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21|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经验分享] 我的考研经验2(转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3-29 12:17: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硕士研究生的初试对于考场纪律及其他事项的要求非常严格,和高考差不多,比如不准携带手机,不准在考试结束前半小时以前交卷出场,等等。然而在实际上,具体操作过程中,会因不同的考试点的情况而有所不同。严格的考试点,视开手机即为作弊(无论你的原因是什么),考试结束铃响后必须停笔,否则视为作弊,考试期间不允许出考场(包括去厕所等理由),等等。而有些考试点(大多数),要求上并不十分苛刻,考试开始前老师提醒你关手机,如有需要,去厕所,考试结束铃响后提醒你不要再写了,这样而已。但是考试期间如果你确实必须,中途去个厕所,老师也许会答应的(但这当然会耽误宝贵的时间),结束铃响后,如果紧张得忘了在考试前填写考生编号了,抓紧时间补上,老师也可让你完成。视不同考场中的老师的要求而定,然而大部分情况中的老师都还是比较好的,他们也明白这是一次意义非凡的考试,如果行为不太影响考试,他们是可以同意的,所以在考试时,没有必要特别紧张。
初试结束之后就进入复试过程。初试的成绩一般会在二月底或3月初由报考的院校在其网站上公布,由每个人自行查阅。初试成绩符合学校要求的考生可以进入复试,继续进行选拔。复试时间学校间不统一,34所自主划线的学校复试时间一般开始较早,从三月底到四月初进行,其他院校在四月中旬以后一直5月份的都有,这期间包括了调剂的时间。每个学校的复试时间都在3-5天左右的样子。包括笔试、面试等内容。而具体的考核方面,各个学校有自己的侧重。
复试分数线的划定分学校、科类、专业等具体细节。34所自主划线的学校有权自己确定复试分数线,而不必先向教育部汇报。具体地说,包括科类线、单科线、专业线三个级别。科类线指的是学科门类的分数线,比如某年清华的工科分数线是370分,那么,报考计算机专业、力学专业等工科类专业的同学的总分必须要在370分以上,否则不可以进入复试。单科线指的是几个单科的分别的分数线,以四门为例,比如某年清华的工科类单科分数线为政治65、英语60、业务一80、业务二90(四个单科线相加不一定是科类分数线,它们之间无必然联系),那么任何一个工科类清华考生,四门的单科分数必须在这四个线之上,否则没有复试机会,即使你的总分在370分以上,如395分,但业务一只考了70分,这是不可以的。专业线指的是报考的专业的分数线,这也是最重要的一道线。这里各学校的要求还有不同,有的学校是专业统一划线,而有的学校是方向分别划线,比如计算机专业分三个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线可以以计算机专业统一进行,也可以按不同的方向分别进行(前者对于招考时选择的不同的方向影响比较大,方向的选择在这里失去了意义)。以专业统一划线为例,比如某年清华的工科类计算机专业线为390,那么报考清华计算机的考生需要总分在390分以上就可以进入复试了。自主划线的学校都有自己的复试比例,如1:1.5,这个意思也就是,如果本专业计划招生100人,但有复试资格的人为150人,最后复试结束后,学校根据两次考试的成绩综合(初试和复试),择优录取前100名学生(实际操作上可能人数有出入,但大体这样),排名靠后的50名同学必须调剂或者被刷。学校根据自己的复试比例确定复试的专业线,从高到低给初试成绩位于复试比例内的同学复试机会,这就是上述的专业线的来源。自主划线学校的复试线一般会在初试分数确定后半月内确定,之后即通知进入复试的学生进行复试。
非自主划线的学校的复试线确定一般要在四月中旬左右,而且他们一般只能划专业线,科类线和相应的单科线要以国家线为准。国家线是教育部(也许吧)划定的分数线,一般是在四月份会公布(这可能就是非自主划线学校的复试要在四月中旬以后才能进行的原因),包括科类线和相应的单科线。通常的情况是,科类线中的四门(例如)科目的单科线有对应关系,单科总分为100分的科目,单科线统一,单科总分为150分的科目,单科线统一。比如某年的国家线为工科类300分、工科类政治45分、英语45分、业务一70分、业务二70分。各个学校在此线基础上,自行制定本校本年的某个专业的总分线,确定复试人员。如某非自主划线学校的某年的计算机专业分数线为320分,那么满足上述国家线要求和该专业线要求的考生就可以有复试资格。非自主划线学校的复试人数确定并不统一,有的是差额录取,有的是非差额录取。所谓差额录取,即复试比例为1:1.x,最后还要刷掉部分符合复试要求的考生,而非差额录取的考生,即复试人数为1:1,这样只要满足复试要求,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就可以算考研成功,可以被录取了。类似地,各学校根据自己的专业复试比例情况,划定分专业的分数线。另外,上面所说的国家线的划定,还要分若干个地区有不同。全国分为三个区,分别为A、B、C区,各个省份位于不同的区中(请参考相关的规定)。国家线的科类线和单科线,一般来说,A>B>C,级差在2分左右。相当多的情况下,这个级差会影响复试进而影响录取的进行,特别是对单科英语危险的考生。所以可以通常地说,考研的难度,考C区的学校比考B区的学校要小,更比考A区的学校要小。
复试在考研过程中所占的比重,据每个学校而有不同。很多重点学校把复试在最后成绩的计算中的比例设置的很大,那么对这样的学校不用说,复试是需要下一个大功夫的,而这个复试过程院校重视的可能并不是书本上的知识的掌握,而大多是动手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相应的复试想得高分就不太容易,特别是对外校学生来说)。而也有一些院校的复试成绩比例并不是很大,在国家(教育部)要求各高校必须保证复试的一个比例之前,有的学校甚至基本上凭初试成绩就选择录取,表现在很多复试的比例为1:1的学校专业上。然而很多人在考研开始直至初试结束后甚至更长的时间里,误解了初试和复试的关系,认为自己如果在初试中发挥不好,其不足可以通过好好准备复试轻易地进行弥补,这是非常错误的。就初试和复试两者的重要性而言,上面已经说过,初试是重中之重,形成这个问题的原因,其实是多方面的。对于不是特别优秀的大多数人来说(如果特别突出,可能会被老师发现复试会比较顺利),一方面,初试成绩不是特别好的同学,心里没底,通常会徘徊在复试准备和转而去找工作及其他的选择中,如果可以过关进入复试,自然成绩不会太好。第二,非本校考生,即使专业相同,但本科学习中的重点和其他要求很可能与报的学校的要求有出入,而且很多学校的复试题目(笔试等)会出的比较难,想得好成绩不是容易的事。第三,虽然复试比例现在都比较大(如30%或更多),但是就整个复试的成绩来说(包括笔试和面试等等方面),大部分同学的分数都是很接近的,差距不会特别明显,而且差距明显的地方一般出现在一个考生在某个方面不足时,容易比其他人低很多分,而不是出现在一个比较优秀的考生比其他人高会很分,这样累加起来,最后的成绩导致的名次变化不会很显著。最后,对于绝大多数学校的绝大多数专业来说(和其他同学交流后得出的),初试的名次和最后的总名次变化很小,也就是说,复试比例非1:1的,被刷掉的同学一般情况下总会是初试中排名靠后者,当然,我们不否认初试中很多人可能会发挥不好但实际上很优秀,复试中会表现地比较显眼,但是大部分的情况是,他们是牺牲者,这个现象是考研成功者的切身体会,在现实的研究生录取工作中大量存在,深层的原因不去研究,换一个角度想一下会了解。
调剂工作在整个复试过程中都会出现,有时和正常考生的复试同时进行,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校内调剂,一个是校外调剂。校内调剂是指考生的成绩符合科类线以及相应的单科线,不够报考的专业的专业线,申请从报考的专业转到另一个所报考的学校中的专业上,进入复试了却在复试后录取中被刷,也可以进行校内调剂。如A报考清华的计算机专业,政治80,英语65,数学一130,计算机专业综合130,总分405,而清华的工科线及单科线分别为380,70,55,100,100(顺序同举过的例子),计算机专业的复试线(或者具体为某个方向的复试线,以学校要求为准)为410分,没有该校计算机专业的复试资格。但同时,清华的力学专业报考人数不足或者报考的满足复试要求的人数不够,那么需要招收调剂生,一般情况下,如果学校的生源充足,以先本校后外校的顺序进行调剂,甚至总分院校不考虑外校调剂生。这样,上述的考生A就可以申请调剂到清华的力学专业,调剂可能要填写一份调剂申请,接下来的过程,会随着复试时间开始其进入调剂程序,相应的笔试面试等方面,就不同的学校情况,有可能会随力学专业的复试生一起进行,也有可能会和计算机专业的复试生一起,或者参加专门为调剂生准备的考试。如果最后符合学校的要求,考生入学后就可以进行清华的力学专业进行学习。校内调剂一般是在学校公布各个专业的专业复试线后开始,和具有复试资格的考生一同进行的,因此,在这里可以看到,如果你报考的是34所自主划线的学校,那么你比非自主划线的考生先有调剂机会(校内),这也可以理解为你有多一次的调剂机会,因为在4月中旬大部分院校开始复试和调剂后,如果你的校内调剂没有成功,可以进行其他院校的校外调剂过程。校外调剂是指不符合所报学校专业的复试要求或者进入复试被刷,也不能校内调剂或者放弃校内调剂的考生,寻找其他学校的某个专业参加其调剂复试的过程。招收校外调剂生的学校,会在相关的网站上通报其专业缺口情况,考生在这些学校和专业中如果找到合适的,要和相应的学校招办联系,如其允许你进行调剂复试,考生就可以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上填写相应的调剂申请(调剂报名),这个调剂申请不要求只能有一个,可以申请多个感兴趣的学校和专业联系调剂。之后就要进行调剂生录取的阶段,具体的考试项目和要求看学校的安排,调剂时符合要求的考生,同样作为正式录取的考生,于学校开学时入学。但对于学校中的奖学金或者公费名额少的情况中,以调剂形式录取的学生,得高等奖学金和公费的机会要比正常参加复试录取的考生小的多,即使成绩可能会比较好。校外调剂一般在4月份国家线公布后开始进行,一直持续到研究生录取工作的最后,至于校外调剂的时间安排上,不同的学校安排不一样,有的可能与普通考生的复试同时进行(甚至比普通考生的复试时间还要提前),然而相当一部分院校的校外调剂生可能会单独安排,在普通考生的复试工作完成之后开始。
三、学校和专业的选择
学校和专业的选择,对最终考研的成败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校和专业选择的合适,有利于复习的进行,考试的分数也会比较理想,以后的研究生生活就会顺利一些。然而如果学校或专业选择的不恰当,很容易之后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学校报的高了,考上的机率要小,专业选择的难度大,复习会困难,学校报的低了,虽然考上很容易,但在读研后可能并不满意,学成后实际意义可能就不大,心理上的压力也会大的多,所以选定一个合适的学校及报考专业是十分必要和现实的问题。客观地讲,考研与高考过程不同,考研一般都是个人安排,靠自己的自觉去学习,以自己的考研动机支持完成这个艰难的过程。在初试开始之前,对绝大部分第一次接触考研的同学来说,对自己的真实水平并不太了解,没有练兵考试,没有模拟训练,你所拥有的,只能是某些老师或者机构出的模拟题,估计自己的水平,而有些情况下,这些模拟题和真题之间是很有差距的。甚至是在初试结束之后,大部分人可能并不能确定自己到底考的怎么样,除了很少的猛人外,一般都会觉得考的不太好,但事实上,在最后的成绩公布的日子后,成绩都会比自己的估计稍好一些。考研初试的公共课是在你所报考的学校所在的省级单位判卷的,不同的省份掌握的严格程度是有不同的,通常的情况是,北京和上海等大城市的分数都压缩的比较低,有些省份就比较宽松,不同的省份间,同样的一份试卷,最后的分数差二三十分是很正常的。所以对分数的估计情况还要视报考的不同省份而定。而对自己分数的估计是对学校和专业选择有直接导向作用的一件事,做好这个工作,真实地把握自己的成绩和水平,是对整个考研意义重大的事。
学校和专业的不同选择,对考研本身的难度是不一样的。非重点学校和1:1复试比例的专业,难度相对要小的多,对这些考研选择,实际上是很轻松就可以完成的一件事。复习的压力要小,也不用那么拼命地学习,最后还可以考上。如果对自己信心不足,可以选择这样的考研目标,非重点学校的专业或者重点学校的非重点专业,这样比较实际。但就大部分情况而言,其实考研如果肯付出,在这一年的时间里好好努力,考上比较好的学校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很多在本科的前几年成绩并不突出的同学,通过考研,最后都去了很好的学校,当然很令人兴奋,这个意思也就是说,考研最后的成败,与本科时的学习成绩好坏,并不存在直接的联系,考研的结果,和考研过程的努力程度是直接对应的。一般来说,考研的目标定在比自己的考前水平稍高一些的学校上是合适的,考研的过程会比较充实,而最后考上一个高水平的学校,对以后的发展和自己心理的安慰都是有好处的。但要在这里说明的一点是,考研最重要的是最后考上,目标定的很远大但最后失败了,这是很悲惨的一件事,能来第二次考研的人是很少的,因为这之后所需要的条件是相当多的,包括家庭的支持、社会条件的允许和自己的信心,而后者是最困难和最不容易获得的,特别是在冲击一个十分向往的理想后失败时,重新站起来并继续为崇高的理想去奋斗,需要很大的勇气。很多人把考研当成自己锻炼意志和检验自己能力的一个过程,想的是拥有这个过程而不在乎结果,这个说法在考研的初衷上是很悦耳的,受很多考研人的追捧,然而,事实上到考研结束时,持有这个想法的人,如果考上了,兴奋不已;如果没考上,要么会后悔自己本可以再努力一点就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了,要么会后悔自己所定的目标应该再现实一点,看到同样经过一年的奋斗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的同学,再考虑到自己也花了一年的时间却毫无收获,这种感觉是可以想象的。所以,考研一次就可,考上才是最终目的,这是我给你的忠告。
学校和专业的选取,应该说是越早越好,越早得把目标确定对以后的复习就越有利,复习也就越稳定。对大多数考研的人来说,专业的确定比学校的确定要早些。专业的选择无非就是不跨专业和跨专业两种,不跨专业复习难度要小些,跨专业难度要大的多(即使初试难度不大,复试时难度也会很大,因为复试时一般都会比较综合)。跨专业的出现最多的是从理工类转到经济类,数学上会有优势,复习时容易一些,但是专业课会开始的时间早些,毕竟复习的时间越长,一般就复习的越充分。很多人跨专业考研是因为原来的专业就业前景不乐观或对自己所从事的专业不满意,转而去一个自己比较感兴趣的专业学习。但无论是什么原因选择跨专业考研,都应该好好研究一下所选择的专业情况,并对该专业的考研信息作尽可能多的了解,因为转向后的专业前景好但入学发现并不是自己想要的专业,是很不明智的。考研专业的选取,以考研准备开始阶段的大三下学期初为宜,如3月份的时间内,确定之后,如果非跨专业,专业课内容量又不大,可以先不用考虑专业课的问题,而如果是跨专业考,建议最好早点开始专业课的学习,并尽可能多地取得一些参考书的支持。这里要提醒的一点是,专业选择对以后的复习影响是比较大的,这个阶段要确定所选专业的考试科目和出题来源,一般地说,公共课考试的参考书比较多,复习起来后如果遇到问题也可找很多同学共同讨论解决,而对于由报考院校出题的专业课试题,复习的难度要大的多,这不仅是因为找相关的资料比较困难,还一个原因是因为很学校对于本校的学生在分数上会有所倾斜,想得高分不容易,所以,专业定下来还不全面,一定要对每科的详细参考资料有一个比较多的了解,对报考院校的专业课出题大纲及相关的真题掌握的尽量多些。
学校的选择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如果有自己理想的学校,那么向那个方向努力就是了,如果并没有十分确定的学校作为奋斗目标,也不用十分着急,因为学校的确定可以一直到复习的中期,在报名确认之前定下来。这个的前提是专业课的科目比较固定的时候,从前期以来的复习过程可以一直地把相关的知识掌握住,在报名确认之前根据自己复习的情况从报名时候选的学校中确定好最后的考试目标。上面已经提过,网报并不要求一定只有一个学校和专业,可以有多个网报,而只需做的就是多申请几个账号,填写不同的学校和专业信息就可以。学校的确定多半是由自己的水平来决定的,如果复习得比较顺利,确认时就可以以好的学校为对象,否则就把目标定的低一些。因此,对自己的情况把握不准的时候,网报时申请若干个账号,报几个不同的学校,最后落实符合实际情况的,是一个很好的主意。
绝大多数的考研专业初试是四门科目,其中有两到三门为公共课,另一门或两门为专业课,由报考学校出题。对于公共课,一般地各个考研书店及网上都会有很多相关的参考资料,找些评价比较好的和适合自己使用的书籍并吃透之,最后取得比较理想的成绩是没有问题的。这里要说的是关于专业课的问题,现在越来越多的学校的专业课真题及相应的其他资料开始不对外公开销售了,而真题在很大程度上是复习的一个基准,是对所考学校该专业的重点和考点的反应,与其对应的所谓笔记,有时是课程整体知识体系的体现,要想在学校出题的专业课上取得一个好的成绩,将这些参考资料弄到手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网上有很多兜售考研资料的网站和个人,如果不能通过其他更好的途径获得这些重要的东西,那么这也是一个很无奈也很现实的解决方式。很多都是一份真题5RMB,一份笔记50RMB,出售这些资料的人很多都是原来考入该校的研究生(由于未能获得高等奖学金和公费资格导致经济困难或想通过此得到额外的收入),他们会留下他们的联系方式(QQ,例如),你将钱打到他们指定的账号后,他们将资料邮寄给你。已经说过,研究生非高等的奖学金和非公费学生以后的日子是不太好过的,一般只能通过找学校提供的工作弥补经济上的困境,所以采取出售资料的方式也是无可厚非吧。毕竟对考研者来说,得到第一手的资料是最重要的,具体的途径和代价,在考上之后回过头来再看时,一切都显得不太重要了。再一个就是关于专业课辅导班的问题。教育部已经明令禁止各高校以任何名义办所谓的考前专业辅导班,而这一般被大家俗称为“透题班”,可能会划考试重点,甚至透露下次的考研题型和题目,得到这样的内部消息当然会十分有利。实际中学校是不是全都执行这样的规定不确定,但对于这样的学校来说,外校考生可能会比之前更公平一些。有些人到报考的学校附近租房住,去学校上相关的专业课,以获得有价值的笔记和重点资料,这样肯定会有好处,毫无疑问,然而需要相当雄厚的资金支持,对于第一次考研的绝大部分人来说,这也是一个不太现实的问题。如果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认识到报考学校中的同学,让其帮忙自己获得有益的东西,是通常采取的方式。这里要提醒的是,有些地方的个人辅导机构,以学校的名义,开办其专业课辅导班,还会说里面的讲师是某某专业的老师等情况,然而实际上,很多都是骗人的,并不可信。如果选择去专业课辅导班听课,请先确定其真实性。
对于学校的问题,上面已经谈过一部分。全国高校所分成的A、B、C三区,一般地,东部学校在A区,中部学校在B区,西部学校在C区,分数线依次递减,考研难度也就相应减小。34所自主划线学校有权自行确定各个分数线,其他学校的科类线和相应单科要以国家线为准。就考研的现实来说,失利的人总分受限的最多,其次是单科线。总分受限,大多数的情况,要么是综合实力有欠缺,要么是偏科现象严重,前者是因为复习不够努力,重视程度不够,后者是因为复习的重点不正确,复习方法不得当。单科线受限,最最常见的是英语,其次是数学,英语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复习时还要明确各题型的分派和对最后成绩的影响程度,以便复习时更好地分配时间把握,数学以大量的知识点为基础,以知识点的灵活运用和相关联想为重点,获得高分的必要途径就是做大量的练习。这两种受限的情况,如果在选择学校时考虑到,避开容易产生冲突的学校,有时是可以避免的,虽然区间差分不大,学校间有时复试线也变动地不明显,但差一两分不能过线的同学每年都大有人在。水平不是特别高,又想考一个比较好的学校,但不在乎是否要自己花钱读研的同学可以将志愿投向C区的优秀高校。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3#
发表于 2012-3-31 23:09:0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2-3-31 23:08:5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2 01:39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