。关键途径是弘扬优秀的民族文明文化和以主导意识形态为中心的普及政治思想教育。 <br />2.综合国力 <br />国家力量是由构成力综合而成的统一体,可称之为综合国力,是质和量的统一,是静和动的统一,主客观的统一。 <br /><br /><br />第三节 非国家行为体 <br />一.国际性的阶级政党(略) <br />二.政府间国际组织 <br />1.国际组织 <br />A定义 <br />国际组织是跨国界的多国联合机构 <br />B组成国际组织的要素 <br />a一是多国,至少三国以上 <br />b以联合面目出现,有正式的协议作为纽带 <br />c宣布特定的目的和原则,其活动只限于国际事务 <br />2.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发展(P95-P99) <br />三.民间国际组织 <br />1.定义: <br />民间国际组织,指的是政府国际组织以外的国际组织,既个人和社会团体依据民间条约或协定建立的国际组织,其最大特征是“非官方性”。 <br />2.宗教组织对国际政治的影响和作用(P101) <br />3.和平组织 <br />和平组织的作用: <br />和平组织和和平运动兴起了超阶级、超民族、超国家的广泛的群众性和平运动,日益成为反对战争、维护和平的重要力量。 <br /><br /><br /><br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