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03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天津人民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书籍介绍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
发表于 2012-10-31 15:20: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定价:35.00元,书号:978-7-201-06470-3

作者简介:孙涛,男,1967年生,天津人,博士。现任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MPA中心主任,全国MPA教指委委员。主要研究中国政府与政治、政府理论和地方政府。
毕业于南开中学,先后就读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科学系、爱荷华大学经济系、芝加哥大学商学院、南开大学政治学系。2010—2011年牛津大学访问学者。天津市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2010)、二等奖(2006),“天津市优秀教师”、“天津市优秀留学人员”,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社会兼职包括天津市政府决策咨询专家、中国机构编制管理研究会理事等。

内容简介:全面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既不是简单的政治口号,也不是政府局部的改革,而是转变政府职能的新阶段,是“历史压力之下的历史性选择”。
首先,本书将服务型政府置于中国政府发展的背景下,分析典型国家政府角色的演变,基于国际比较探讨公共服务的内涵,提出各级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是现代国家内在规定性的必然要求。其次,论述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地方政府是关键,完善公共财政体制是核心,坚持“政府主导”、“中央列举事权、剩余权归属地方”、“适度市场化”原则,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调整政府纵向管理的“职责同构”模式。再次,借鉴国际经验,以政府规制治理为手段,强化公共信息服务。最后,指出建设服务型政府,需要结构合理、规模适度的公务员队伍,加快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强化服务绩效管理。
中国的服务型政府建设,既是一个“适应条件”与“创造条件”相结合的过程,也是“学习”和“创新”相结合的过程。本书提出与现阶段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相适应的策略选择是“规制—服务型”政府,并提出分时段、分地区的建设思路和对策组合。

章节介绍:
第一章 导论
第二章 政府角色与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理论分析
第三章 服务型政府建设与构建公共财政体制
第四章 服务型政府建设与完善政府规制治理
第五章 服务型政府建设与加强公共信息服务
第六章 服务型政府建设与推进行政体制改革
第七章 结语

《中国行政区划改革研究》 定价:38.00元 书号:978-7-201-07748-2

作者简介:赵聚军,河北永年人,管理学博士,现任教于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主要从事行政区划、城市治理、地方政府管理的教研工作,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等多个在研课题。目前已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多篇被《新华文摘》和《人大复印资料》转载。

内容简介:长期以来,行政区划研究主要限于政策工具层面,整体理论层次有待提高。与中国相比较,西方国家的地方政府体系多是在长期的历史演进中自然形成的,“区划”色彩有限,已有研究也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也就是说,行政区划在中国的重要地位决定了我们更需要从政治发展和政府治理模式转型,特别是从政府职能转变的视角,强化相关研究。
本书立足于基础理论研究,并尝试构建了一个全新的理论分析框架。具体来看,通过历史经验、理论支持和现实反映三个层面的分析,本书将行政区划调整与政府职能定位的内在联系归纳为:行政区划改革基本目标的确定,主要取决于政府的职能重心定位及相关制度安排,而行政区划改革本身则始终以不同的形式服务于政府的基本执政目标。在此基础上,结合对政府职能重心定位的具体界定,进一步将当代中国行政区划改革的应然指导理念归纳为“控制—服务”导向:对于省级政区的调整,应主要从适度发挥行政区划的控制机能、维护中央权威的视角审视;对于地市以下层级的行政区划调整,则应主要从统筹公共服务、降低施政成本的视角评判。最后,结合实践,本书对“控制—服务”导向进行了推广,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现代化进程中的阶层分析与政治整合》定价:48.00元,书号:978-7-201-07585-3

作者简介:吴晓林,山东莱阳人,政治学博士,中央编译局博士后,现任教于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兼任剑桥大学Journal of Cambridge Studies编委。先后就读于中南大学公共管理系和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2009—2010年受国家公派到牛津大学进行联合培养博士生的学习和研究。在《教学与研究》、《天津社会科学》、《公共管理学报》、《人民日报》等重要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多篇论文被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全文转载;参编参著教材专著3部,在《联合早报》、《中国社会科学报》等发表时政评论百余篇;曾获教育部首届“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全国“挑战杯”一等奖、全英博士论坛二等奖、全国社会科学研究生论坛一等奖等荣誉奖励。是中南大学十大杰出学子、南开十杰获得者。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结构改革与政治整合、城市治理与公共政策。

内容简介:分化与整合是社会发展的一体两面,有分化无整合的社会必然***,有整合无分化的社会必然冻结。我们当前所处的社会,阶层分化、利益矛盾逐渐凸显。因此,如何应对社会结构变迁,维护社会稳定与实现政治现代化,是本书力图回答的问题。
本书依托现代化启动以来的历史图景,深入研究和比较中、英、美、日四国在各自发展进程中,如何实施政治整合来维持社会稳定、推动政治发展。总结了英国“妥协渐进”的政治整合模式、美国“多元均衡”的政治整合模式、日本“集团主义”的政治整合模式,指出了发达国家阶层分化与政治整合的不同阶段和转换原因。回到中国本身,分析了1949 年以来阶层分化与政治整合的五个不同阶段及其经验教训。在总结和比较的基础上,得出一些基本规律:阶层分化与政治整合构成现代化的一种“双向运动”,二者之间的均衡是顺利推进现代化建设的保证;良性的政治整合具有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政治发展两方面的功能。
中国对于阶层分化及其后果的不适应,导致在分化与整合之间出现了总体性失衡。针对历史经验和中国现实,有必要促使政治整合机制由“问题解决型”(Problem-solving)向“目标前瞻型”(Goal-Setting)转变,寻找与阶层分化均衡相适的整合机制。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5-19 04:11 , Processed in 0.06250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