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89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钱跃君:德法历史恩怨记——德法友好条约50周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4-18 10:57: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人类历史是一部战争历史,德国与法国更是上千年两大民族激烈战争的历史,一直战争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之后,在民主与人权的基础上,两大民族开始和解,成为非常友好的邻邦——如此之友好,在全世界可能找不到第二对——并成为欧洲统一的火车头。1963年1月22日两国签署“德法友好条约”,2013年1月22日,在友好条约签署50周年的纪念日,德法两国全体议员聚首柏林,两国议会象征性地合并成一个共同议会,在柏林议会大厦举行议会大会。德法之间取消了政治与经济国界,使用共同货币,而且两国就像合并成一个国家。

题图:德国总理阿登纳与法国总统戴高乐签署完友好条约后激动地亲切拥抱
德法的领土战争
德国与法国的教科书上都争着称查理大帝(747-814)是他们的国父,尽管查理既不是德国人,也不是法国人,而是两国之间的比利时人(Lüttig)。但德法的建国和两国之间的恩怨,确实要追溯到查理大帝。
查理大帝开辟了欧洲历史上仅次于罗马帝国的法兰克帝国,疆域涵盖了今日德、法、意、荷比卢和瑞士、奥地利。他的儿子虔诚者路易想把江山传给长子洛塔,没想到次子日尔曼路易和小儿秃头查理不服气,兄弟俩在今日法国的斯特拉斯堡结盟,留下著名的“斯特拉斯堡宣言”,德法双语,成为历史上第一份流传下来的德语与法语实物。兄弟俩与大哥开战,次年在凡尔顿(Verdum,今法国东北部)签署条约,法兰克帝国按语言区域而三分天下:洛塔得意大利及由北到南、德法之间的宽条(中法兰克帝国),日尔曼路易获德国(东法兰克帝国),秃头查理获法国(西法兰克帝国)——这就是欧洲三国的首次建国。中法兰克帝国的洛塔继承查理大帝“罗马帝国皇帝”的皇位,几代后962年被德国的奥托大帝夺去,所以欧洲历史上只有德国国王可称为皇帝,后改称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西法兰克帝国继承“法兰克帝国”的国号,一直沿用迄今,即“法国”的原称。德法两位开国国王都出生于查理大帝的皇帝之城、美茵河畔的法兰克福,长兄洛塔出生于查理大帝的老家。
洛塔将中法兰克帝国又南北三分给三个儿子,长子获意大利,次子获洛塔林(Lotharingien,今荷比卢),三子获勃艮地(Burgund)和普鲁旺斯。长子去世后意大利被法国争去,后被德国夺到;次子去世后没有后代(869),德法两位叔叔经历一场兄弟战争,洛塔林最终被德国争到。唯有三子去世后,其江山小部分归德国,大部分归法国。不意德国的路易传四代后断嗣(911),江山留给了五大公爵:法兰克、撒克森、巴伐利亚、施瓦本和洛塔林。而法国查理的后代还在。洛塔林公爵认为那是查理大帝的直系血脉,便加入法国。德国不同意,向法国开战夺回了洛塔林。直到1033年德国的奥托大帝又夺回勃艮地——德国的疆土囊括了当时几乎半个欧洲,统称神圣罗马帝国。
从此以后,德法两国为了争夺有历史争议的勃艮地和洛塔林,代代战争,一直交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例如德法交界的阿尔萨斯地区(Alsace,首府斯特拉斯堡,原属勃艮地),那是德国哈布斯堡家族的发源地,17世纪前部分归法国,部分归德国。17世纪初德国因为新教运动而南北开战(三十年战争),法国渔翁得利,乘虚而入抢占了阿尔萨斯全部。1871年普法战争后,阿尔萨斯割让給德国普鲁士;一次世界大战后划归法国,二战中又回归德国,二战后再被法国夺回,所以现属法国……夹在两国之间的小民百姓只能摇晃在两国之间,一生中要更改几次国籍。欧共体创始人舒曼就生活在这一有争议的区域:一次大战时属于德国,他的母语和所受教育都是德国的,还参加德国军队对法作战;二次大战后他的家乡划为法国,他自然划为法国政治家,并任法国外交部长——他只有一个家乡,却有两个祖国,这样的人才对两大民族的历史恩怨最有切身体会,他对德法和解与欧盟诞生起到了关键作用。
今日的勃艮地基本都划入法国,洛塔林(荷比卢)独立建国。但按照皇家血统来算,洛塔林可能更多属于德国:荷兰、卢森堡皇家是德国中部浪河两岸的拿骚家族(Nassau),比利时是德国巴伐利亚的科堡家族(Coburg)。
德法之间的战争尽管频繁,但在法国受到英国威胁而爆发百年战争时(14世纪),德国又感觉法国毕竟是德国兄弟,都是查理大帝的传人,所以大批德国骑士前往法国对英军作战并阵亡。
德法的遗产战争
欧洲贵族有规矩,只有与贵族联姻才能继承贵族头衔,否则就失去所有继承权。这样,欧洲王室之间必须联姻。德国是欧洲最典型的封建国家,一个大国内有诸侯百国,无论大国(奥地利、巴伐利亚、普鲁士等)小国(只有一座小城的Gera、科堡等),都算贵族。于是,英国、法国、俄国等王室都要到德国来攀亲。有时因为取了别家女儿,结果继承到一个大国,例如奥地利获得西班牙、勃艮地、洛塔林、匈牙利等;勃朗登堡伯爵国获得波兰的普鲁士王国,普鲁士因此归于德国(所以二战后划入波兰应当算回归);德国中部的拿骚国获得荷兰一小城市布雷达(Breda)、后来成为整个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国王。但有时却因为嫁出了女儿,结果被人抢去一个国家,德法之间的许多战争就是由此而起。尤其在法王路易十四世时代,他的战争几乎都是针对德国,且都是因为联姻而爆发的遗产战争。
德国中部法尔茨国王女儿嫁给法王路易十四世的弟弟。老国王去世时没有男性后代,便将王位传给他的旁系,并立有遗嘱。法国认为遗嘱无效,女儿有继承王位权,法国要获得整个法尔茨侯爵国,于是向法尔茨发动战争,德国巴伐利亚和萨克森公爵国、勃朗登堡伯爵国等全部参战抗法。法国没有得逞。法国军队是从科隆入境,然后向南,于是沿路城市直到法尔茨首都海德堡,都被法军一把火烧掉,这就留下今日的海德堡废墟。
西班牙属于德国(奥地利)哈布斯堡家族,国王女儿嫁给法王路易十四世。法王孙子要求继承祖母遗产西班牙,哈布斯堡家族拒绝,说该女儿结婚时,已经通过婚姻合约放弃所有遗产继承。路易十四世说该合约无效,因为说好西班牙要支付50万金币作为陪嫁,结果没有兑现。由此爆发法、奥之间的西班牙遗产战争,法国夺得西班牙,今日西班牙王室就是路易十四世的后代。
那时的欧洲就是德、法、英三大国,所有主要战争就发生在这三家,所有小国都要依附这三国。例如拿破仑兵败后的维也纳欧洲会议中(1814),确定原来南部的西班牙荷兰与北部的共和国荷兰重新统一为荷兰,结果南部荷兰带着半个卢森堡闹独立,成立比利时。比利时议会立即请德国的科堡家族担任比利时国王,因为科堡家族与英国皇家几代联姻,国王原配就是英国继位公主,公主去世后他娶法国国王的妹妹。即该国王与德、英、法有密切的亲情关系。比利时宣布独立后,北部荷兰立即出兵镇压,法国接着出兵保护比利时,从而使比利时获得独立建国迄今。
德法的民族战争
那时的德法战争都是法国国王与德国各诸侯国国王之间的家族战争,小民百姓只是拿点军饷、当当炮灰而已,还没有“民族情感”,例如法国与德国的奥地利开战,德国的巴伐利亚公爵国和科隆主教国是法国盟军,而德国的勃朗登堡伯爵国(普鲁士)、荷兰王国和英国等是奥地利同盟。更有甚者,卡塔琳娜大帝是普鲁士元帅的女儿,嫁给俄国沙皇后自己成为女皇,居然带兵前来与普鲁士大战,普鲁士国王弗里德利希大帝差点战死于她手。
但法国大革命后的法国社会发生了根本转变,人民“当家作主”,小民百姓不再是为拿破仑而战,而是为法兰西而战,产生了法国式的国家民族主义(注解)。拿破仑占领德国,那是法兰西民族征服德意志民族,由此激发了德国式的文化民族主义(注解),寻根的德国浪漫主义文化由此产生,政治上谋求德国统一壮大以抵御外敌(法国)。
在德国抵抗拿破仑的战争中,被德国政治家与文化人说成是人民战争、圣神战争、十字军东征。1841年德国再度受到法国军事威胁,在此气氛下,亨利?霍夫曼写下“德国之歌”:“德国,德国高于世界上的一切,只要兄弟般地团结起来抵抗”。该歌第一段就成为今日的德国国歌,犹如中国将抗日的“义勇军进行曲”定为国歌一般。在与拿破仑战争中,一支德国的抗法自愿军身穿红黄黑三色军服,红黄黑后来成为德国民族主义的象征,这就是今日德国三色国旗的来源。
法国国歌马赛曲诞生在法国大革命中,但也是为了抵抗德国的奥地利和普鲁士。法国国王路易十六世的妻子就是奥地利国王的女儿,在法国大革命的乱世中,国王夫妻想逃难去奥地利,居然在边境被法军劫持而面临上断头台,奥地利怎能袖手旁观?于是,联合德国兄弟普鲁士进攻巴黎救援法王夫妇。只是,该歌写于名为法国、实属德国的斯特拉斯堡,所以法国痛惜,法国国歌居然是德国作曲家的作品。法国国旗也是法国大革命的产物,与德国无关:蓝色、红色为巴黎(人民)标志,白色为皇家标志,意为国王权力受到人民限制。后又解释成法国大革命口号“自由、平等、博爱”。
19世纪德国的普鲁士崛起,侵并了汉诺威王国、拿骚侯爵国、莱茵侯爵国和经济上统一北德后,为了与法国争夺西班牙王位的继承权,又对法宣战,最后占领巴黎。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被活擒关押到德国,法国被迫割让阿尔萨斯省和洛特林省给德国。卑斯曼宣称:“我们现在正在战场上抵御法国200年来对德国的侵略”。谁能战胜法国,谁才有资格来担任德国的佬大。为此,普鲁士国王就选择在凡尔赛宫登基为德国皇帝,完成了德国的统一大业。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8-4 12:35 , Processed in 0.06250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