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035|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07年考研,如何正确认识政治考试大纲修订内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
发表于 2006-8-14 19:52: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07年考研,如何正确认识政治考试大纲修订内容
[ 2006-7-11 13:41:39 | By: CTLSJ ]
  
四,第四类重点是考试大纲进行调整,因而教材也进行相应调整、或者考试大纲虽未进行调整,但是教材却由于种种原因进行了调整的考查要点。这里所谓的教材可以包括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织编写的与考试科目对应的五本示范教材,但主要是指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写的《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理论考试大纲解析》和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写的《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理论考试分析》,《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理论考试大纲解析》(以前名为《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理论考试参考书》)可以说是唯一一本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写的研究生入学考试专用教材,是考试大纲之外最为直接的命题依据,而《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理论考试分析》则是细化考试大纲,分析往年考试情况,对研究生入学考试进行宣传和介绍的重要材料。二者的重要性,权威性都远非其他的复习资料所能代替。这里所谓的调整,可以分为新增知识点、修改知识点和删除知识点三种情况。删除知识点一般不再作为考查内容,这里暂不多说,我们着重谈一下另外两种情况:

(一),新增知识点,一般都认为就是原来没有而在新大纲上增加的知识点。但是,这个增加其实并非那么简单,一是新增知识点存在一个与原大纲的知识点的关系,与教材的关系问题;二是必须考虑新增知识点之所以被增加的原因问题。

就前者而言,实际存在着这样几种情况:其一是往年的大纲和教材都确实没有这样的知识内容,就是新大纲完全增加的,如2003年大纲在《毛**思想》部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条目下增加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直接目标和根本目标”,在“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中增加的“中国***是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统一论者。毛**关于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论述”;05年增加的“科学发展观”的内容,等等。这一类内容在06年在《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有“人对物质世界实践把握的基本环节(多选)”、“价值的选择及其实现”、“文明和文明形态”、“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革命和改革”、“社会发展与以人为本(大题)”等内容。其二是往年大纲虽然没有列出,但教材内容,甚至《考试分析》都已有完备的论述,如06年新增加的“联系和系统(38题Ⅱ)”、“实践的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作用”等内容,只不过“联系和系统”属于在原教材的内容上只加了一个标题,“实践的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作用”在原教材中的标题则是“实践是人与世界相互作用的中介”。其三是往年大纲虽然没有列出,但教材内容,甚至《考试分析》都已有部分论述,新大纲明确列出后,教材内容又进行了修改和补充,如06年新增加的“社会经济结构的内容和功能”在原教材中就已经论述了社会经济结构的内容,新教材只不过把原来在“生产关系的本质和内在结构”中关于“社会经济结构的功能”的论述与之进行了合并,“价值的评价及其尺度”则是在原来教材的相关部分增加了“价值评价是主体在对客体属性、本质和规律认识的基础上,把自身需要的内在尺度运用于客体,对主体和客体的价值关系进行评判”,“整个人类主体的根本利益是确定主体实际需要的最高尺度,因而也是价值评价的最高尺度”这两点关键内容,使之更加丰满和明确。这和以人为本是一致的,而且大概对38题Ⅱ命题中“放眼世界,以整个人类主体为命题的出发点”具有一定的暗示作用;对其问题的回答也有提示作用。

再就后者而言,新增知识点之所以被增加,情况也比较复杂,但最为主要的则是这样几个方面:其一是为了在理论内容上能够突出地贯彻党中央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是因为中央有了新的理论创造,新的工作重点;或者是因为学术界对相关内容有了新的探索,形成了统一认识的理论成果。这些,都是原来没有的思想观点或者原来还不够成熟的思潮、学说。补充上来可以算是与时惧进。如04年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列为专章进行考查,05年增加了“科学发展观”和“中国和平崛起(06年修改为和平发展)”,06年增加的“社会发展与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等,都有这样的特点。其二是为了进一步完善理论体系,对相关内容进行更加系统深入地学习。这是原来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中已经就有的,补充上来可以说是实事求是。如06年增加的“中国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发展”、“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 等等,都有这样的特点。其三也是原来就有,以往被忽略了,现在补充上来,有利于对党中央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提供新的理论基础,加深对党中央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的理解,有利于理解和解决社会上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这些,补充上来,可以称之为实事求是与与时惧进相结合。如以往增加的有关中国古代哲学的内容,05年在《毛**思想》部分增加的“发展商品经济,利用价值规律”的内容,都有这样的特点。当然,也有的知识点的增加并非一方面的问题,如03年大纲在《毛**思想》部分增加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直接目标和根本目标”,在“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中增加的“中国***是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统一论者。毛**关于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论述”,(03年36题的考点之一)可以说对以上的条件都完全符合。而这也是当年这两个知识点都进行了命题的原因之一。

(二)至于修改的知识点,在内容上也有以下几种情况,其一是大纲列出的知识点进行了修改,但是由于其主要意思并没有发生重大变化,因而教材内容也没有变化。如06年大纲把原来的“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修改为“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内容和意义”、把“实践是人改造物质世界的活动,是人的存在方式”修改为“实践的本质”等等都是这种情况,特别是在《毛**思想》部分,大多数知识等的文字表述都进行了修改,但教材内容并无变化。其二是大纲列出的知识点进行了修改,因而教材内容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如《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的“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修改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教材内容进行了全面修改;《政治经济学》部分的“效率与公平”修改为“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理顺分配关系,解决收入差距过大问题,促进社会公平”,教材增加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公平的关系的论述,强调补充了“在收入差距过大的状况下,必须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促进社会公平”的内容,删除了“初次分配注重效率与再次分配注重公平”的论述。其三,在教材中当然也存在着很多大纲知识点没有修改,而教材内容进行了修改、补充的部分。如《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在社会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协调发展”一目(是可持续发展、和谐社会建设的理论基础,也体现了38题Ⅱ),增加内容多达三处,超过原有内容的一半;《毛**思想》中的“毛**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独创性发展”,05年仅毛**思想六个方面的内容就有2000多字,06年进行了高度概括,仅用了100多字,但内容更丰富,并对该目的内容进行了补充;再如《邓小平理论》中“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和纲领” 一目增加了2005年3月4日胡Jintao同志就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的四点意见。

而考察考试大纲和教材中知识点进行修改的原因,主要也无外乎这样几点:其一,是为了更好地贯彻中央精神,贯彻落实党中央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的内容。如《政治经济学》部分06年的“效率与公平”修改为“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理顺分配关系,解决收入差距过大问题,促进社会公平”,05年原“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修改为“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并在教材中增加了“现代产权制度四大特征”的论述都属于这种情况。其二,是为了完善教材内容,如《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在社会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协调发展”一目,在06年增加的三处内容。其三,有的是对原来的论述进行更加科学的表述,如《毛**思想》统一战线部分关于两个联盟的论述,05年为“一是劳动者之间的联盟,即工人阶级同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的联盟是基本的和主要的联盟;二是劳动者和非劳动者之间的联盟,即工人阶级和全体劳动人民同一切可以合作的非劳动人民的联盟,这是非常基本的,但又是重要的和不可缺少的联盟”。06年则修改为“一是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工人阶级同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等其他劳动人民的联盟。二是工人阶级同可以合作的非劳动人民的联盟,主要是无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也包含特定历史条件下无产阶级和一部分地主阶级、带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联盟。(考察了多选)在这两个联盟中,第一个联盟是在阶级利益根本一致基础上的劳动阶级的联盟,是统一战线的主体,是基本的、主要的联盟。第二个联盟是被剥削者与剥削者之间的联盟,是非基本的、次要的,但又是  不可缺少的”。当然,也有一些修改只是文字方面的处理。

显而易见,这一类重点既然有这样的一些特点,那么,其能够成为命题内容也自然就是顺理成章的啦。如03年第8、12、16、22、35题都是当年新增加的知识,分值达到16分,超过了1/6。04年直接考查新增知识的有第10、11、16、题,体现新增知识的有第5、26、27、36题,05、06年则更是体现了科学发展观这一新的主题。但是,这又并不是说,新增知识点都可能成为命题内容。05年大纲增加了“可能性和现实性”和“中国和平崛起(06年修改为和平发展)”,很多辅导教师和考生朋友都对之投入了大量的努力,绝大多数模拟试题都出现了相关的大题和选择题,有的甚至不惜用了3000多字来解释“中国和平崛起”的理论,但我们却认为这两点都不可能进行命题,原因是“中国和平崛起”的理论在教材中的份额基本无法出大题,既不能分析应用,也无法进行辩析,如果出主观题也是只能作为反对“中国威胁论”的配合内容,但“中国威胁论”者之所以把中国当作威胁,就是因为中国正在崛起,这种针锋相对的命题思路难免显得过于直接干脆,不大符合中国人的习惯。而且,实际上我们也还没有崛起,如此授人以柄,和邓小平同志“韬光养晦、善于守拙”的方针也似乎不大一致。而前者,除了教材内容单薄,还有一个教材标题为“可能和现实”,与大纲和教材内容并不完全一致的问题。大概也正因如此,06年的教材对这两个知识点都作了修改。

当然,我们不能指望每一个考生都能够独立地解决以上的这些问题,因为,并不是每一个考生都必须达到专业水平。但是,通过我们提供的材料,尤其是在我们举办的培训班的讲义中,我们完全可以向考生朋友说明能够成为命题重点的那些重点。只不过由于种种原因,大多数考生朋友是没有机会得到这些材料的,所以,我们建议,得不到这一资料的考生朋友不妨认真研读一下大纲修订说明,倾听其具有的弦外之音,或许也可以部分地把握考试命题的重点。

《 考试大纲》 是教育部颁布的、指导命题和考生复习的纲领性文件。近几年来考生都已经充分认识到《考试大纲》 的重要性,并且在复习过程中也都严格紧力图跟新大纲来选择复习资料,制订复习计划。但大部分考生对新大纲内涵和外延并没有研读透彻,忽略了许多隐藏在大纲里的命题信息。

如果我们仔细对照历年大纲的“修订说明”与当年的考试试题,就会发现大量题目均直接选自“修订说明”中的内容。这些命题信息均在当年大纲的修订说明中有所暗示和表述,自2004 年起《 考试大纲》的修订说明转入《 考试分析》 中,同时把以往在“修订说明”中提到的具体增加的某知识点的表述省略,只提及一些修订原则或精神。尽管如此,考生只要对比前一年的考试大纲考查的知识点,归纳和总结出大纲新增的知识点,也是能够挖掘和捕捉到命题信息的。

2004 年版的大纲修订说明指出要全面贯彻和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并与“两课”相关内容全面接轨,事实上主要就是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当年的试题中大纲新增知识点命题主要有:“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和谐发展”、“两个务必”、“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政治文明的进步”、“毛**关于社会发展阶段的论述”、“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股份制的性质和形式”、“三农问题”等,总分达到22 分。

2005 年版的大纲修订说明仅提到贯彻十六大及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并对某些概念、表述的提法进行了更新。从试题命制情况来看,主要有:“人权入宪”、“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培养、吸收和用好各类人才”、“农民增收的方针”、“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坚持与时俱进的科学内涵”、“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科学发展观”等内容,直接考查到的更新内容总分达到了20 分左右,而联系到“科学发展观”的可以说涉及了大部分主观性试题。

2006 年版的大纲修订说明也仅仅是提到根据中国***第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在大纲的适当位置增加了“社会发展与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知识点。2006 年直接考查大纲这一主要指导思想的是第37 题,考查“建立健全社会主义保障体系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这一知识点。新增的知识点主要考察了“人对物质世界实践把握的基本环节”、“联系和系统”、“价值评价、价值选择及其实现”、“解决收入差距过大问题,促进社会公平”、“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构建以现代产权制度为基础的现代企业制度”、“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经济因素和文化因素对世界政治的影响”等,总分达到了50 分左右,应该是历年新增知识点中的最高分了·

另外,除了这些重点,体现在教材的编写上,我们还可以发现《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理论考试大纲解析》有这样一个特点:“根据理论内容重要程度的不同在详略方面进行了有选择性的处理,对于考试大纲中某些陈述性、过渡性的文字未作过多展开,对于某些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比较重大的内容则不惜笔墨,力求全面、辨证地阐述清楚”。因而,根据《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理论考试大纲解析》对一个问题论述的深入程度,我们也可以找出其编者心中的重点。而找出了他们认为的重点,恐怕也就基本找出了命题的重点。当然,这里的能够把握“对一个问题论述的深入程度”,必须是建立在对相关理论内容比较熟悉的基础上的。对于一般考生朋友一时恐怕还是问题。但只要认真地读几本书,多问问具有一定政治理论水平的朋友,也一定能够获得不少的收益。

这里,还必须说明的是,由于政治理论考试本身的特殊性,其重点内容也就绝对不可回避,这也正是政治理论考试的重点内容之所以容易把握的主要原因。但是,也同是因为这一原因,为了应对猜题、押题,避免使考题与各种辅导机构的所谓热点问题“亲密接触”,一方面,原本在召开中央全会后即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召开命题工作会议,进行正式命题的工作日程甚至会延后至考试前的一个月,其中可能还加入了对所谓名家押题信息的搜集;另一方面,就是积极地采取了“迂回战术”,即对重点内容进行旁敲侧击或考查更为深一层次的内容。例如,05年大纲和教材都增加了“科学发展观”的内容,而其在理论内容上又是党中央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是具有重大理论创造的中央精神,因而,很多人都直接对“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容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但命题却巧妙地迂回到具体考查(1)“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其自身(意识)的关系”(34题),迂回到具体考查(2)经济增长速度与扩大就业这一体现“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并兼及和谐社会建设的问题(35题);迂回到具体考查“自然资源和可持续发展”问题(37题);迂回到具体考查“改革、发展、稳定的辨证关系”问题(33题)。因而,这也就要求我们对所谓考查重点必须有一个深刻的、清醒的认识。或者,换句话说,对于在整体上成为重点的内容,对于所谓重点内容是否能够成为试卷的考查重点,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其间还有一个进行比较、联系、甄选的问题。这里,所谓“比较”,就是进行知识点与知识点的比较,进行知识点与中央精神的比较,进行知识点与形势政策的比较,进行知识点与能力要求的比较,进行知识点与往年考查内容的比较;所谓“联系”,就是进行知识点与国内外热点问题的联系,进行知识点与考查目标的联系,进行知识点与命题形式的联系,进行知识点与命题材料的联系,进行知识点与对考生水平的预测情况的联系;所谓“甄选”,就是在比较和联系的基础上结合考生的实际水平,结合考试的命题方式,结合教育测量学的原理,结合考试的性质、特点和目的,结合考试与被考试的双方自身的因素和备考的环境因素寻找最适性的内容,最终找出考查的具体内容。显然,只有这样的内容,才是当年所谓“真正重要”的内容。

这里,我们必须强调的是,07年考研是比较特殊的一年,随着《**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出台,科学发展观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系统的理论体系,第四代领导集体的发展思路得到了全面展现,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成为当务之急,也成为不可动摇的指导思想,这也必然要体现到命题中去,而且甚至可能影响到整个命题的基本思路和内容方面的整体布局。所以如何真正全面、系统地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实际成了07年考试成败的关键,而关键的关键是我们必须明白教材中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部分增加的有关科学发展观的内容,仅仅是科学发展观提出之际的一些概念性的解释,最多也只能算是科学发展观的狭义解释,不能代表已经经过发展,日臻成熟的科学发展观的完整的、系统的理论体系,想要真正理解和掌握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我们必须阅读上述《建议》,最好是《纲要》出台以后的专著,或者更加认真地学习《建议》和《纲要》。

  
阅读全文(221) | 回复(11) | 引用通告(0) | 编辑
  


上一篇:陈先奎邓小平理论笔记
下一篇:冷运生《政治理论考试大纲》和《政治理论考试分析》学习指导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楼主| 发表于 2006-9-5 10:20:14 | 只看该作者
我为人人,回帖分享,起码的美德
免费考研网www.freekaoyan.com
1#
发表于 2006-8-14 20:14:17 | 只看该作者
我认为就是加了一些中央新近与政策有关的知识。
新增的基础知识点也不是很吓人,
只要专门看一看应该不存在什么问题的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19 12:47 , Processed in 0.156250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