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9256|回复: 13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申精)2012年北大国关国政专业考研经验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
发表于 2012-4-20 21:43: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前言;

               第一部分:准备篇;

               第二部分:过程篇;

               第三部分:方法篇;

               第四部分:参考书目;

               结语;

前言

        2012年考研的硝烟已经散尽,新的一年考研征程又已经开始了。最近有很多新兵问我关于考北大国关国政专业的各种问题,我都一一耐心进行了回答。不过后来我发觉总是来回讲一样的东西是一件极其低效率的事。所以我在这里把最近问到我的考研相关的问题和我的经验进行一个汇总,希望对各位有志于考取北大国关的同志们有所帮助。不过我认为我所谓的“经验”不一定具备普遍适用性,所以照搬照套可能造成严重后果。我只是希望通过详细讲述我的“经验”和过程能够对大家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和复习方法有一定的帮助。我在备考复习中也走过很多弯路,但万幸的是都很快在师哥师姐的指导走了出来。写出这一篇帖子相也算是继承一直以来北大国关考研的这群人中互帮互助的传统吧。

        先做一个自我介绍。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第一部分 准备篇

        “为什么考北大?”话说每一个文科生心中都有一个北大梦。北大作为“天朝第一牛校”,自然会吸引广大考生“趋之若鹜”。就我个人而言,主要是想去感受真正的大学的氛围(UIR比我的高中还小),想接受更好的教育,更关键的是想认识更多和我有共同志向和共同话题的人。当然,某师兄的鼓励也是我有勇气报北大的重要原因。“为什么考北大国关?”我从高中开始就一直对国关相关的东西都比较感兴趣,大学以来我每天花在看国际新闻上的时间比较多。而且可能由于本科是从所报的国政专业被调剂到日语专业的缘故,对国政多少还怀有一丝怨念。所以我决定不考本专业的研以后,我能选择的也就只有国关国政了。

        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相信很多新手和我去年一样,下定了决心考北大国关研究生却不知从何下手。下面我将从“己”和“彼”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首先要明确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也就是“知己”。在下定决心考北大国关之前,你应当知道你的优势和劣势是什么。“我适不适合考北大国关?我可以凭借自己的哪一点从人群中脱颖而出,成为那被录取的5%?我的弱点在哪里?”如果外语不好,高中或大学又读的是理工科,大学期间又忙于社会实践活动,如果真想凭着半年或一年的时间考入北大国关的话,那可能付出比一般人更加艰辛的努力都不起作用。我在2011年9月第一次去北大听课的时候认识了一个研友,他说他就租住在北大附近,已经考过两年的北大国政了,正在准备考第三次。刚听他这么一说我就直接被吓尿了,退缩了。但后面我调整了心态,对自己说:“没事没事,他的第一年只达到了我的高中水平,第二年只达到了我现在的水平,我们现在在同一起跑线,一切都没有定,嗯,加油”。最后的结果是,我在3月19日参加复试的时候也没有见到他。

        我在2011年3月作出决定时就开始问过自己我的优势是什么。思来想去我逐渐总结出我有如下的优势:1.我*语基础还不错,不用花时间在外语上可以拿高分;2.我高中时候学文科,两个月复习公共政治不是问题;3.我高中文科综合基础很好,高考时在最后20分没时间细写的情况下客观题拿了120分,对文字的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也还很好,可以迅速掌握国际政治学科的话语体系;4.大学里保持了高中的学习习惯,能够静下心来看书;5.本科也叫国际关系学院,离北大近,不仅有主场优势,也有心理上的优势。6.家人尊重我的选择,自己年纪也不大,即使二战也没有压力。7.有一帮同考国政的好研友,可以一起讨论复习时遇到的问题。

        其实要问我这些条件会多大程度帮助我考上北大,我心里也在犯嘀咕。但是列出的这些优势至少给了我一个积极的心理暗示,让我在复习的后期在面对各种压力的情况下能够不断这样安慰自己,并最终挺过来。考北大国关的考生绝大多数是跨专业的,而且北大本校的极少。在思考自己优势的时候,这些因素也要考虑在内。

        我的劣势就是非国政专业出生,基础知识欠缺,一切都得从头来。不过我相信时间和技巧可以弥补我的劣势。在权衡了我的优势劣势之后,我给自己定下了一个目标:日语85,政治75,专业一100,专业二100,共360分。按照过去几年的分数线来看,360分可以稳进复试了。初试考完以后我核对了下答案,估分是350+,最后正如我所料到的,354分。整个考研的过程中,我都对自己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认识和了解,也一直在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所以要说我这篇经验贴已经酝酿了一年了一点也不为过。

        其次是“知彼”,也就是“北大国关好考吗,考什么,怎么考”的问题。我认为相对于光华、CCER、经院,北大国关算是比较好考了。但客观的说,北大国关的录取率还是很低的。09、10、11三年全院的平均录取率分别是6.47、5.41、5.15。**党史和科社专业稍高,也不过是15%左右。国际关系专业近几年的报考人数都在200以上,却只有4个录取名额,录取率甚至低于3%。从2012年的情况来看,国政专业有129人报考,实际录取8人;国关专业有173报考,实际录取4人。这样的录取比例很容易让人在复习的后期产生极大的心理压力(其实我在复习的后期心理上就很煎熬)。报考的考生组成来看,二战三战的人较多,且实力强劲。单从国政专业来看,近两年录取的多为二战的考生。

        2011年3月打电话告诉家里人说我要考北大国关的时候,我爸问我:“北大国关好考吗?”我回答说“不好考,今年考上的师兄师姐中只有一个是一次考上的。今年实在不行我明年就在北大租个房二战吧”。爸听了停顿了一会儿,意味深长地说“你这么大了也没受过大的挫折,考一考,受一受挫折对你也好”。囧!不过我觉得这已经不是信任与不信任的问题了。录取率放在那里,搁谁心里都会发毛吧。

        从考生的报考专业来看,近几年接近75%的考生报考的是国关国政这两个北大国关院的主干专业。当然,我在这儿也要旧调重弹,谈一谈北大国关专业和国政的区别:根据我的了解,北大的国政专业偏重于地区研究,如东亚研究,中东研究;而国关专业偏重于大国关系。两个专业的专业课二也各不相同,分别是国政的战后国际关系和新中国外交和国关专业的国际关系史。我个人认为国政专业的录取率虽相对较高,但是复习的强度更大;国关专业复习可能相对轻松,但是录取率较低。其实5%和3%的录取率相差也不大。如果真是只想要一个北大的牌子的话,不妨报考北大录取率较高的社会学系。我之所以选择国政专业,是因为国政有我喜欢的方向东亚地区研究,而且我也希望成为梁云祥老师的弟子。

        考过北大的人都说北大阅卷压分很厉害,如果没进复试连调剂都不好联系。从我的母校UIR的情况来看,我今年的考研分数甚至没达到相关专业的复试分数线,更别说调剂了。我猜测北大老师倒不至于有意“压分”为难学生,可能是老师的作风比较严谨---没答对的话,不给分就是不给分,字写得多也不给辛苦分。考虑到北大国关的超高淘汰率,在做出决定前一定要谨慎,一旦下定决心考北大就要做好失败的心理准备。

        北大国关研究生入学考试一共考察四门:公共政治(满分100分,全国统一命题)、外语(100分。英日俄语全国统一命题,法德语北大自己命题,据说德语偏难。)、专业课一(150分,全院统考)、专业课二(150分,不同专业考察内容各不相同)。公共政治选择题和客观题各50分。试卷结构是16个1分的单选,17个2分的多选,5道10分的材料解析题。材料解析题回答在专门的答题纸上。考研日语是60分的选择题和40分的主观题。试卷结构是20个1分的完型,20个2分的阅读理解(4段文章),15分的日译汉,25分的作文。全卷都回答在机读卡上。北大国关的所有专业课都不指定参考书目,所谓参考书目都是历届师兄师姐总结出来的。由于我报考的是国际政治专业,所以我会在专业课二强调“战后国际关系和新中国外交”。想考国际关系专业的同学可以百度“帅先村君”,这位仁兄今年初试成绩国关专业第二,而且是一战成功,他的经验帖很有参考价值,而且人超级好O(∩_∩)O~

        下面讲一讲国际政治专业的专业课。专业课一,政治学概论。一般大致分为政治学基础和国际政治学概论,两部分在考题中各占75分。具体而言也可以细分为五个部分:政治学、西方政治思想史、比较政治制度;国政概、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专业课二,战后国际关系和新中国外交。分为三部分:战后国际关系史、新中国外交、地区和时政热点。师哥师姐推荐的两门专业课的书买下来应该会有30本左右吧。我用过的书的书单、以及我对每本书的简单的评价附在帖子最后面。

第二部分 过程篇

        3月决定考研以后我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收集信息:参考书目、课件与讲义、前辈的经验和学习方法、出题老师、答题方法等等。这些信息绝大部分都可以在北大官网、考研论坛和国际关系论坛上找到。过去一年中我收集到的各种资料有1.06G。最近很多要考研的师弟师妹都直接找我拷考研资料,我几乎是毫无保留的赠送。但是我还是建议要有一个自己收集的过程。只有经历了自己辛苦收集这一个过程你才会明白每一份资料的不同价值,在使用的时候才会对不同的资料有不同的着重点。

        总的看来,我的复习大致分为两轮。第一轮是3-11月(扫书和做笔记为主),第二轮是12月-考前(记忆总结为主)。下面简单讲一讲我的大致复习过程:2011年3月花了一整月的的时间看了王逸舟教授的《西方国际政治学:历史与理论》一书,做了一遍笔记。这时候由于我没有任何国政基础,所以看得很艰难,尤其是后面讲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那一部分看得我头晕眼花。王教授的书本身的质量是非常高的,但由于自己知识储备上的局限,“范式”和“结构现实主义”的“结构”两个词就够我纠结好几天。期间抽空去清华听过一次阎学通老师组织的研讨会;4-6月上旬看了5本政治学的教材,这段时期所看的书内容不难,让我思考很多,每天都感觉收获很大很有成就感。例如搞清楚了“合法性”与法律没什么关系、中国近几年这么多的“群T幸事件”与政治参与的联系、西方语境下“共忏主义”与东方语境下的差别等等;6月下旬-7月准备期末考试为主,顺便看了看国际政治概论的3本书;8月上旬回家;回学校后的8月下旬-9月初,我进入了整个复习过程中效率最高的一段时期。期间看了2本西方政治思想史的书籍。由于知识的不断积累,我在这段时期对政治的认识也发生了飞跃性变化;9月的后半期-10月下旬看国际关系史相关书籍,并作了91页的笔记。;10月末看了中国外交的相关书籍,同时也开始翻看公共政治的大纲;11月看了与中东、民族主义相关的书籍,公共政治开始做题,整理了几个热点专题。到这时我的第一轮复习才基本结束;12月是我在整个复习过程中最痛苦的时候。一方面公共政治的复习压力袭来-,另一方面专业课一和专业课二也不敢懈怠,各种需要记忆的东西(特别是国关史)把人都快逼疯了。进入2012年1月我反而变得淡定起来,把教材放在一边专心看自己以前做的专业课笔记。考试的前一天晚上又把公共政治翻了一遍,然后才安心的睡下。

        最后的审判日终于到来。我在北大本校考,考场是二教501教室。考室不大,里面大约有60人,略显拥挤(要偷看选择题的话肯定看得到),不全是国政专业的考生。虽然提前踩过点,但到1月7日上午我进了考室才发现我的座位是第一排。密封试题的纸袋就已经放在座位上了,但考生只被允许在密封袋上填写个人信息,不能打开。开考的命令一下达就开始考试的倒计时。这时需要用小刀轻轻划开密封袋,迅速取出试题作答。密封袋上有两个舌头,在外地的考生考完以后需要自己密封试卷然后上交。在北大本校考的话,将会有监考老师统一收集并密封试卷。第一天上午考公共政治,下午考日语。公共政治里面的好几道选择题都是考前一天翻过的,大题也有肖秀荣压中的题,最后一道题甚至是约瑟夫·奈的“软实力”。整体感觉不难。日语我感觉偏难,至少比12月考的日语专八和做过的10年、11年的真题要难,时间也不充裕。考完我很郁闷,觉得上80分没戏,优势不再了。不过我很快调整了心态,因为第二天的专业课才是重头戏。晚上回到学校吃完晚饭后便在寝室里看自己的笔记和讲义,不到11点便睡下了。第二天坐地铁来到北大,在寒风中冻了好一会儿才被允许进楼。专业课也被密封在纸袋里。打开以后有16页A4答题纸和一张印着考题的试题纸。试卷结构是名词解释6或8道+简答4道+论述题2道。专业课一还算顺利,基本都知道是什么,有一些概念还专门背过。像“宪の政”那道题我在前一天还刚好和同学讨论过。“政党分赃制”我也在复习的时候专门用手机查过,在中午还和同学讨论了好半天。下午考专业课二,感觉不太容易。虽然第一道论述题里面涉及的TPP我在考前看过,但也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有一道10分的简答题没复习到,最后一道30分的论述题里涉及的“多边外交”概念我也不大理解其具体内涵。更可怕的是,我两门专业课的论试题都只答了一页多,“多边外交”那一道论述题由于答题时间不够我甚至无耻地打上了两段省略号!!!而我看以前师哥师姐的经验贴,他们都答了3-4页。所以我做完后回学校的路上感觉特别忐忑,但由于前面3门感觉还好,也并不至于完全绝望。考完和同学坐地铁回学校时天已经黑了,路上小猴子从云南发来短信问“考得如何?”,我回复他两个字:“有戏”。

        考完后的3天是对自己惩罚式的放纵,在寝室里连续通宵了3晚,早上7点才睡下。后来在网上对了一下明王道日语给出的参考答案,60分的选择题得了46分,让我大失所望。寒假在家也是各种颓废。2月在家里实在是呆的无聊,便在凤凰网上找到考研政治的答案看了看,算出选择题得了43分。但客观题不容乐观,估计会得30分。最后得分是73+(实际72)。日语给自己估了80-(实际78)。两门公共课总分估了150(实际150)。专业课一也看了看,给自己估的分数是名词解释:4+3+3+2+5+3+5+3=28简答:7+6+5+10=28论述题:第一题7+4+7+4=22分,第二题:14分,共36分。总分102+分(实际104分)。由于对专业课二感觉不太好,所以给专业二估的总分=名词解释28+简答28+论述题36=92+分(实际100分)。以此为基础,我推测总分应该是350+。

        2月底回到学校,过着像猪一样的生活----不出成绩真是没心情做正经的事。28号和小威约好了一起去北大听潘维老师的讲座。早上9点多我们在西苑搭上公交刚走不远,郭同学打来电话,告诉我北大的成绩出来了。我听到手一抖,急忙对她说“拜托帮我查一下,我的报名号是110199115”。等待的那一刻我感到我的眼角都湿润了。过了好久,电话那边传来声音:“你进了,排名第四。” 听到后我的一阵耳鸣,心脏也堵在了嗓子眼上。后面都也不知道怎样走下公交走到讲座所在的教室里去的,上午潘维老师的讲座也是草草地听过。中午和赵师兄见了一面,赵师兄告诉我很多关于复试的事,收获颇大。

         回到学校以后短信通知了几个熟人我进复试的消息,收到鼓励无数。几天后国关官网上出了复试通知和名单,被告知复试将在3月19日进行,18日下午会考外语听力。复试能够准备的其实不太多,期间听了听日语专八的听力,看近几期的《世界知识》和《参考消息》,整理了凤凰网、新华网、腾讯网上国际时政热点专题。听力考试的前一晚上北京下了雪,下午在三教外的寒风中等了很久。日语听力是完全按照新日语能力考试N1标准来的,由于是按专八来准备的,而且没有试音时间,所以前几道题都没太听进去,还好后面调整了心态,做得还算顺利。为了应对第二天的面试,下午我回到学校拜托了5个相关专业同学给我做了一次模拟面试,他们都给了我很多中肯的建议。事实证明这确实是有效的,第二天真正面试的时候一点都不紧张。进屋里面试的时候,先是按要求做了3分钟的自我介绍,后来老师又向我提了三个热点问题:阿拉伯の春中伊斯兰复兴运动兴起的原因,在埃及的表现;钓鱼岛问题中日双方各自的宣称主权的依据,钓鱼岛对中国的意义、解决前景;TPP与东亚合作的关系以及中国的应对;有点尴尬的是三个问题我都没有提前准备到,只能凭着记忆和理解回答,所以感觉并不好。快结束时,吴强老师还给我加试一道题,“你刚刚谈到了第一岛链,那去那边的地图上指出钓鱼岛的位置。”整个过程的气氛是都是很轻松的,张海滨老师和吴强老师一直都笑眯眯的。听北溟客师姐说北大国关复试如果挂了都是安乐死,亲身经历后发觉果然如此。

        面试完后感觉一身轻松,下午回到学校后便好好睡了一觉。等录取结果的日字是煎熬且漫长的,每天各种刷论坛和官网,也完全没有学习的欲望。后面花了一周时间帮一个叫佐藤的师姐修改博士论文,这段时间才稍微感到充实。4月9日下午北大国关官网上录取结果正式出来,一切才最终尘埃落定。耗时一年零一个月的考研生活正式结束。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5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136#
发表于 2016-11-1 07:17:1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1#
发表于 2015-5-22 21:27:58 | 只看该作者
谢谢lz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8-22 02:05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