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4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考研英语 利用英文歌学好英语翻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5-2 15:59: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利用音乐学习英语学习翻译是最好的、最生动的、最有趣的一种形式。歌词翻译给英语学习爱好者,给翻译学习爱好者,开辟了一个全新的天地,足以让我们陶醉于美妙的音乐中,自己的英语的各种基本功底也随着飘渺的音乐“冉冉”而上,从而突飞猛进。

  那么怎么利用歌词学好翻译呢?

  一、理解是翻译的前提

  The Rose这首英语歌词分三节,每一节八行,前六行明显在铺陈,后两行明显在推出歌曲的高潮,深刻表达自己对“爱”的观点。以下简单的分析在这首歌词翻译中的理解难点问题。

  第一节前八行,it is a river that drowns the tender reed这个句子中,有一个定语从句,说的基本意思是“河流淹没了水草”。好多同学没有理解这个句子,有人竟然翻译为“有人说爱是淹没在温柔芦苇中的小河”,出现了明显的理解错误。第二句话it is a razor that leaves your soul to bleed的基本意思是“是剃刀留下了灵魂在滴血”,这个句子中,理解的要点是leave这个单词,是“使”的意思,字面意思可以翻译为“留下”。上面译文中,用“丢下”略显突兀。最后,you its only seed是一个省略句,省略了系动词are。省略是诗歌中经常采用的方式,目的是要使各个句子节奏整齐。同时only是“唯一”的意思,这个句子的意思是说“你就是那唯一的种子”。所以,陕西一位梁兰琼同学提供的整个译文很精彩,但是她就把这个句子翻译为“而你,只是花的种籽”,用了一个“只是”,明显改变了句子的意思,所以不太妥帖。

  第二节中间八行,沿用的仍然是大量定语从句,比较好理解。但是,在It's the one who won't be taken, who cannot seem to give这个句子中,由于有双重否定,导致了很多同学在翻译的时候出现了理解错误。其实,英语的双重否定和汉语的双重否定一样。可以这样来理解“不被带走的人,似乎不愿意给与”,或者理解为完全肯定“只有带走了,才愿意给出”。同时,这个句子中,be taken和give这两个词比较抽象,不太好理解。其实,我们可以看出,所谓“被带走”就是“爱被别人带走”;“给与”就是我们“给与别人爱”。所以,温州市谢聪同学翻译为“是它,不曾离去,不曾给予”是一个比较不错的译文。当然,需要说明的是,珠海市邝嘉慧同学翻译为“一个不被爱的人,永远不会付出爱情。”;以及河南省襄城县张静同学翻译为“留守在原地的人儿对爱犹疑”;也都非常精彩。

  二、音、英、汉融会贯通

  歌词翻译需要考虑到“旋律和节奏”。所以,在翻译的时候,需要照顾到英语、汉语、歌词和旋律等各方面的因素,在选择合适的汉语词来翻译英语的时候则显得比较重要。而在笔者查看的所有译文中,没有一个同学考虑到要照顾“音乐,韵律、节奏”等问题。说简单一点,歌词要适合“唱”,有节奏和韵律才能“唱得响亮”。

  就拿The Rose这歌词的第一节前八行来说吧。每两行基本构成一个英语句子,有明显的英语韵脚“river, razor, hunger, flower是一组押韵;reed, bleed, need, seed是一组押韵”。仔细听听音乐的旋律,我们还发现,英语原文每一行都是6个或者7个音节,照顾到双行所配合的旋律稍长,所以,基本采用汉字的“六言和七后,翻译为:

  有人说,爱如潮,

  淹没了,孱弱水草,

  有人说,爱似刀,

  留下了,血溅魂飘,

  有人说,爱太渴,

  痛苦中,紧紧索要,

  我却说,爱如花,

  你就是,生根的苗

  综上所述,歌词翻译的基本方法是:多听歌曲,读懂了英语歌词,简单匹配英语为汉语;仔细调整汉语译文,直到比较满意之后,再跟着英语歌曲的旋律哼唱一下自己的汉语译文;再稍微冷却一下自己的译文,隔段时间再把英语和汉语,加上旋律拿出来琢磨,直到完全满意为止。

  “译可译,非常译”,没有所谓“标准的译本”,只有不断的探索和斟酌。翻译的乐趣,就在于,猛然间,得到灵感,找到一个合适的词来精确的表达原文。只有在推敲间,我们的英语水平和翻译能力,方能在“歌词翻译”这种鲜活的学习方式下逐渐提高。

来源:考研教育网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2 04:35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