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9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政府与民众不能总是“隔层纱”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5-14 14:2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为了避免类似悲剧的重演,政府应该在公众参与、依法行事和媒体监督等方面作出改变并发挥更多作用。首先,政府不应将公众作为最后才知道信息的被动方,而应从项目规划和立项伊始就让公众参与其中,做好同公众的对接和沟通工作。公众是邻避问题的直接利益相关者,它们有权参与和知晓。但是,公众参与,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公众参与要求政府降低身段,花费额外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解释和说明,并可能面对公众的质疑、不理解乃至谩骂。许多政府官员认为公众参与费时费力不讨好,做群众工作不若发号施令来得痛快。在这方面,信访制度应得到进一步改革,以适应这种趋势和环境的变化。信访是否废弃另当别论,但至少应该改变政府部门被动接访乃至拦访、截访的思维习惯,变为开门接访乃至积极迎访。就此来说,可以借鉴新加坡的民情联系组(REACH),积极畅通多方面的言路,通过信访发现问题和隐患,为及早解决和规避风险提供警示。
  与此同时,应进一步倡导法治和依法治国的理念,因为这是求解官民冲突的关键路径。以拆迁赔偿为例,政府往往一厢情愿地自行决定赔偿方式和标准,也没有很好地同民众互动和沟通。这种高高在上的傲慢姿态和自上而下的强力贯彻,固然在过去几十年为中国经济增长奇迹和政府执行效率做出了贡献,但其能否持续,特别是适应越来越严峻的社会治理挑战,仍然是一个值得反思的问题。只有将政府与公民之间的纠纷解决纳入法治程序,才能避免政府自说自话而得不到民众信任的结果出现。就拆迁赔偿来说,引入第三方的独立评估师,对房产价值进行估价并协商,才有可能赢得民众认可。
  与群体性事件相伴而生的往往是满天飞的谣言和民众的盲从。很多情况下,中国民众宁信谣言不信政府,很大程度上源于民众对政府的不信任和政府沟通渠道的不畅通。谣言止于事实,政府掌握的官方媒体和开通的微博、微信等新媒体,需要发挥有效的应急响应作用,而不只是宣传阵地的“应景摆设”。有研究显示,在网络删帖方面,政府可以容忍对政府和领导人的谩骂,但却不允许煽动人们聚众闹事,想见政府已经认识到群体性事件的冲击性和破坏力。不过,这也提醒中国政府,与其费心删帖和阻断网络,不如广开言路,特别是开放和鼓励媒体监督,以为其更好地化解社会矛盾提供额外支持。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4-22 07:13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