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数:
美国《赫芬顿邮报》网站11月3日文章,原题:为什么中国不会超越美国 人们当今普遍接受的一个观点是西方正快速衰退而中国正处在不可阻挡的上升轨道上。专家们说,这两条曲线迟早会交叉在一起,中国将统治世界。有最新的例证吗?欧洲金融稳定机构首席执行官雷格林上周五前往北京寻求援助可以算一个。
说中国正在崛起是一回事,但说中国将统治世界则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了。令人惊讶的是,美国有一大批人错误地认为中国的经济已超过美国。然而从内部看,中国面临着一大堆问题。中国或许是一个富裕国家,但民众却仍然贫穷。
就限制中国发展和经济繁荣的因素来说,人口结构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中国人未富先老。按目前的人口结构趋势发展下去,到2040年,中国将有大约4亿老人,而照顾他们的后代将比上几辈更少。
中国政府也清楚人们对收入不平等的抱怨在日益增多。1979年我去中国时,基尼系数很低,但是到2011年,中国的收入差距比美国还要大。中国还不存在创新发展的环境,很多国家越来越不愿意同中国分享科技成果。
另外一个错误的观点是中国将在军事上超过美国。首先,中国没有大的盟国,而美国有牢固的全球盟友。第二,今天的战争是关于科技的比拼,中国在这方面依然不足。最后,就是政治意愿的问题。中国将为保护台湾和西藏的利益而战,但该地区的另一个大国日本将会尽其所能抑制中国的军事崛起。
所有这些并不是说中国不是我们这个时代最成功的故事。我非常喜爱这里的土地和人民,在很多方面中国文明的历史和文化都是独一无二的。随着中国逐步成为国际社会的一个成员,我们或许会看到中国例外论的终结。让中国取得巨大发展的特质不一定是推动全球一体化向前发展所需要的品质。中国是我们最大的贸易伙伴,美国应鼓励同中国的接触,包括去除各种贸易壁垒。关于中国现实过分乐观的误判会导致我们的政府做出不好的决策。底线是我们不应该害怕一个强大的中国,相反我们应该担心一个虚弱的中国。
美国不是中国外交的正确榜样
香港亚洲时报在线11月5日文章,原题:中国的错误榜样 因美国宣称“重返亚洲”而面临地缘政治选项缩减的中国,看来正调整其“和平发展”原则并模仿美国以安全为基石的外交政策。但这似乎是最糟糕的选择。
点击数:
中国对美国通过制造混乱获取地缘政治优势的把戏耳熟能详。在北京看来,美国宣布维护南海自由航行的做法无异于当头棒喝。在与美国外交人员举行的闭门会议中,中国曾表示南海为中国的“核心利益”。但华盛顿却将它公之于众。在美国的渲染下,中国的这种说法听起来就像对该地区和美国宣战。北京的愤怒可想而知,从来就不太可能实现的中美“G2”梦想更是永远成为泡影。
或许对于美国而言,逐渐恶化的南海局势为其干涉提供了良机。而中美关系波折使秉持“双赢”外交政策和经济策略的中国颇为尴尬。除南海外,美国还处心积虑地搞乱朝鲜和缅甸的局势。美国显然已经意识到,即便有中国的外交和经济支持,这两个国家的独*政权均寿命有限。因此,策略并非推翻它们而是尽力怂恿它们疏远对华关系。
面对这些威胁和挫折,中国似乎要打出每个21世纪大国都有权使用的牌:国家安全。残忍的湄公河事件导致13名中国船员丧生。中国政府和媒体全都高调关注此事。在中国政府的敦促下,中老缅泰四国同意今后确保湄公河航运安全,并将正式建立“湄公河流域执法安全合作机制”。
在中国的反应中,人们至少可以隐约看到美国人宣称的安全模式。湄公河等同于南海;湄公河惨案等同于阿富汗前总统拉巴尼被杀;湄公河安全问题等同于阿富汗乱局;“湄公河流域执法安全合作机制”等同于以美国为首的地区安全架构;中国向湄公河派遣巡逻船则无异于在亚太地区无处不在的美军足迹。
中国或许意识到,“安全”主张为施展力量和单方面保护国家利益提供了无懈可击的借口。然而,如果中国改变过去收获颇丰的经济发展“双赢”原则,不但令人遗憾还将危机四伏。无穷无尽的中亚灾难表明,继续打“安全”牌将注定破坏稳定。
东亚受益于30年的稳定,中国在将这些成果置于危险之前需要三思而后行。其实,仔细审视美国的军事和经济记分牌就能发现,美国坚持不顾后果地长期施展影响力或许值得谨慎赞赏,但绝不值得去效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