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霜降”如约而至,杭城天气渐冷、初霜出现,也悄然意味着冬天即将开始。对杭城食客来说,养生保健的元素也要跟着节气融入菜单,渐上餐桌。
补气血的羊肉、时令的健脾佳品栗子、清痰火补虚损的百合等各种美味食材纷纷上市,既能在秋末满足食客口腹之欲,又在不知不觉间换个法子为健康加分。
本周,大众点评网带您网罗杭城餐厅,一起寻找属于秋天的“特色食补品”。
一叶知秋:
品蟹之鲜美
对很多苦等了数月的食客来说,品蟹是每年农历9月的“头等大事”。按照俗语“秋风起,蟹脚痒”,刚熬过酷夏,又要迎接寒冬,不少人会选择“贴秋膘”(集中在节气立秋,民间有传“贴秋膘”一说,吃味厚的美食佳肴,首选吃肉,“以肉贴膘” )。
据了解,蟹肉质细嫩,滋味鲜美,营养丰富。同其他水产品相比,蟹所含的水分较少,含蛋白质、脂肪质、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A等营养成分特别丰富。据了解,目前 8只装大闸蟹(公蟹3.2-3.5两、母蟹2.2-2.5两)网购价已经降到了207元/份。10月以来,杭城蟹价一降再降,在杭城没有注明品牌的阳澄湖大闸蟹110元/公斤,规格为母蟹2两半,公蟹3两半,太湖蟹每公斤售价在40元-80元。此外,吃蟹时,用姜醋作调味料,既可帮助消化,也有助于杀菌。蒸蟹放一些紫苏叶,紫苏性味辛温,能解鱼蟹毒。吃蟹配酒,其实可以借酒浇菌,解蟹的寒气。
网友点评:靠太湖蟹驰名的天伦精品酒店,太湖蟹个头大,饱满多黄,各种蟹菜更是名不虚传;小厨师餐馆的一款“倒立蟹”烧法独特,肉质鲜美,性价比不错,难怪人气颇高;黄龙海鲜大排档的“蟹料理”也是花样百出,值得专程去尝尝。
秋风阵阵:
喝粥也是防燥上品
当瑟瑟的秋风袭来之时,肠胃一下子还无法从夏日清淡中适应过来。杭城不少餐馆适时推出一些粥品,正是因为可以“以温养温,以味养胃。”山芋粥、芝麻粥、牛肉粥、乌鸡肉粥、木耳粥、胡桃粥、枸杞粥、胡萝卜粥、栗子粥、百合杏仁粥、红枣糯米粥、莲米粥、菊花粥、梨子粥、赤小豆粥等粥品相继成为食客在家烹制的“养生佳品”。
据悉,深秋时节,空气中水分减少,此时人们易出现咽干鼻燥,唇干口渴、咳嗽无痰、皮肤干涩等“秋燥”现象。秋季不仅要补水,还要养肝。秋季正是喝粥进补之时,粥的功能更是将“食用”、“药用”高度融合,进入了带有人文色彩的“养生”层次。
网友点评:老东粥皇餐厅的招牌皮蛋瘦肉粥和艇仔粥人气较高,用料十足;潮粥佬做的粥是经典潮汕味,扇贝粥米粒绵稠,一碗下肚全身都热起来;百家鸡味馆的鸡粥味道不错,熬得浓稠,并且经济划算。防秋燥,粥品值得一试。
秋末冬初:
润燥健脾不妨喝汤
秋季气候干燥,合理进补不仅可以弥补夏季的过度消耗,更能增强人体对寒冷天气的适应能力,为平安过冬做好准备。例如,莲藕红枣甜汤、栗子煲鸡汤、佛手瓜萝卜花生汤、茶树菇煲老鸭汤、白萝卜排骨鱿鱼汤、冬瓜薏米老鸭汤等都是不错的汤品。
网友点评:本草羊汤馆的招牌汤,羊肉精华融入汤中,口感醇厚;这个时候去一席地鸡窝喝鸡汤,一碗下肚,身体暖暖的;许府牛杂的汤汁是慢火细炖出来的,据说是靠中药材和香料调味才有如今的口味。□通讯员 兔兔
实习生 张婉洁
记者 祝瑶 |
|