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1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荷兰在建全球最大“地球之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4-12 21:58: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荷兰东部小镇奥尔斯特正在开发一处别具特色的居民小区,形态各异的23栋环保“地球屋”将在此“落户”,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地球之舟”。

  从路边望去,工地上呈现一派忙碌景象,还不时传来阵阵欢声笑语。首栋木结构“地球屋”已拔地而起,业主和志愿者们正在垒砌“轮胎墙”。其它“地球屋”也已陆续破土动工,场地上堆放着废旧轮胎、沙土、秸秆和木材等各种建筑材料。入口处一角的10多间“汽车房”和活动房是施工人员的临时住所,一个显眼的大型蓝色拱形工棚则是公用的“工作站”,安装着各种加工机械,还备有一应俱全的其它施工工具。

  得知是远道而来的中国记者,“地球屋”协会负责人杰克先生热情地陪同我们参观了施工现场,并详细介绍了该居民区的建筑理念和与众不同的环保特色。“地球屋”源于美国建筑师迈克·雷诺兹的创意。上世纪70年代,雷诺兹提出了房屋建造新理念,其核心是房屋实现能源自给和废物再利用,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当初,雷诺兹曾在美国新墨西哥州陶斯的沙漠地带建造了“地球之舟”,意喻“在明日之海里航行的独立船只”。如今,雷诺兹的建筑理念已漂洋过海,“扎根”于荷兰的奥尔斯特镇。 

  在最先动工的那栋房屋内,有几个头戴安全帽的人在紧张施工。南面是厚厚的玻璃窗户,屋顶还开一个较大的圆形玻璃天窗,均可吸收阳光。另外几面墙体内铺着秸秆,再外加一层装满沙子的废旧轮胎墙。这种设计和所用再生材料,可基本解决屋内的取暖问题。屋顶上还将安装太阳能电池板,满足用电需求。杰克告诉记者,此房屋可称作样板房:充分利用太阳能;废物再利用,“就地取材”;没有建筑技能的人都可以自己动手建房,而不是承包给建筑商。其它房屋也都会体现这三条建筑理念。

  莱恩正在“工作站”忙着干活,他是一名电脑工程师,在当地政府部门工作。他告诉本报记者,他已把城里的房子卖掉,在这里建造自己向往已久的“地球屋”。工作之余,每逢节假日和周末,莱恩就来工地工作,目前正在垒砌轮胎外墙。令他十分感激的是,还有一些亲朋好友和志愿者前来帮忙。这些热心的志愿者大多是荷兰人,也有来自德国、法国、比利时、丹麦和英国等周边国家的志愿者,他们利用休假或周末在这里做义工,助人为乐。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8-2 20:37 , Processed in 0.06250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