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5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大学生热衷考研以缓解就业压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8-15 12:2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新华网济南8月9日电(记者 张志龙 兴越)考研[微博]辅导老师李永乐拿着麦克风在篮球场上讲授‘秘籍’,看台上3000多名学生聚精会神听讲,为的是明年年初的一场考试后,他们可以继续求学生涯,而不必开始求职的艰难历程。
  在中国东部省会城市济南泉城路的一个体育馆内,和精彩篮球比赛一样火热的场面每天在这里上演。3000多人的大课堂每天8点半打卡上课,中午稍微休整,下午5点半才下课,要持续一个月时间。在中国的其他城市,或许规模有大有小,但这样的辅导班比比皆是。
  “上课根本看不见老师的脸,因为离得太远了。”有些腼腆的杨治国抱怨。杨治国是山东一所财经大学的大三学生,学得是和父母反复讨论后选择的经济学专业。
  “经济学是基础学科,就业形势不太好,师兄、师姐找工作一年比一年难,与其到时候手脚忙乱,不如趁早准备考研。”杨治国说。
  杨治国从大二就有了考研的想法,大三上学期开始做准备。和大多数备考学生一样,不上辅导班的日子里,他每天过着宿舍、教室、食堂三点一线的生活,需要学习政治、英语和专业课程。
  中国有句成语叫“有备无患”,考研学生们似乎对这句话情有独钟,记者采访的很多考研学生都认为,越早准备考研,考上的几率越高,就业的压力或能推迟和缓解。
  刚刚硕士研究生毕业在北京某事业单位工作的林晓告诉记者,虽然近几年学历和就业情况有“倒挂”的现象,比如本科生就业率比研究生就业率高,但有些好单位进入门槛就是研究生,你没有硕士学位,连初审的资格都过不了,更别说笔试、面试。再加上有些学生想换个更好就业的专业,也会选择读研。
  中国大学生就业面临巨大压力,统计显示,2013年中国应届大学毕业生达到699万,接近香港总人口数量。由于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专业设置结构性矛盾等多种原因,不是每个毕业生都能找到合适自己的工作。而随着中国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张,很多人选择了把读研当做就业的“避风港”。
  中国1978年恢复研究生教育,到如今已经35年。统计数据显示,最近几年,中国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持续增多,已从2008年的120万人增加到今年的176万人,考研学生数量呈稳步上升态势,每年增加10万—15万人。
  “在学校每天5、6点起来占座复习考试,晚点就没了;上辅导班休息上厕所都要排很长的队伍,体育馆的座位太拥挤了,长时间坐那腿脚很憋屈。”这是杨治国自己体会的考研“热度”。
  “他们中或许只有30%—40%的学生能够考上研究生。”一位考研培训机构的老师告诉记者。
  据了解,2013年中国硕士生招生总规模为53.9万,与报考的176万人相比,考录比在3:1左右,也就是说,平均3个人中只有1个人能考上研究生,而这个比例这些年一直较为稳定。
  中国最大的教育门户网站之一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13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数据报告》称,就业问题带动考研热快速升温,2009年考研报名人数明显增加,且之后几年连续快速增长,2013年考研人数较2008年已增长了50%。调查数据显示,超过半数的考生对考研专业是否对口并不是很在意,而更看重与就业紧密相关的学校名气等因素。
  山东大学[微博]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志业认为,目前考研热度不减,很多人考研是为了增加就业的筹码,而研究生学历在一定程度上也确实可以增加就业筹码。
  “就业对考研的影响肯定是第一位的,中国的用人评价体系把学历高低作为指标,所以很多学生抱着人力资本投资的心态去读研,可能研究生毕业之后会有更好的工作。”刘志业说。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19 01:26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