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1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越南立法再次考验我南海外交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7-7 12:51: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越南缘何此时通过海洋法

  21日,越南第十三届国会第三次会议正式通过《越南海洋法》。该法已准备多年,多次被提上立法日程却未果,此次能够顺利通过,有三大背景:

  一是越南海洋意识与战略的提升。自1975年南北统一以来,越南一直较为重视海洋问题,在海洋疆域和岛屿主权、海洋油气资源开采、海洋立法方面,均竭力争取主动。越共在1976年“四大”、1982年“五大”和1986年“六大”上就已经开始加强关于海洋疆域、海岛主权和海洋管辖权的立法,并制定了多方面、跨领域开发海洋的政策。1991年,越共中央提出“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结合国防安全开发海洋的最大潜能”。2006年越共“十大”后,越南的海洋战略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和完善。2007年越共十届四中全会将海洋战略作为主要内容进行专题讨论,通过《至2020年海洋战略规划》,使之成为体现国家意志,面向海洋、面向未来的全面战略。由此可见,《越南海洋法》是越南海洋战略中的重要一环,是越南海洋意识提升的必然结果。

  二是美国重返亚太,美越关系迅速升温。自2009年美国宣布重返亚太以来,在不断加强与传统盟国关系的同时,也加大了对越南、缅甸等非盟国的工作力度。2010年,美国国务卿克林顿出席在越南河内举行的东盟地区论坛,公然声称“南海事关美国国家利益”,并在与越南高层领导举行双边会晤时为其“打气”。今年6月3日,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历史性”地访问越南,参观了金兰湾等敏感地域,并宣布加强两国在国防领域的对话和合作。20日,第五次美越政治、安全与国防年度对话在河内举行,双方公报称,“南海的领土主权争端须通过和平方式解决,不许强迫和使用武力;各国领土和附近海域的主权要求必须符合包括《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等在内的国际法律规定”。在美国的支持下,越南感到“底气”十足,对华示强心理上升,不仅国内的涉华经贸负面新闻急剧增长,近日还派出苏-27战机巡航南沙。此次国会通过《越南海洋法》,也是基于这种心理。

  三是中菲黄岩岛事件。越南制定海洋法的构想酝酿已久,早在1998年就已列入其国会的立法计划,2009年《越南海洋法》草案形成以来,越南政府和国会常委会已多次提出修改意见并试图强行通过该法案。在我外交工作的努力下,越南均未能如愿。4月10日中菲黄岩岛对峙以来,中菲南海战略博弈升级,中国战略中心和外交重点均转向菲律宾。越南有意借中国注意力转移、东西不能兼顾之机,“趁火打劫”、“火中取栗”。5月21日,越南第十三届国会开幕当天即宣布要讨论并通过《越南海洋法》。

中国应当如何应对南海挑衅

  《越南海洋法》无视中国主权,把中国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包含在所谓越南“主权”和“管辖”范围内,严重侵犯了中国的领土主权。这不仅是对1958年越南总理范文同对华照会的公然违背,还加剧了南海紧张局势,对来之不易的中越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构成挑战。

  近期,南海周边部分国家种种挑衅行为不仅是对中国战略智慧和耐心的再考验,也是对中国和平崛起的重要检验。在看到这些国家对华防范、斗争一面的同时,也应看到,合作仍是中国-东盟关系的主流,东盟能够以比较积极的姿态应对中国崛起。中国应从长远战略利益出发,以大局为重,继续加强中国-东盟合作的力度和深度,但同时也要着力做分化瓦解的工作。

  一是坚持东盟在我国周边战略中先行先试的优先地位,继续深化经济利益联系,创造新的关联纽带,在投资、援助等领域向东盟适当倾斜。

  二是积极发挥经济手段的“大棒”作用,在经济合作中有目的、有选择的“厚此薄彼”。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是大局、大势,但在特定时间点、甚至一段时期内,有意针对个别国家甚至局部地区制造经贸摩擦乃至进行经贸制裁不仅不会影响中国和东盟关系,还将有利于在南海树立威信,维护我国相关权益。

     (作者单位: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 南亚东南亚及大洋洲研究所)

发布时间:2012-06-28  作者:褚浩  来源:大众日报 2012年6月23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18 13:08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